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敦煌天机> 第378章 九大红衣藏僧(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8章 九大红衣藏僧(1)(1 / 2)

“依你的看法,什么是虹化?”那僧人问。

“灵魂刹那间的永恒,方为虹化。”我回答。

当然,没有人能说得清“虹化”发生时,人体刹那之间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因为那是活人、死人、实体、灵魂、消失的复杂过程,但却是一瞬间发生,无法按步骤分解来看。

“那岂不仍然是虚妄的吗?”那声音问。

“虹化本来就是一种虚妄,大家都知道,彩虹只不过是光影在水汽之内的折射、散射、漫射,毫无实质,一切皆虚。”我说。

雨后彩虹是一种美景,也是一种大自然的物理现象,对于外界没有任何的影响。

“你错了,你也错了。”那声音有些失望。

我所说的话只是“近似于”真理,但却不是真理。正因为我知道这一点,才会表达出来,让别人听到并批驳,借此找到真理之所在。如果大家都“言虚、务虚”,那么永远都不可能看清真理。

“对,我错了,但我希望听到你说出对的道理,而不仅仅是指出我的谬误。”我说。

藏传佛教中存在太多“虚妄”的理论,也存在很多不懂装懂、以讹传讹之辈,混迹于高僧大德、名山佛寺之中。因这些“南郭先生”的存在,各种理论越发混淆,最后弄得神乎其神,根本无法窥见其本来面目。

就像现在,如果早将“虹化”一事弄清楚,就不会令普通人产生那么多望而生畏、仰之弥高的歧义了。

“好了,停下吧。”那声音说。

炉火旁的九名藏僧一同起身,将手中的经卷交到一个人手中。

那个人缓缓向我走来,开口之前,先把那些经卷递过来。

“你能看懂这些吗?”他问。

刚刚我们交谈那么多,也都是“虚”的,如今这经卷却是“实”的,能够将他们刚刚研究的内容传达给我。

最上面的经卷写着两行梵文,旁边是笔画端正的中文小字,名为《法外化身卷》。

我听过这经卷的名字,“虹化”一词最早就出自于这本经卷。

“各位真是辛苦,从藏边到首都来,一路都不忘参详经文。”我说。

我当然没有调侃的意思,而是真心钦佩藏僧的认真求知态度,即使已经身居高位,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经书,将读经当作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心中有太多迷惑不解之处,才会重读这本经书。‘猕猴种人’已经消失很久,怎么可能突然重现人间?我曾听师尊说过,虹化是一条光明大道,此端的人能过去,彼端的人也能过来。这扇门一开,世界就要大乱了。”那人说。

“上师,这是真理中的真理,我深表赞同。”我由衷地说。

“虹化”并非只是“往生”,而是一种生与死之间的瞬间直线连接。既然是连接,就不可能是单行道,而有可能是双行道。一名高僧离去,未知世界中就会有莫名的东西传送过来。

“看经卷吧。”他说。

“丹玛生上师,我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请你救救总统先生。他对于北方大国意义重大,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让他出事。”我说。

他摇头:“我不是上师。”

“那上师呢?”我的脸微微一红。

那人抬手,向上一指。

我们的头上是平坦的水泥混凝土屋顶,高度约为四米。屋顶除了一盏大功率日光灯,其它什么都没有。

“多谢指点。”我点点头,并不多问,以免惹人耻笑。

“很好,很好。”那人背后的。

“愚蠢,愚蠢。”我禁不住苦笑着摇头。

古代禅宗智者传下一本经书的时候,要求弟子通读背诵,然后遵照书中所列的修行方法去做,直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经书是完整的一本书,如果分成九份,则前后不能贯通,上下切断联系,每个人看着手里分到的二十几页经文,都不明所以。这样下去,只会与真理背道而驰。

“看来,藏传佛教式微,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动,而是应该从自身找找问题……”从这九人身上,我看到了庸人的“智慧”,可惜的是,一切都只会引人发笑。

“不要笑他们,他们有勇气到这里来,是在捍卫古寺的尊严。他们当然可以不来,盘踞寺内,挂着虚名,继续混日子。可是,他们来了,我能做的,就是要他们在战斗中顿悟,丢掉长期以来禁锢他们头脑的世俗观念——”烟雾中,一个充满智慧的声音娓娓道来。

“把平民推上战场,这并不人道。”我低声回应。

打个比方,如果北方大国与猕猴种人的战斗开始,这九人毫无胜算,几乎是毫无抵抗之力,只能沦为牺牲品,相当于国家将平民推上了战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