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扶风豪士歌> 茶百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茶百戏(1 / 2)

因为郁且狂并不会点茶,而朱云怡是客人,才开始点茶便劳烦客人并非待客之道,故而最初徐如故和常芙蕖只各自点了一盏茶。等点好茶后,他们便把自己点的茶递给了郁且狂和朱云怡。

茶为国饮,但历朝历代的饮茶之法各有不同。例如唐朝盛行煎茶,宋朝盛行点茶,到明朝时泡茶则广为流行,点茶之风则已基本绝迹。郁且狂对茶道知之甚少,今日还是第一次见人点茶。他平时喝惯了泡或煮出来的茶,故而觉得点茶极为新奇,于是立马接过了徐如故递过来的茶盏,然后学着一旁朱云怡的样子品饮起来。

朱云怡精通茶道,平日若是得空也会学着古人点茶,因此倒也不觉得点茶有何新奇之处。接过常芙蕖递过来的茶盏后,她便开始用心品饮起来。

或许是因为身处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心情格外舒畅,或许是觉得坐怀溪的溪水格外清冽甘甜,又或许是因为常芙蕖点茶的功夫确实天下无双,朱云怡只觉得现在所品之茗似乎比自己点的更有韵味。

不论是煎茶烹茶,还是煮茶泡茶,最终饮者喝的都是茶汤。但点茶不同,点茶时因为茶叶已被磨成抹茶,故而最终所饮既有茶汤,还有抹茶粉,即点茶并不像煎、烹、泡、煮那样舍茶叶而饮茶汤,而是抹茶与茶汤兼饮。今日是郁且狂第一次见人点茶,同时也是第一次喝他人所点之茶。喝了一口后,他觉得清香的茶汤先是裹挟着细腻的抹茶粉一起徜徉在自己的齿舌之间,然后又如一股温润的暖流般缓缓涌入自己的喉咙,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在请郁且狂和朱云怡品茶的同时,徐如故和常芙蕖也分别为自己点了一盏茶。

喝完茶徐如故为自己点的茶后,郁且狂立即赞道:“在下本以为喝茶便如喝水,只需解渴即可,故而对茶道博大精深之说不以为然。今日得见徐相公和常姑娘点茶,又亲自品了两位所点之茶,方知以前是多么自大无知,想来真是羞愧万分。”

徐如故笑了笑,答道:“茶者,木之叶也,既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亦可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可惜世人无知,或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之人看不起柴米油盐酱醋茶,或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人认为茶不过用来解渴而已,弄得花里胡哨便是附庸风雅。其实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好,琴棋书画诗酒茶也罢,都该相互尊重,不该以己度人。”

“相公所言甚是!”郁且狂答道:“嘲笑大多源于无知,正是因为无知,我们才以己度人。都说学到老活到老,在下今日可算学到一课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而能改,善莫大焉。”品了口茶后,徐如故认真地答道:“知错即改可谓为时未晚,就怕明知自己错了还要自欺欺人,好在郁相公不是这样的人。”

郁且狂哈哈一笑,调侃道:“知我者,徐相公也!”

这时朱云怡也品完了常芙蕖给她点的那盏茶,于是她也赞道:“宋时人们把高明的点茶能手称之‘三昧手’,大诗人苏轼亦曾诗曰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今日我和郁相公日中出燕山,得试表哥和嫂嫂的点茶三昧手,实在是三生有幸。”

此时常芙蕖已品完手中之茶,听了朱云怡的话后,她笑着答道:“公主也精于茶道,自然不会比我和拙夫逊色多少。点茶何难之有?倘若仅仅善于点茶便可被称之为‘三昧手’,那这称号也太易得了。在我看来点茶无甚难度,唯有茶百戏方才不易。”

朱云怡精通茶道,自然知道何为茶百戏,也深知茶百戏的难度。她学茶已久,平时亦格外刻苦,但每逢想起茶百戏时都会觉得有些头疼。听常芙蕖适才之言,似乎茶百戏对她来说并非难事,于是朱云怡立即说道:“若能亲眼得见表哥和嫂嫂表演茶百戏,云怡便死而无憾了。”

听了朱云怡的话后,徐如故温然一笑,然后拉着常芙蕖的手说道:“既然公主想看,咱们便试试吧。”

常芙蕖笑着点了点头。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唐、五代和两宋时曾流行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到两宋时极为盛行。

宋朝虽然军事无能、败多胜少,但文化却格外繁荣。宋时上至天子重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喝茶,故而点茶之法极为流行。当时既有点茶之雅,又有斗茶之趣,而“茶百戏”更是茶道中的奇葩与奇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