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武侠修真>聊斋觅仙路> 第五十二章 宁安府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 宁安府衙(2 / 2)

他也不说话,上去走到衙门紧闭的大门边操起一个挂着的鼓槌,对准门边的一个看起来老旧不堪,落满尘土的大鼓就使劲抡了起来,“咚咚……”沉闷的鼓声在这个黄昏时分几乎传遍了几条街去。

这是历代皇朝的旧制,任何衙门大门东侧都要有这么一个喊冤鼓。礼云:“有进膳之旌,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诽谤之木,以后就演化成了华表。这进谏之鼓,却就成了老百姓的有冤屈无数伸张的喊冤鼓了。

按制来说,喊冤鼓都要立于大门东侧廊下为喊冤鼓,供百姓喊冤报官之用,但喊冤人一次只能击三下,若乱击就要先挨扳子后审案。喊冤鼓的后侧还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这都是彰显王法高高在上,给百姓喊冤制造障碍的!

但是按照制来说,不管什么时间,只要喊冤鼓敲响,就必须开堂审案,这是规矩。否则御使闻风,就能对不开堂的官员进行弹劾。

也是王朝统治天下的对不公的一个疏导方式。总要有给世间的不公和不满留下一道窄门来进行宣泄!

三通鼓声敲过,过了半晌里面就传来一阵乱糟糟的脚步声。大门是除了上官过来绝对不会打开的,那旁边的侧门就开了。一个衙役破口大骂:“谁他妈的吃饱饭没事干来敲鼓!”

傅说把鼓槌挂了回去,不慌不忙的退了一步,负手而立,道:“是我!”

衙役之中有认识傅说的,顿时就狞笑了起来:“这书呆子还真以为敲了喊冤鼓就能得到公道不成?等下过了堂,先把他下了大牢再说!”

就又看到了燕赤霞,一呆:“这个大胡子长这么凶。难道也是来告状的!”

燕赤霞的性子飞扬跳脱的,当下嘻嘻一笑:“就是,就是。这书生好不讲理,居然抢了我的钱袋。我去找他理论,他还诬赖我说那钱袋是我抢他的,还请差大哥们做主!”

几个衙役听了,都哄堂大笑起来:“看你这大胡子这般凶猛,连个文弱书生都敢和你抢东西,当真没用!”说着,就押着他们往里面走。

进了大门,便是仪门了。仪门前甬道东西两侧各有一莲池,长六丈,宽两丈。甬道下有三孔石券桥洞使东西两莲池连通。莲池内植藕养鱼。莲池与“廉耻”谐音,寓意清水衙门,廉洁清政,出污泥而不染。只是现在这莲池之中疏于打理,里面的莲花早都枯死,倒真成了没廉耻了!

仪门为“有仪可象”之意,表示县令的行为能为民表率,是为进入县衙后第一道礼仪之门。除重大庆典活动或审理重大案件,正门通常并不开放。仪门两侧设便门,东侧为“人门”,又称“生门”为平常人们进出所用;西侧为“鬼门”,又称死门,平时关闭,只在处决死犯时才开门拉出行刑。

傅说回头去看正门里向这一边,中间都挖有一个小木龛,里面供一个小神像,人们管他叫“不动尊神”。所谓的不动尊神,那其实就是衙神了。衙门里的衙役小吏最担心被官老爷罢斥撵走,要想老赖在衙门里不动,全靠恭恭敬敬地侍候衙神,求他老人家保佑了。傅说看了两眼,就知道这神弱的很,比临河土地也强不到什么地方去。毕竟也只有衙门里的那几十个人供奉着,香火少的可怜。

“看什么看?”傅说只是多看了两眼,就有一个衙役不耐烦了,使劲推了傅说一把。这下子力气用的极大,原想是在这个不开眼没事给他们添乱的书生一点好看的,但是这下子居然没有推动。那衙役心里就泛起了嘀咕:这穷措大的力气好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