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洞悉天机> 16、谋略很重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谋略很重要(1 / 2)

紧张而又充满挑战的实习生活,终于圆满地结束了。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和部队战士们共同训练、共同生活,同学们受到了极大的锻练,军人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熟悉了基层部队,获得了感性认识,通过代职锻炼,更是学会了基本的带兵方法。

坐在火车上,邓立勤靠在后背上,看似在闭着眼睛休息,心里却不停地盘算着:“临行前,师傅出的两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现在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下一步主要努力的方向。回去以后还是要好好地总结一下。”

“立勤啊,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做,他们又不愿意打扑克,不如你给我们摆个龙门阵吧!” 凌云山见大家都在闭目养神,他自己闷得难受,想让邓立勤给活跃一下气氛。

邓立勤睁开眼睛一看,同学们都不说话,气氛确实有些沉闷,便问凌云山:“云山啊,这次实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凌云山见邓立勤问他,不知是什么意思,随口说道:“收获嘛,不就是体验了一下带兵的感觉嘛。”

“你知道带兵的目的是什么吗?”邓立勤已经想好了题目。

“这个,还真没有考虑过,那你说是什么呢?”不负所望,凌云山果然送来了梯子。

邓立勤清了清嗓子,扫了身边的同学们一眼,说道:“我认为,带兵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用兵。”

“这倒是一个很新颖的话题。”很多同学已经被吸引了。

邓立勤见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部分同学的注意,继续说道:“而用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谋略,谋略是很重要的,对于我们军人来说尤其重要,它关乎着生死存亡,我看咱们现在就聊聊谋略吧。谋略在带兵和用兵当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成语中体现出来,有勇有谋的叫智勇双全,有勇无谋的叫匹夫之勇,另外,从我国历史上出现大量的兵法书这一件事情上,就足以说明问题。”说道这里,邓立勤停下不讲了。

等了一会,见邓立勤没有继续讲下去的意思了,凌云山焦急了:“哎,立勤啊,你不能这样讲一半就停了,这可不厚道啊,快继续讲,我们可都听着呢。”

邓立勤见目的达到了,笑着问道:“那我们继续?”

“赶快讲吧!”有同学真的焦急了。

邓立勤清清嗓子,继续侃了起来:“在如何使用谋略这个方面,我认为最通俗易懂的就是‘三国演义’了” 。

“为什么?那些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什么的不是更专业吗?‘三国演义’不就是一部小说吗?”凌云山真是配合,递出了一连串的梯子。

对于凌云山的配合,邓立勤很满意:“云山说的没有错,那些兵法书确实很专业,不过也正是因为太专业,所以一般人并不太容易看懂,需要寒窗苦读才行啊。”邓立勤娓娓道来:“而‘三国演义’就不同了,作者从现实生活入手,突出了实用性。不论是在战略层面上,还是在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上,书中都有详尽的谋略方面的运用,很是通俗易懂。”

“那你就给我们详细地讲讲吧!”同学们终于来了兴趣。

邓立勤继续说道:“从战略层面上来讲,最成功的谋略就是诸葛亮还未出山时,为刘备谋划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是这样为刘备谋划的:在群雄当中,曹操的势力最大,是老大,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地位稳固,势力位居第二,也不能与之争锋,但是是一支可以联合的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下,谋取势力比较弱的蜀地作为自己的地盘,好好地经营一番,然后联孙拒曹。这个谋划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刘备一方的势力,从到处流浪,无所依靠,到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据地,从而成为鼎立的三极之一,成就了一代帝业,这就可见战略性谋略的重要性了。”

“对于小事的谋划,也有很生动的例子。当年刘备在荆州的时候,荆州王刘表的大公子刘琦,因受到后母蔡氏及其背后家族势力的威胁,求助于刘备,刘备则让其找诸葛亮寻求办法。刘琦采用‘上屋去梯’之计,成功地让诸葛亮为其做了一个谋划,现在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外带兵,镇守一方。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为其父分忧,在道德上占先;其二是避开了蔡氏的势力范围,拥兵自重,从而达到自保的目的。像这种谋略的运用,在书中随处可见,非常值得细细地体会。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参与各方全方位博弈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空城计’了。” 说道这里,邓立勤喝了一口水,打算休息一下。

“哎,哎,快点讲,可不要把我们吊在这里。”凌云山真有些急了,这听到半截的故事最令人牵挂了。

邓立勤有些无奈:“好,好,继续。在‘空城计’当中,有这么几个看点,一个是诸葛亮,他摆这个‘空城计’实属无奈。由于用人不当,并且判断失误,造成了敌人大兵压境时,自己身边竟然无兵无将可用的险境,真是战也不行,跑就更不行了,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出此下策,这是真正的无奈之举,把自己命运的决定权,交到了敌人的手上。另一个看点,也是最大的看点,就是司马懿了。在此计当中,最纠结、最郁闷的就是他了。首先,以司马懿的智慧,他肯定看出了这是一座真正的空城,就连他儿子司马昭都看出来了,以他的老谋深算,没有理由看不出来,退一万步讲,即使不能确定有没有埋伏,那么派出一小队士兵,进行试探性的攻击,总是首选吧!可他却在看似简单地思考以后,竟然下令全军快速后退,这里边就隐藏着很大的玄机了。”

“快讲,不要喝水了。”凌云山见邓立勤又要停下来喝水,连忙催促起来。

邓立勤只好接着讲:“司马懿为什么纠结和郁闷呢,就是因为他明知道诸葛亮用的是空城计,而他不仅不能够点破、更不能打破,而且还必须很认真地配合他演戏,为此他竟然一本正经地下令全军快速后撤。为了防止别人看出破绽,司马懿也真够投入的,他极力地装出惊慌失措的样子,带头猛跑,好像不如此就要全军覆没一样。就这样,竟然一口气跑出了15公里,彻底地脱离了两军的接触。”

杨韦霖听得热闹,忍不住插嘴道:“既然看出了是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不干脆进城,活捉诸葛亮,那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邓立勤微微一笑:“这就与司马懿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有关了。此前,由于受到魏国新君曹睿的猜忌,司马懿虽然侥幸过关,免于一死,但是却被免去了一切职务,赋闲在家。诸葛亮兴兵北伐以后,连战连捷,无人能敌,逼得魏国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重新启用了司马懿,但是对他的疑虑却没有消除。而司马懿,是有着远大政治理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个时候正需要借着与蜀国的战事,来培育和扩张自己的势力,如果在自己羽翼还未恢复的情况下,就把魏国最大的对手打掉了,那他自己的价值也就要大打折扣了。而这些事,还不能够对别人说,包括他的儿子,所以说就只有他自己纠结和郁闷了。不过,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充分地证明了司马懿这个选择的正确,他利用与诸葛亮对峙的机会,大力地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同时剪除了异己实力,最终取代了曹魏政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