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玄幻魔法>一刀倾情> 第326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61章(2 / 2)

“李隆基靠着两次兵变夺得帝位,是以对武将颇为猜忌,不愿意将兵权交给他人。李林甫选用胡人为边关主将,正中李隆基的下怀。他以为胡人性子耿直,不像汉人那般心计深沉,由这些胡人带兵打仗,不必担心他们起兵造反。李隆基和李林甫一拍即和,从此在大唐军中手握兵权的胡人将军越来越多。

“李隆基昏庸无道,出此下策,埋下了后来天下大乱的隐患。比如安禄山就是一个杂胡,最后竟然做到三镇节度使,手握雄兵二十余万,大唐天下岂能不乱?不过哥舒翰对大唐甚是忠心,先前已经发觉安禄山图谋不轨,数次给李隆基递上奏折,劝说李隆基不要相信安禄山。只是李隆基已经被安禄山骗过,杨贵妃姐妹又时常在他耳边说安禄山的好话,是以李隆基看到哥舒翰的奏折之后,心中颇为不快,只是顾忌哥舒翰是军中名将,素有威望,不能与他翻脸,是以初时还会应付几句,好生安抚哥舒翰。后来哥舒翰中风,不能再带兵征战,只得回到家中养病。李隆基没了顾忌,再接到哥舒翰的奏折,不是置之不理,便是在折子上写几句讥讽之语,然后送还给哥舒翰。哥舒翰看了奏折之后,只能摇头叹气,常常对自己的子侄说道,安禄山若是不造反,老夫自己砍了自己的脑袋。

“待到安禄山大军南下,李隆基在杨国忠的撺掇之下,要哥舒翰到潼关抵挡叛军。哥舒翰没有法子,只得匆匆赶往潼关。边令诚冤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使得潼关军心不稳,不少军士偷偷溜走,还有一些人竟然投降了叛军。哥舒翰不愧是百战名将,到任之后将军务处置得井井有条,数次挫败了攻城的叛军,稳住了潼关的局势。安禄山对哥舒翰也是颇为忌惮,听说这位老将镇守潼关,他吩咐叛军先锋统兵大将,须得事事小心谨慎,不可轻易攻打潼关。

“哥舒翰虽然挫败了叛军先锋,不过他知道潼关守军势弱,无法与叛军野战争锋,只能坚守城池,将叛军挡在潼关以东。如此一来,朔方等各大节度使的兵马或者赶到长安助战,或者向东直扑幽州,抄了安禄山的后路,叛军非败不可。是以哥舒翰打定了主意,每日被家仆用藤椅抬着,在潼关城墙上到处巡查,严令任何人不得出城与叛军交锋,违令者定斩不饶。

“若是依照哥舒翰的计谋,叛军非败不可。安禄山坐镇洛阳,听说哥舒翰坚守潼关,知道如此拖延下去,官兵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自己非得合军覆没不可。是以他将抢掠来的金银珠宝集中于洛阳,打算不日率军北归,退回幽州之后再作计较。

“躲在潼关的边令诚听说安禄山有意北归,心中又惊又喜,暗想安禄山抢了许多金银珠宝,眼下全都堆在洛阳城中。若是让他带着金银珠宝逃回幽州,我岂不是白忙了一场?!念及此处,边令诚又将哥舒翰找来,逼着他带兵出城击破叛军,夺回洛阳。哥舒翰力陈不可如此轻动,声称大军一旦出了潼关,必定不是叛军的对手。到时叛军伏兵四起,官兵非得全军覆没不可。边令诚听哥舒翰如此一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指着哥舒翰破口大骂。最后他威胁哥舒翰,若是他仍然不肯带兵出城,自己便要拿出李隆基亲赐的尚方宝剑,将哥舒翰在军前斩首,以示效尤!”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