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红色警戒之民国> 第八十五章 造船工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造船工业(2 / 2)

走出雷达室以后,陈绍直接来到造船厂,现在的造船厂不止这里有,广州那里也有民用商船建造基地,也可以随时建造军舰,不过规模没有和防城港这里比。现在的所有造船厂加起来可以达到年80w吨造船量,这个数字还要算上军舰在内,不过现在的民船建造周期都很长,现在所建造的货船不是以前的那种简易的商船,现在建造的都是集装箱船和滚装船,排水量都达到了五万吨,油轮的排水量也达到了接近八万吨的载重量,就连散装货船都可以达到三四万吨。

自然而然,有了集装箱货轮,也自然有了装载设备,不过此时的装载设备都在防城港的码头上,珠海的一个大型码头也正在修建。

此时的防城港造船厂拥有十五座造船厂,但是比起西方国家来说,这点造船吨位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而且现在十五座造船厂也达到了防城港地区的极限,再建造船厂,原料根本跟不上去,而且工人居住也快达到满员。

十五座造船厂一次可以同时建造四十五艘船只,还好现在的军舰和轮船的建造要求没有后世那么变态。陈绍也在不留余力的培养造船工人,整个造船厂的建造速度并没有太快,主要是为了让一些新工人学习适应。

这里还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一般人不会太注意,那就是一般船厂的硬件的生产能力都是发挥了一小部分的。比如说一个船台以及配套设备一年是可以建造下水很多船舶的,利用多少只是决定于订单。二战后期,美国建造一艘万吨轮的速度从6个月,逐步缩短到不到3个月,再到4个星期,直到“罗伯特·皮尔里”号万吨轮仅仅用了4天15小时就建成下水,下水时甚至连船身的油漆都没干,创造了造船工业的神话。在战争后期,美国基本可以做到7天就下水一艘万吨轮。

现在的造船厂根本没有订单,说白了就是训练工人,所造的民船都是龙腾集团订购的,而龙腾集团也是造船厂唯一的经济来源。

由此我们才可以理解在极端时期造船产量为什么可以出现这么巨大的增长,美国在1940年仅有20多万吨的造船量,到1943年已经超过1000万吨。这样的扩张是其他门类的工业所不可能达到的。原因就在于造船产业在生产资源的使用上弹性很大,船坞等基础设施建造好后,1年造1艘船就可以让船厂给员工开出足够的薪水,保持技术骨干的工作状态;如果订单很多,一年下水6艘也能忙得过来;没有订单,一年半载不开工也暂时不会有问题。只有训练了足够多的工人,才能最大效率的提高造船量,硬件设施没有问题,红警造船厂绝对是超一流的船坞。

军舰建造是与民船建造完全不能混为一谈的,从一国的民船建造量上看不出来这个国家建造军舰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看不出其海洋产业的实力。

悲剧型核动力航母“戴高乐”,这艘核动力航母于1987年11月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厂船坞开始组装,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方才正式服役,前后历时15年,耗资接近200亿法郎(约合30多亿美元)才建成,全国有12万家大小企业参与其中。10万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参与了这项工程,耗用工时1亿!可以说作为后世军事工业世界前五的高傲的法国,造这么一艘4万多吨的军舰几乎是顷尽了全力,而且还问题不断。…,

现在陈绍的钢材厂所生产的钢材质量还算可以,按照陈绍的要求,民船所用钢材的屈服强度达到200一300兆帕,军舰所用的就要达到400一500兆帕。(现代航母690兆帕,特种合金钢)当然钢硬了其加工和焊接的技术也自然有很大的不同,要求高得多,好在这些东西造船厂都能决解。

而且现在造船厂的军舰建造速度也在逐渐减缓,主要是一些新型军舰的设计要求比以前复杂很多,而且陈绍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熟练工人都叫去生产军舰,所以效率有些提不上去。

再比如军舰的航速要大大高于民船,货船油轮的航速不过要求15一16节,而航母的航速则要超过30节,考虑到阻力与速度是成平方级增长的,其动力的紧凑与强大都是民船所不能比的。如果再考虑到军舰人员高度密集(一艘航母两千多人,而一艘七八万吨油轮20人),设备高度密集等所带来的舱室密集,设备及管线极度复杂,,安全标准严,损管要求高等因素,军舰的船体建造为什么难度那么大,要耗费那么久也就可以理解了。

国际公认“船舶工业两条腿”一个是船舶主体的建造,需要足够的工人,再一个就是船舶设备,船舶设备约占船舶总造价一半左右,在多功能滚装船、海洋工程船等高技术附加值船舶上,其价值比重甚至高达六成。陈绍现在的情况是有一条腿还是跛腿短腿,在这个意义上西南现在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造船大国。

后世的美国,虽然表面上在世界造船市场上几乎已经看不到它的身影,但可以认为它还是一个超一流的强者。单看舰船,现在每隔几年新造一艘10万吨级的超级核动力航母,如家常便饭,其巡洋舰、驱逐舰、两栖攻击舰、核潜艇等等产品的性能都领先世界,而扩展开来看,其在动力、电子、材料、海洋科学等等领域都执世界之牛耳,基本上可以说,美国造什么和造多少只是取决于其需求和成本的考虑。

而陈绍的计划是,现在不需要造太多的船只,你一个熟练工人给我带出五个新工人,一个新工人便熟练了再给带出五个,那以后的还怕造船厂无用武之地吗?他美国不是可以年建造1000万吨,不是七天可以下水万吨货船吗。等我有工人了,完爆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