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唐朝发明家> 第三十四章 工业化的制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工业化的制肘(2 / 2)

老黄苦笑了下,并未回答那人的问题。要说亲朋好友,老黄多的是,只是他家困难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肯帮忙,感慨世态炎凉的同时,老黄已经没有再跟那些所谓的亲朋好友来往了。

“老池你能早点来就对了,店里能对外出租的人力车可是有限的。”老黄转移话题道。

“喔?还有这事?那能出租多少出来?”老池没想到老黄的消息能这么灵通。

“目前只有五十多辆,以后最多只能出租一百辆。”这事是王浩然交代老黄的,如果太多人丢下农田跑来拉客,朝廷肯定跟他急。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农之所以能排第二,除了人多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阶级生产粮食,而粮食则是国之根本,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力不足的唐朝,农民的重要性更是明显。

“五十辆啊!”老池急忙张望了一下人群,估计也就不到三十人,这才稍微淡定下来,抱怨道,“怎么这店还不开门啊?!”

“这不是来了吗?”老黄得意的朝老池晃了晃手中的钥匙。

见老黄拿着钥匙打开门,原本以为老黄是开玩笑的老池算是被震惊到了,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有这钥匙?莫非……”

“嗯,小少爷让我打理这家店。”老黄笑道,从昨天到现在,他感觉自己一直在美梦中一样。

“恭喜恭喜!”其他之前一起拉客的人都围过来道贺道。

“同喜同喜!各位都排好队吧,我这就给大伙登记一下。”老黄满面红光,好久没能这么得意过了。

“想必王家小少爷看你赚的钱最多才让你管理这店的吧?可惜我比你还少了一百多钱。”老池懊悔道。

“小少爷自然也不会忘记你,他说了,三天赚的钱最多的四个以后租车都不用押金。”

“真的?那太好了!为了这押金,我可没少借钱。”老池喜出望外道。

“这是真的吗?”有两个工人欣喜的挤过来确认道。

“是你们俩啊!”老黄认出这俩人正是排第三和第四的两个车夫,哈哈笑道,“自然是真的,你俩租车也不用交押金,签个字就行了。”

说完老黄又凑近一些对这三人低声说道,“别看小少爷年纪小,可不是那么容易被人蒙的。”

老池自然知道老黄指的是什么事,暗自庆幸自己当时管住了自己。虽说善有善报,这因果也来得太快了?不过快的好!老池表示很满意。

这些小生意就不多提了,王浩然也算是当起甩手掌柜,只是叫老黄每隔半个月过来汇报一次业绩而已。这段时间王浩然的各个店都走上了正轨,虽然他没再折腾出什么大动静来,却也没闲着,基本都是待在厂房和陈俊他们改进设备。有王浩然的加入,设备的改进进程明显加快了很多,最为凸出的就是各种设备都改为齿轮带动,可以随意调节机器的转速。

其实有了这些设备,王浩然完全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实用的东西,他本来也是想这么做的,不过之前他听到一个消息,是关于朝廷鼓励民众开荒的政策,也正是这个消息打消了王浩然大规模制作机械设备的想法。唐朝终究不是二十一世纪,工业的发展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那是越发展越有利。而在唐朝呢?特别是唐初,由于前朝时期****不断,李渊接手过来的江山已经没多少人了,大概也就一千万人的样子,到了李世民这里,人口增长了许多,不过还是不超两千万人口。就这么点人,扣除掉士工商三个阶层,再出去老弱病残,能干农活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农产品的产量也不怎样,导致全国粮食总产量一直处于贫缺状态,平时都会有人饿死,那就更别说遇上天灾了。若是这时再来个不太完美工业化,虽说可以节约一些人手出来,但终究不可能做出二十一世纪那样机械化的设备,所需要的工人必定也会不少,那肯定会使一些农民抛下农田跑来做工,如此一来,粮食贫缺的状况必然更加恶化!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都说李世民爱惜自己的百姓,连罪犯都不舍得拉去砍头,未必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既然连身居高位的皇帝都会怜惜那么几个劳动力,王浩然自然也不会那么自私。

如此看来,想要让大唐步入工业化时代之前,首先得解决粮食问题。可麻烦的是,这里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这对研究杂jiao水稻来说是个硬伤,急也没用。对于这一缺陷,王浩然又不想千里迢迢跑到南方去研究,只能自己亲自跟紧下一次的水稻种植了,争取一次就能培育出不错的稻种。至于三系法,虽然也很迫切,但也只能往后推一推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