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琵琶(1 / 2)

“所以王妃想到了永安宫怜昭仪?”徐云怡问道。

“正是,可是她与汉王府非亲非故,定不肯平白无故帮我们,所以我便投其所好。”汉王妃答道:“怜昭仪精通音律、擅长歌舞,恰好绮瑶认识苏州府三里巷一个制作琵琶的老师傅。据说这个老师傅在前元顺帝时便随师学制作琵琶,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后在三里巷开了一家名叫‘三两声’的琵琶店,而今已近百年。故而我欲找这位老师傅买几把琵琶,以作为送给怜昭仪的礼物。”

永安宫怜昭仪,一个徐云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物。姓黄,单名一个“怜”字,原是坊间歌女,后被西宁侯宋琥收入府中。永乐十九年,见后宫妃嫔凋零,西宁侯宋琥将府中歌女黄怜送入皇宫。黄怜天生丽质,容貌极佳,加之能歌善舞,一入宫就受到了万般宠爱。

入宫几日后,黄怜即被封为昭仪,地位仅在皇后、贵妃和众妃之下,以名“怜”为封号,赐居永安宫,成为永安宫主位。

按理说昭仪的位分不算高,但也称不上特别高,依祖制不能成为一宫主位。但仁孝皇后徐氏于永乐五年因病逝世;贤妃权氏于永乐八年被人毒害身亡,因有人证明是婕妤吕氏勾结宦官下的毒,故而婕妤吕氏被皇帝处死。永乐十九年,“鱼吕之乱”震惊了整个北京皇宫。经过此乱,梅贵人鱼氏、清美人吕氏上吊自戕,顺妃任氏、美人郑氏自缢,昭仪李氏、贵人黄氏惨遭处斩,惠妃崔氏、丽妃韩氏被打入冷宫。正是因为后宫已无妃位,黄怜仅以昭仪之位就成了永安宫主位娘娘。

常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当今天子的后宫却无太多嫔妃。在仁孝徐皇后逝世、权贤妃被害、鱼吕之乱等一系列事件后,放眼整个后宫,位分较高的只有贵妃张氏一人。

当年皇上还在北平为藩王时,张氏就已经是燕王府藩妾。张氏出身显赫,乃河间中吴王张玉之女,英国公张辅之妹。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张氏却不受皇帝宠爱,一生也只生了常宁宫主一个女儿。虽然并不得宠,但张氏端庄稳重,与仁孝皇后亲如姐妹,加之其父河间忠武王在靖难之役时为救燕王而死,其兄英国公张辅不仅在靖难时立有大功,还率兵平定了安南,深受皇上信任。

因为自身和家庭原因,张氏虽不受宠,却赢得了皇帝的尊敬。因此在永乐七年被皇帝进封为贵妃,因皇后已经离世,由贵妃张氏管理后宫大小事务,位同副后。

张贵妃位分虽高,却不及年轻貌美又能歌善舞的怜昭仪得宠。

相比美貌和歌舞,怜昭仪得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声音。她有着一口嗲嗲的声音,又极爱撒娇。

但凡是个男人,只要听到黄怜用嗲嗲的声音撒娇,骨头立马就酥了,即使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

会撒娇的女人往往更能勾起男人的爱意,更何况是但凡开口就要发嗲的黄怜。

进宫短短两年,黄怜便成为了宠冠后宫的怜昭仪,在东西六宫横冲直撞、不可一世。

“怜昭仪的确深受宠爱,常听人说她像极了洪武晚年的淑妃。淑妃和她都姓黄:一个叫黄潮,一个叫黄怜;都在皇上暮年进宫并宠冠六宫:淑妃于洪武晚年入宫,深受太祖宠爱,怜昭仪于永乐十九年入宫,那时皇上已经六十有一,这两年来也极得圣恩。若是怜昭仪能在皇上跟前多多美言,汉王必定如虎添翼。”徐云怡笑着对汉王妃说道。

“正是!”汉王妃答道:“云怡,虽然你站在王爷的对面,但我信得过你的为人,才对你说这些话。大明祖制,严禁后宫干政,更严禁朝臣、皇子与宦官、妃嫔结党营私,所以你万万不可对人说起此事,尤其是太子和太子妃。”

徐云怡笑了笑,答道:“虽然我在帮助太子,但既然王妃信得过我,我便不会对外人说起此事。”

汉王妃点了点头,给了徐云怡一个微笑。

“王妃也说了按大明祖制,后宫不得干政,既然严禁后宫干政,您还要怜昭仪为汉王说话?皇上生性多疑,您就不怕他老人家怀疑汉王妃与永安宫结党营私吗?”徐云怡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决定收买怜昭仪之前,汉王妃便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怜昭仪宠冠六宫,乃皇上的枕边人。枕边风吹得多了,皇上自会更加喜爱王爷。云怡,你可知怜昭仪是谁举荐入宫的?”

“西宁侯宋琥。”

“正是西宁侯宋琥!”汉王妃一向端庄温柔的脸上浮现起一丝罕见的狡黠,“宋琥不仅是西宁侯,还是安成公主的夫婿,是大明的驸马爷。除了西宁侯和驸马的身份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你可知道?”

徐云怡摇了摇头,示意不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