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明末虎啸> 第九十三章 崇祯皇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崇祯皇帝(2 / 2)

一脸喜悦的周延儒快步入殿,随即手捧奏章,跪拜行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军渡海奇袭鞑子海堡,此战大捷,斩获颇丰,共得鞑子首级113颗啊!”

“哈哈,爱卿平身。这个好消息,朕已知道了。”

周延儒起身,发现原先总是一脸愁容的皇帝正微笑地看着他,目光温暖而欣慰。

一名太监从周延儒手中接过奏章,恭敬地放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御案上。

崇祯皇帝大致翻看了一番朱大典的奏章,见两封奏章上所写的情况大致相同。只不过,这次战斗的谋划与组织者从前一封奏章的监军高起潜,变成了现在这封的巡抚朱大典。

崇祯皇帝心下其实如明镜一般明白,他暗想,这帮家伙估计好不容易才商讨好了头颅的分配方案。因在各人所斩头颅数额上不好再作手脚,便在战斗的谋划与运筹上尽力为自已邀功。

当然,这些细节,现在心情大好的皇帝不想去过多纠缠,只是,两封奏章中都提到的一个人,引起了年轻的皇帝强烈的兴趣。

这个人,自然便是李啸。

对于李啸,崇祯皇帝其实已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那就是上次李啸用计歼灭陈友德500精锐之事,兵部曾向自已上奏过,在那封朱大典强烈地为自已表功的奏章中,也提到正是李啸协助出兵实现了朱大典这个战斗目标。

却没有想到,只隔了这么半个多月,此人竟又参加了这次朱大典或高起潜亲自谋划的“虎啸辽东”渡海奇袭作战,竟然还斩得20名鞑子首级!

崇祯皇帝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个被两封奏章均当成配角的李啸,很可能战功远不止是这个上奏的数目,极可能还有更大的功绩被上官强行分润。

这种大明官场的潜规则,皇帝其实心知肚明,但却无可奈何。毕竟此举成例已久,而且每次每个人的晋升官职均有上限。那么,这个人多出的战功,自然被上官分润,这种做法在这些明朝将领眼中,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个上报的数字很精巧,几乎正好是百户官李啸一次战斗所能晋升的极限。现在明军接连战败的背景下,鞑子头颅更是珍贵难得,故晋升所需的数额比以前要少很多。原先约需30名头颅的数额才能升为正千户,现在只需20颗便够了。那么,这名半个月前才晋升成百户的李啸,正好可以凭斩获的这20名鞑子头颅,堂堂正正地晋升为一名正千户。

犹为难得的是,这名小小的百户官,竟然还有自已所宠信的太监高起潜的极力保举,可见此人交际能力相当不错,抱大腿的本事也很有一手。

年轻的皇帝对这个只比自已小两岁的20岁青年将领李啸,越发感觉好奇与欣赏。

“此人,当是不凡,将来若有机会,还要让此人来京师让朕见上一见方好。”皇帝心下暗暗沉吟。

随后,皇帝对正恭敬地等着自已发话的周延儒笑着说道:“这番战功,颇是难得。周爱卿亦是功劳不小。可着兵部派人详核首级真伪,如属实,对有功人员当不吝重赏。”

听到皇帝的表扬,周延儒一脸喜色无限,他越发恭敬地拱手垂首答道:“请皇上放心,微臣会立刻派人往山东探查。”

一脸舒展笑容的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又对周延儒说道:“首级核实后,即速押往京师,朕要亲自去太庙告慰祖先。”

周延儒一拜至地:“微臣谨遵圣谕。”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