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我在秦国做武王> 第一三一章 上党斥候大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三一章 上党斥候大战(2 / 2)

知己知彼,方能够百战不殆,或许在这位都督看来,少一千个锐士参战,远远没有知彼知己,对战事的影响大。

斥候尉,麾下七百骑士,三百步卒。

骑士三人为一伍,六人为一什,六十人为一阵,由一百将统辖,十二个百将,则有七百二十个斥候,这步卒,也一样是如此,三百步卒,共有五个百将。

为何要如此精细地划分?

因为斥候不重力量,只重在技术,按照原先五人一伍,十人一什,反而显得累赘,不利于行动,白起按照这样划分后,一切就灵活多了。

不管是斥候军中的骑士,还是步卒,他们都是采用三三制来行动,三人互为掩护,若是遭遇脱不开身的战斗,则三人之中,必要一人回来复命,其余两人掩护,确保信息能够准确送达。

白起深刻的明白,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信息永远是最重要的,只有确信的信息,才是他谋划的依仗。

河东之战,他对一切形势了如指掌,这和他麾下的斥候军,是离不开关系的,他经历了这么多场的战事,斥候军也帮助他,立下不少的功勋。

因为斥候军遇敌则退的原则,这让斥候军每逢战事,都伤亡不多,到现在,还保留着一开始的建制,但这一次,就有些意外了。

他在一直派出斥候的同时,六国联军的主将匡章,也在一直派出斥候。

白起不出动,因为他要据守应敌,匡章不进攻,因为摸不清楚形势,心有忌惮。

这就导致,双方的斥候,在大山中,在河流旁,在密林深处,一直展开着激烈的厮杀,他麾下的斥候军,在这两月来,几乎每日都有伤亡。

齐楚大军不动,那他也不动,就只是斥候在来回地厮杀。

这种情况到后面,开始越来越烈,甚至出现了双方斥候,互相伏击,不为刺探军情,只为击杀对方的事情。

白起一千人的斥候军,到了现在,就只剩下五百多了,他知道,匡章死伤更多。

今日,又被伤了十多个斥候。

洛阳宜阳,四国围攻,秦国据守,五国大战,陷入了僵持阶段。

秦王固守宜阳不出,范追拒守大梁之外,冯章坚守大梁城中。

乐毅对洛阳是围而不攻,对宜阳依旧是猛攻,但短期之内,还看不到能破城的趋势。

荆州都督白起,虽率领十万战卒,早于上党之地,与匡章形成了对峙,但洛阳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他还是能收到情报的。

这和他预计的不错,洛阳方面,短时间是很难打开局面,而在他这里,也陷入了胶着。

上党之地,多山,多河,道路少,悬崖多,山谷多,在这里,没多少值得坚守和攻取的城池重镇,唯一的屯留邑,还在匡章手中。

在这里,就只有野战。

秦军依据山势来安营扎寨,依据河流来驻守营寨,这与之前的河东之战,是完全不同。

河东之战,俱是平川,那样的战斗非常简单,只需要攻取了城池,就可以控制了一大片的土地,直接纳入秦国的治下,地形也很容易被掌握,一张简单地图,就足够了。

而在这里,因为山多,所以耕地少,因为耕地少,就几乎没多少的韩人,这一片土地,就算是秦国全部占领下来,也增强不了多少的国力,唯一能获得的好处,就是上党的铁矿。

上党与魏国上郡相邻,位于河东郡的东北边。

白起将战场拉到这里,所图谋的并非城池,就只是战胜匡章,而在上党城池稀少的地方,要战胜匡章,所能做的,也就只有一件事情,想办法歼灭。

那日他见过大王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往河东,之后亲自率领黑旗大军为先锋,火速前进,率先占据上党高地,其余皂游、擎苍、卫城、轩辕四军,也是随后出发。

匡章和唐昧集结大军的地方,在山势之东,乃是一片平川,名为屯留,齐楚合计二十五万大军,在屯留集结之后,则会往西,穿越这片山地,步入平阳地界,白起就堵在这山中,成了拦路虎。

齐楚二十五万大军,多是招募,行军速度,比之秦国战卒,自然是慢上了一些,再加上楚国大军,远道而来,更是行军缓慢,这就导致了秦军占据了先机。

山路难行,不仅是因为路难走,更是因为人在其中,非常容易缺失方向感,再者,山中地形复杂,处处都有设伏之地。

秦军已占据先机,他们到底会在哪里设伏,齐楚联军一时半会儿,也摸不清楚,所以不敢冒进。

到今日,洛阳战事打起,已有两月。

洛阳都督冯章,连魏国的大梁都已经攻破了,而六国君王都寄予厚望的齐楚大军,却连秦国河东郡都摸不到,反而让秦军进入到了上党,让上党以西的魏国上郡,成了一片死地。

从这场战事的第一阶段来看,是秦国都督白起先发制人,占据了优势,双方处于相持阶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