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神级复兴系统> 第三百七十七章 文化自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七章 文化自卑(1 / 2)

第三百七十七章文化自卑

“她才大二啊。”王耀摸了摸鼻子。

“她什么成绩你还不知道?”茅韦涛笑了笑“就你一个天才?”

王耀笑了笑“定了什么时候?”

“还没看日子。”茅韦涛说道“到时候通知你,你来干嘛了?视察工作?”

“没,这不来看看你们嘛。”王耀说道。

“又有什么指示啊。”贺赛飞撇了撇嘴。

“我那电影成绩不是还不错?我就写了个音乐剧。”王耀笑着说道。

“哟,大爷您可真谦虚,赚的钱听说都能买下小半个西湖了。”贺赛飞挤兑道。

“低调,低调。”王耀笑了笑“师姐有没有想法?”

“西方音乐剧一窍不通,你要是想融合戏曲,改变风格弄成音乐戏曲,倒也不是不行,就是有个问题,语言。”茅韦涛说道。

“字幕,百老汇的字幕系统还挺完善的。”王耀笑道。

“戏曲讲究的静,跟西方人喜欢那套懂和夸张效果相比,太吃亏了,观众肯定接受不了,要是你改的像西方了,那咱们演员接受不了。”茅韦涛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我想过了,文戏太难,就都上武戏。”王耀说道。

“那不就是舞台剧了?”贺赛飞爬起来扒着王耀肩膀打了个哈欠。

“现代化的戏曲,就得有创新不是?”王耀笑道。

“嗯,有道理,不过我们团马上又一出大戏,你什么时候排?”茅韦涛想了想,点头问道。

“我准备来个大杂烩,不只是戏曲,多个曲种同台。”王耀说道。

“你是要疯啊?会被那群老前辈骂死的。”贺赛飞听后拧着王耀耳朵嗔道。

“改革都是要经历风雨的嘛。”王耀耸了耸肩。

“你想从唱腔到曲调,全部革掉?”茅韦涛皱起眉。

“留韵,我想用滑稽戏为主体。”王耀说道。

华夏戏曲早期主要组成是三大部分,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还有滑稽戏。

滑稽戏出现比较晚,清末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种叫做‘说新闻’的民间艺术形式,就是将当时报纸上的新闻用一些喜剧加工说给老百姓听,跟评书相声不同,他们只说新闻。

可以说是最早的‘段子手’。

其中杭城有一位叫做杜宝林的著名段子手。

文明戏大师江笑笑将杜宝林的段子艺术加工,改成有曲有目的长剧,在明珠江南一带演出,爆红一时,在京剧和越剧独大的年代,开创了滑稽剧。

同时滑稽剧也是小品的老师,早起滑稽剧不但有话剧和戏曲的表演,更有杂技和曲艺的内容,只不过小品后来只取了其中舞台剧的部分。

小品兴盛以后,滑稽剧就算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唯一相似的是东北的二人转形式。

王耀要将滑稽剧这种大杂烩的模式改进到现代戏曲中,这个想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因为滑稽剧的弹性大,舞台风格轻松,喜剧效果浓郁观众接受程度高,而包容性也强,滑稽剧号称九腔十八调来者不拒,即便是越剧京剧同台争艳,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只不过有些不严肃。

不过,喜剧为什么要严肃?

“你得想好了。”贺赛飞拧着王耀的耳朵“你跟徐老商量一下。”

“师父应该会统一。”王耀笑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