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开个飞机去明朝> 第75章 对敌之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对敌之策(2 / 2)

其他的士兵见朱常渊如此,才各自下跪,口中山呼万岁。

“走,别跪了!”拉着朱常渊的手往北面的平台处走,同时对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说道:“你去这些将士酒席,务必好好款待!”

“遵旨!”

王承恩退去!

崇祯与朱常渊一起,并后面文武百官和一些大阉宦,同时进入平台。

“朕日前让宗人府将宗师卷宗拿来,左右仔细观看,在辽东渤海王卷中果然找到了你的名字,这么说来,朕与你都是太祖皇帝血脉,一脉相承!”

朱常渊道:“常渊不能驱除鞑虏,为君分忧,反倒让皇太极压境,愧疚与心!”

“不说这些,按尊卑你我是君臣,可是如果按照辈分来说,你还是朕的皇叔,朕都没能守护好太祖皇帝与成祖皇帝留下来的,更怪不得你!”

崇祯说完,有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朕心中也明白的很,不过现在好了,皇叔到京师,皇太极便是遇到对头了吧。”

“陛下!”

朱常渊刚想说话,却被旁边的太监高起潜一阵抢白,道:“陛下,恕臣直言,朱将军虽然率军前来勤王。可所帅之兵不过二百人,如何能够退得了皇太极的大军!”

崇祯带着众人走到平台,自己也不去龙椅上,只叫小太监拿出一副巨大的地图铺在地上。就站在地图的旁边,指点给朱常渊,说道:“建虏皇太极,率兵二十万屯于平谷,距离京师不足百里之地。每日纵容部下抢夺掳掠,密云、顺义昌平三地百姓民不聊生,更是可恶的牵制了我大明朝数万军队!”

“前不久,卢象升不听朕谕,私自率兵讨伐,以至于身死沙场!高起潜说的也没错,皇太极二十万大军,常渊你此次便只带了二百人,如何祛除朕患?”

说话间,语气已然严厉。充满了斥责之意。

朱常渊看了看地图,然后朝皇帝拱手躬身,说道:“陛下明鉴,不是臣不想率领大军来京师,只是襄阳之地政令多出文灿之手,臣当时率军抵御张献忠,便只有二百人相随,不死已是万幸,熊大都督左右推脱,如何还能容臣带兵前来京师?”

一口气说完。朱常渊自己先在心中鄙视了一下自己,暗道:熊文灿啊熊文灿,反正你老人家的名声不好,也不打算在与朝廷交往了。这脏水只能往您头上泼了,您可千万别怪我。

“恩?”崇祯的脸色蓦然阴沉,道:“文灿安敢如此?有何理由推脱?”

朱常渊道:“河南战事吃紧,调兵进京不易!”

“放屁!”崇祯右手狠狠的打在桌子上,重重拍了一下,道:“老匹夫。不听诏令在先,目无君父在后,朕早晚必杀之!”

熊文灿抗诏已非一日之事,朱常渊相信朝廷一定早就知道了,今日将这货提出来,无非是看看崇祯对他的态度而已。

不过,崇祯也是聪明人,不可能对朱常渊没有防备。

虽然之前群臣讨论,便有人说熊文灿抗诏的背后定然有朱常渊的影子,但是大部分人包括崇祯在内都不信。

为毛?

因为朱常渊才去襄阳不过两个月,按照常理推测根基还没有那么深,况且,这两三个月之中,他还有一半的时间在与张献忠打仗和在神农大山中追捕张献忠,也没有这个时间。

世人只知道投靠了熊文灿,成了熊文灿的头号幕僚,却不知道,李信原来只是朱常渊的亲信而已。

当然,朝廷最终讨论出来的结果,就是稳定,先稳定熊文灿和荆襄之地。

倒不是崇祯好说话,而是确实没有多出来的兵力对付。

但这些都是朝廷事务,崇祯不可能与朱常渊细谈。

“好了先不提熊文灿的事,皇叔既然带甲而来,可有退敌之策,可能率军将皇太极打回辽东?”

朱常渊呵呵一笑,说道:“臣并无良策,若是陛下信任微臣,就让微臣带着二百兄弟去沙场上厮杀,微臣先前与陛下提过,臣是一个人才而非帅才,给我二百人我能将皇太极打的屁滚尿流,可若是给我三五万人,臣自己便会乱了阵脚!”

崇祯被他逗的哄然一笑,朝百官问道:“诸卿可有良策?”

百官推脱一番,最后一致认为:朱常渊上沙场最合适。

在他们这些人看来,上沙场拼命说白了就是武人粗人干的活,讨论的时候争得面红耳赤,可是一旦说道抡起刀枪实打实的干,便一个个没了声音。

“好!”崇祯笑着看向朱常渊,说道:“那就皇叔择日出征,望你早日凯旋,朕与你五千兵马可否?”

五千兵马?坑人呢?

朱常渊苦苦一笑,又不敢说太瘦,只得上前跪下,道:“臣并无统军之才,五千兵马我觉得太乱了,若是陛下信任微臣,还让微臣率领我本部的二百人马去冲杀!”

“二百人马?”崇祯犹豫了一下。

“臣千里追击张献忠,用的就是这二百人!”

朱常渊解释道。

“那好吧,准!”崇祯又问道:“皇叔何日出征?”(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