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席卷天下> 第1050章:取乱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0章:取乱之道?(2 / 2)

“别给他脸上贴金了。”刘彦话是那么说,脸上的表情却是很欣慰:“十一岁的小屁孩,能做好本职工作,朕就很高兴了。”

“……”

身为臣下,他们看到刘彦这种明明很高兴很欣慰,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琢磨着是该沉默呢,还是应该拍拍马屁?

“刘慎已经在返回长安途中。”刘彦看向了正在练习四段射的一支部队,目光是停留在庶长子刘铭身上:“朕让一个儿子上了战场,第二个儿子也会随军参战。”

“陛下乃是明君!”桑虞先满是敬仰和尊重地说说完,后面却迟疑道:“只是……铭殿下……”

“他亦是朕的子嗣。”刘彦看向了桑虞,说:“身为皇子,自该为大汉有所建树。”

三位大臣陷入沉默。他们其实对刘彦安排刘铭进入军中并不赞成,并且明确表示了几次反对。

他们会反对的理由相当简单,刘彦让刘慎去军中可以说是历练,也能说是让刘慎取得军方的好感,大有让刘慎建立自己班子的意思。

刘彦那样的行为是被众大臣看成在释放一个信号,将刘慎视作太子去进行培养,可后面连刘铭都被安排进入军中,还是以士卒的身份,那么就让他们有些懵了。

“圣上。”纪昌的这个称呼不同于陛下,是对族长的称呼:“臣依然反对铭皇子进入军中。”

“朕知道你们的顾虑。”刘彦是真的知道,无非就是忧虑刘铭也会有自己的班底,觉得是取乱之道。他还是那句话:“诸夏自古便有分封之制,大臣显爵有封邑、封国,诸侯王亦然。朕打下了如此的江山,酬诸君之功。诸皇子只要不太荒唐,日后亦会有自己的封国。”

众人再一次无话可说。

他们的确是得到了优渥的封赏,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封国,自己都有这样的待遇,难道去反对刘彦给自己的子嗣分一个封国?

“朕可不想一些长于深宫的子嗣掌握封国。”刘彦这是第一次表达自己明确的观点:“分封得远远的,他们要有能够抵御异族的能力,甚至要有继续扩张的才能。怎么能够不加以培养?”

桑虞一再犹豫,咬牙说道:“陛下应当对太子人选早做决断。”

纪昌和蔡优将头转到别处去,他们清楚那是桑虞的独角戏,自己不应该参与进去。

桑氏妙,她现在就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就代表对太子之位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桑虞现在要求刘彦立太子,最有优势的肯定是刘慎,被安排进入军队的刘铭哪怕是有威胁也仅仅是一丝丝。等于是他表态桑氏不掺和了。

刘彦现在有七个儿子,除了刘慎是皇后崔婉所生之外,其余都是低品阶的后宫嫔妃,皇后下一级的四妃全是生的女儿。

整个朝中,不知道是该感叹刘慎命好,或者是纳闷其余贵人肚子不争气,要说汉帝国真的该有一个明确储君的话,现如今真没有比刘慎更合适的人选了。

“朕会考虑。”刘彦是盯着桑虞看了大概两分钟才开口,然后转换话题:“入侵萨珊的战争会在明岁秋季正式开始,几位大将会去之外,还需要一名合适的文职大臣。朕决议让桑卿前往。”

桑虞知道这个是对自己表态的一种赏赐,露出喜悦的表情,保证道:“必不使陛下失望!”

在汉帝国,就算是地位再高,爵位再显赫,没有足够的军功支撑之下,其实是虚得很。

很多高官以及显爵,他们其实就是占了一个从龙之功的功劳,然后就是后方支应有度,稳定内部支持前方战事,未必有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军功,尤其是上战场取得的军功。

桑虞就是属于那种没上过战场获取军功的人之一,他一直都盼着某天能够补足这个缺失,可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机会。他现在可算是有了,只是未必真能多么开心。

“尚书令统管六部……”纪昌迟疑说道:“平乡侯去了前线……,六部……”

桑虞立刻看向纪昌,一张脸很臭很臭。

“朕亲自掌管便是。”刘彦也就是让桑虞去前线,只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绩就会召唤回来,就是纯粹意义上的镀金。他先自己先爽朗地笑了一下,往下说道:“大汉没消灭那些敌国,何来安稳?未来的大汉,一切以军事为重。”

那是事实,不一定是要灭掉那个反汉轴心的所有国家,但是世界岛上离汉帝国最近的波斯萨珊却是一定要灭。

纪昌眉头皱得更深了。他真是觉得怕什么就来什么,只是希望不要又全国陷入军管状态,要不然民生环境只会是越来越糟糕,国家也不会像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朕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考虑……”刘彦看了看三人,最后是将目光停在纪昌身上:“是否要建立一个战时内阁。”

桑虞张了张嘴,后面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蔡优是知道这个的,他还给了几个意见。

汉帝国刚从三公九卿制度变化成为三省六部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相比,三省六部制度的职权是分散了,主要还是为了皇权考虑。

要是在和平状态下,职权分散,办事的效率迟钝一些,其实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要是进入到战争状态,那么肯定是不能再办事拖拖拉拉,应该是国家机器全速的运转起来,做到任何事情都能用最快的速度办好。

“陛下。”纪昌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呐呐地说:“臣……臣……”,有心反对,就是不敢开那个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