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特警乱明> 第083章 观校场比武 逢当代名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3章 观校场比武 逢当代名将(2 / 2)

江楚寒紧张地伸长脖子看着校场中的这一幕比试,只见二人猛地一勒马缰,只是刚一开始移动,那名年轻的将校忽然双手一抬,手中的弓被拉的如同满月一般,竟然连瞄也不瞄,双手猛地一用力,弓中的箭就如同飞一般的射向了那名银甲少年!

这一幕实在太快,快的就连江楚寒也没有反应过来,那年轻的将校竟然连瞄也不瞄举弓就射,这一手箭术哪里还能被称为百步穿杨?简直就是旷世难寻的神箭手啊!

就在众人屏息凝神,一颗心提到嗓子眼里的同时,只见那只箭快的如同鸟儿一般,随着一声清脆的弓弦声,一道淡淡的黑影猛地滑过,笔直的射向那银甲少年的心窝口!

只听“嗖”的一声,那少年脸色沉稳,猛地躺在马背上,那一只弓箭立即如同子弹一般划过了那少年的身体,顺着脸部笔直地滑了过去。那少年沉稳无比,单脚踏弓,手持弓箭,就在这时,随着那银甲少年手中那枚铁胎弓的一声弓响,“呯”地一声,那枚弓箭兵笔直地射在了那年轻将校的头盔上,立时被射落在地!

这惊心动魄的一番弓箭比试就仿佛完完全全只是在一瞬间完成,沉默了半晌,校场里猛地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喝彩。巅峰般的比试,这完完全全就是一场巅峰般的弓箭比武,江楚寒惊骇地看着这校场内的情景,呆了半晌,忽然猛地转头望向正一脸兴奋的孙传庭,大惊失色道:“孙将军!敢问这位银甲少年究竟是谁!年纪轻轻就有这么一身武艺?”

孙传庭哈哈大笑起来,捋了捋胡须,转过脸望着江楚寒,指着刘泽清笑着说道:“这位少年是刘泽清帐下的一名士卒,北直隶通州人士,前些年特地从通州千里迢迢地来到咱们扬州投军的。说起这位少年的姓名么,呵呵,这少年姓阎,名应元,现在在刘泽清军中任一名百户长。”

“阎......阎应元!”孙传庭此话一出,江楚寒不由的大惊失色,满脸惊骇,失声叫道。

阎应元大名,如雷贯耳,熟悉明末历史的江楚寒怎会不知道这位最有名的抗清名将阎应元的名字?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红夷大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余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猛地一听见阎应元的名字,江楚寒猛地倒吸一口凉气,双眼圆瞪,目光不由得上下打量着场中的那名少年,如果南明没很快亡国,如果他没这么早死,以阎应元的武艺和军事才能,其名气绝不会在南宋岳飞之下。后世的文史中对阎应元的评价很高:“华夏杰出将领”。

“他是阎应元?他竟然就是阎应元!天哪,竟然给我江楚寒碰见了阎应元!”江楚寒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气,连忙转过脸问道:“孙将军,这位少年如此神勇,敢问为何只担任了这区区一名百户的职务?”

一旁的刘泽清猛地笑了起来,拍了拍一脸惊疑不定的江楚寒,哈哈笑道:“其实这也是我刘泽清的意思。江老弟有所不知,阎应元现在还太年轻了,还需要多多磨练,所以才让他担任了一名百户。若是在现在便给他做了军中要职,如此年轻的年纪,这可不是在提拔他,而是在害他了。”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一千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一百士兵)。各府县卫所归各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管辖,各都指挥使又归中央五军提督府管辖。如孙传庭就是卫指挥使,刘泽清则是指挥佥事,介于千户与卫指挥使之间。

而阎应元此刻在刘泽清的军中,正是统领一百士兵的小小百户,算是最下级的一名小小军官,让人联想起阎应元被记入史册的那场中华战争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千古名战,没有之一,不由得大跌眼镜。

要知道,当时传言,清兵过万则无敌。当时的满洲八旗,正处于上升期,无论是皇太极又或者是多尔衮,都是用兵的绝顶高手。袁崇焕、吴三桂等辽东守将以将近十倍于清兵的兵力尚且不能阻其入关,何况阎应元镇守的只有四五百名士兵的江阴小城,余者皆为义民。但江阴之战却成了清兵入关以来损兵损将最重的一战,多尔衮调集了江淮、山东的大部分兵力和红夷大炮,用自己清兵的尸体填满护城河,填到差不多与城墙齐平时,才最终攻入江阴,然而清兵的噩梦远未结束,阎应元率义民与清兵仍在拚死巷战。七天后,至阎应元杀清兵杀得累得脱力被清兵抓获时,江阴城内仅余老幼活口共53人。

而刘泽清所说的意思,江楚寒听在耳里,也由不得江楚寒表示不正确。没错,再好的苗子也是需要经历风雨而后成长的,眼下阎应元才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若真的提他做了千户以上大将,恐怕这就不是在提拔他,而是在害他了。

放下心中的那片震惊,江楚寒望着场中骑着黑色乌稚马的阎应元,忽然淡淡地微笑道:“刘将军,孙将军,这么神勇的一名少年,如果我不褒奖他一番,简直就是埋没了人才啊。”

ps:百度百科---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10万江阴百姓在江阴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此役,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伤七万五千余人。在城破以后,仍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