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明朝浮生记> 第八十八章.契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八章.契机(2 / 2)

这下难办了,原来以为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关键人物竟然走了,那常大佑的事情可怎么办?这人是重要的人证,也是宁海案事发时候另一位蒙冤的受害者,他的供词无疑将是翻案的关键所在。

中午的时候,周旭鉴还是请周小白一起吃了个饭,只不过不再是接风洗尘,而是欢送的酒宴。这让周小白有了一种搬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没事情,我说要急着走做什么?事到如今,自己想不走也是不成的啊。

拖延了三日,周旭鉴每日都是催着周小白早一些离开台州府。正在周小白愁眉苦脸无计可施的时候,台州城来了一个人,他就像救星一般出现在周小白的面前。这个人就是京师兵部尚书、浙江巡抚兼浙江承宣布政使王骥。

王骥在周小白走后,后脚便跟着他来到了台州。他这一次来就是为了宁海县出现的冤案而来。

王骥到了台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夺了台州卫指挥使罗盛的兵权,他自己是兵部尚书,在军队里的威信颇高,现在是浙江巡抚,有节制三司的职权,所以别说是一个台州卫指挥使,就算是浙江的都指挥使名义上还是受他的节制的。

王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将周旭鉴收押。用的名义正是宁海案乃是此人一手造成,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以前,有必要将他先收监起来。

王骥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放出了台州卫千总常大佑,并开始审理宁海案。

这三件事情真可谓一气呵成,过了十天,案件审理结束,王骥将宁海案的真相上了奏疏,汇报给了朝廷。

在这之前,朝廷已经收到了周小白的奏疏,也收到了沛县知县倪谦的奏疏,对宁海案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次王骥的奏疏,无疑是最有重量的,直接将案子翻了过来。

王骥借着这一案子,这以后大力整顿浙江的官场,扫除了一些隐患,诛杀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吏。他这一手,直接将浙江的局面打开了,为他以后设置备倭官的事做好了准备。

年关将近,周小白眼见事情已然告了一个段落,便向王骥辞行,想着在过年之前能够赶回家中,陪周氏一起过年。王骥笑道:“本官倒是疏忽了,辛亏还有十天的时间,若是走的急一些,还能赶得上回家过年的。”

说罢,王骥又道:“桓锡啊,你就要离开浙江,本官送你一个见面礼吧。”说着就命手下人拿上来一封公文。

周小白拿过来一看,吓得一身的冷汗。

原来这封公文正是原台州知府周旭鉴的供词,他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但是也供出了一件可以减轻自己罪行的事情:他检举周小白受贿!周旭鉴说,自己当时为了巴结周小白送给了周小白一箱金叶子,都是藏在书里面的。

看到周小白在大冷天里冒着热气的额头,再看看周小白拿出来的书箱子,王骥笑道:“桓锡,本官拿这一封供词给你,就是想提醒你,以后千万要小心啦。官场之中迎来送往很多,其中的门道也很多,周旭鉴送你的钱财乃是藏在书里面,一片金叶子值银五两,你拿了人家一箱子,最少也有三千两银子,这要是被御史言官知道了,你不仅丢官罢职,恐怕还有性命之忧啊。”

听了这话,周小白慌忙叩拜道:“下官多谢王大人保全之恩。”王骥道:“你是第一个上奏疏给朝廷检举宁海案的,本官相信你不会去收周旭鉴的银子,但是圣人之道易行,小人之心难防,桓锡啊,这官场之中,你要学的还有很多。”

周小白道:“多谢王大人出言指点,下官铭感五内。”王骥道:“这件事情我在奏疏中已经向朝廷禀明,言你并不知情,乃是被周旭鉴栽赃陷害的。想来朝廷不会再为难你,只是以后,你自己切需廉洁自守,不要再上这种当了。”

周小白再次施了一礼,这才与众人一起上路。

等到周小白去得远了,王骥吩咐道:“来人,将这口书箱搬到我的府上去,马上要过年了,本官正愁没有东西可以拿得出手送一送京师的同僚,周小白却是帮了本官一把。”说罢,哈哈笑了起来。

原来只是一个顺水人情。实际上,周小白因为有阁老杨士奇和固川王苏孝犁的保护,周旭鉴的脏水自然泼不到他的头上,王骥玩的这一出,既收了好处,也让周小白承了自己的情,正可谓是老谋深算。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