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游戏竞技>幻之极> 《摘下满天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摘下满天星》(1 / 2)

这是一部迟来了近三十年的科幻小说,起因是一本小学《自然》教科书。我当年只是给我弟讲了下书本里的知识,他却画了部科幻漫画。当年我12岁,他6岁。对于此事,当时一是觉得好玩,二是觉得吃惊:这是怎样一个神童?但从那时至今,我也没觉得他画的东西荒诞,那种想象力足以击败美日大片、卡通!这几十年我一直感到无奈的是,不能掌控这部上帝之作。我觉得我没那才华,虽然我一直从他六岁至十二岁间不停参与他的创作。我是一凡人,只能充当“神”的龙套。

让我感到此作的超能量,还源于我18岁那年完成《超天神》的构思后,给我表妹讲的全套《幻之极》。她是我第一位粉丝,当年她7岁,总缠着我这个大哥讲故故。小孩子的好奇心是不能抹杀的。可她的母亲、我的二姑,却总笑话我给表妹讲“鬼话”。如果列位读者认为我的大作《幻之极》一文不值的话,也可以把它称为《鬼话》。可我个人认为那是上帝的语言!

不是每个人都欣赏“鬼话”的,我表弟聪明的很。他是个文学奇才,但他好写现实题材,对我拜托他来完成的“鬼话”创作不感冒,对我送给他的大纲只是草草地拜读。那年,我刚步入工作岗位。他的态度使我这个刚获得创作时间的人,信心崩溃。一颗火热的心一下子摔个稀碎。往那以后,再也没提文学创作一事。

直到2007年,我才在我的随笔手写稿《插柳世纪初》的最后一文,才偶尔提及此作,那就是那篇叫《一本自然引发的科幻》一文。虽然我吹得凶,但还是没敢动笔写。因为我初步一整理,儿时那几年的创作,至少有240集电视剧的篇幅!第一个难题:写得完吗?第二个难题:写得好吗?于是我又打了退堂鼓。

但到了2009年,今晚报上的一篇科普连载吸引了我的眼球,此作名为《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离奇的史实让我觉得那是本比科幻还玄幻的神话书,哪有那么离谱的科普?它说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神话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只是当年的原始人把光临地球的外星人当“神”了。

灭顶的大洪水是人类早期的记忆,为什么当年只有六岁的我胞弟竞能编出这一童话?不可思议!他是不是外星人啊!还有关于天体神的想象,恐龙怪的登场,我当时只是给他看了本《自然》,竞能激发出他如此超前的想像力,真令我瀑布汗!尤其是天体神的出现,令人恐怖啊!

对于“无神论”者来说,会把他们逼疯!可我也是无神论者,但我没疯,原因就是现在的《幻之极》,当年的“鬼话”。让我产生创作动力的是文中这样一句话:“宇宙之中有一种巨大的生物,我们的世界相对于他们只有实验室到饲养箱大小。”这绝对暗合我弟当年创作的漫画,尽管现在漫画已遗失,但内容已深入我的心脑。

英雄所见略同,才子惺惺相惜。当年成人认为的“鬼话”,我心目中的奇迹,原来早就被老外预言了!中国人啊,难道连你的梦想都要被他们掌控吗?我无语,但我发誓:中国人是有创新能力的!看我们兄弟的《幻之极》吧!这是本可以让西方牛人们崩溃的神作!振兴中华文明创新的责任,舍我其谁?如果通过我发行这部神作能挣几个亿的话,我将办一个工作室:广招创新型人才,共创一部无集限的科幻巨作《创世珠》,天生我才必有用!

说到自2009年的创作,我太拖拉了:2009年9月至年底完成了240集的简介版手写稿;2010年,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贴吧里码字,到年底才把一再精简到60回版的《大幻想》(当时的书名)发到起点网上。谁知网上早有同名的科幻书,我只有把它更名为《幻之极》。

那几年,为了换换脑子,我同时“发表”了随笔集《插柳世纪初》。把“发表”两字带引号是因为我除了把它挂网上,没挣一分钱。

到了2011年3月,我见起点网上我的简介版《幻之极》反响太低,又发到了17K网站。当时的思路是种偷懒战术:试图用简介来套粉丝帮我完成全作,谁上当?这种零成本战术忽悠不了任何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