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刺激1995> 第二章 杜秋的气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杜秋的气球(2 / 2)

“小杜,这个软件园,你准备怎么搞?”

“其实软件代工并非现在才有的东西,没有互联网也一样可以,只不过效率低一点就是了。”杜秋又开了一瓶啤酒,递给钟高山,说道:“印度有个城市,叫做班加罗尔,早在80年代就开始帮西方发达国家代工软件了,1994年出口额大约有10亿美元,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模式,周元,你在美国和不少印度人交流过,跟钟书记介绍一下。”

“钟书记,班加罗尔是这样运作的……”

软件代工是杜秋谋划很久的计划,这个行业听起来很低端,但很适合90年代中期的国情,因为此时中国的软件行业还发展起来,1994年总产值才49亿人民币,别说全世界了,在亚洲都排不上号,比如人口只有中国25分之一的韩国,1994年软件产值都超过50亿美元。

互联网行业至少要到1998年之后才会进入爆发期,在这中间的空窗期里,杜秋准备以骁龙为样板,搞一个培训、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软件园,为未来积蓄人才,要知道1995年全国所有程序员加起来还不到10万人,而且大都在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公司里工作,就像各地的啤酒厂一样,散兵游勇,各自为战,即不规范又没规模,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骁龙想做大做强,至少需要几千甚至几万名高质量的程序员,杜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每天亲自搞培训,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把全国各地的人才都吸引到云城,优胜劣汰,自主进化,形成一个金字塔状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商业生态环境,底层人才做外包,高端人才搞研发,像滚雪球一样向前发展。

用通俗的话来说,杜秋不仅仅满足于当一个软件公司的老板,他想把云城变成中国的硅谷!

软件园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小杜啊,你可真是深藏不露,这么好的计划,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钟书记,我从小到大做事都尽量靠自己,能自己解决的,没必要麻烦别人,我觉得这个软件园骁龙可以自己搞起来,所以就没对公司外面的人说。”

“瞎胡闹,搞软件园算什么麻烦事?这是惠及整个云城,乃至全省的大好事,你写个报告书给我,越详细越好。”

“软件园的建设和开发工作,都由陈总负责,等明天回来了,我让他亲自向你汇报。”

陈大猷能说会道,八面玲珑,比说话像冰刀一样的杜秋要容易打交道的多,钟高山连连点头称好,在离开小饭馆的时候说道:“小杜啊,你们年轻人有闯劲,胆子大,走路快,但是我们市委市政府也不是裹脚的老太太,这个软件园项目,我现在就可以保证,云城能给的优惠政策,一个都不少你的,省里的和国家的,市委市政府尽全力帮你争取!”

果然如陈志扬所说的那样,官僚没有不喜欢吹气球的……

骁龙现在体量太小,但势头太猛,必须要转移一下注意力,否则难保不被官僚们架起来吹上天,软件园项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出来的,有个一两年的时间做缓冲,等园区建好的时候,骁龙已经成了气候,谁也吹不炸了……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