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引子(2 / 2)

所以,沈醉失眠了,今天失眠了,可能会一辈子失眠。

据民间传说,九龙宝剑外形不是传统汉式之剑,融合了蒙古式的弯剑的剑身,剑柄修长,鲨鱼皮包裹的剑鞘雕刻了九条形意各色的腾龙,龙身用稀世宝石镶嵌,七彩斑斓栩栩如生。

传持剑者若是真龙天子,剑气腾空,化为九条龙在天际邀游,护堤真龙天子。若持剑者为凡夫俗子,气不压剑,将死于非命不得超生。此剑是极阴之器,乾隆本意是用汉家周易九九归一的寓意,在天地轮回之间永世超生,为满人统治的风水大器,与真龙天子乾隆同葬,龙穴皇气相得益彰。

在民国乱世,世人只想想得到稀世宝石,至于苍生国家大计皆可不顾,九龙宝剑也只是宝石和财富的象

三、民国国师

次日,蒋公启程飞往奉化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坐落在秀甲四明的雪窦山中心。

始于晋代,兴于大唐,鼎盛于两宋,素由禅宗执帜,在南宋被赖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而现在,已经成为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蒋公当然不是来烧香拜佛的,雪窦寺的方丈太虚大师乃是蒋公的力荐拜称的国师和毕生的知己。

说起和太虚大师的缘由还得倒叙到蒋公的两次下野。1927年第一次下野,蒋公修心于雪窦寺,久闻太虚大师的修行甚高,电邀太虚共游雪窦寺。相闻不如相见,初次见面投契如手足,太虚大师生于1888年,小蒋公一岁。

太虚大师连续两天讲授《心经》,共聊世间大事,使蒋公受益匪浅。1932年第二次下野,太虚闻讯作《雪窦赠某君》一诗赠蒋,诗云:

四登雪窦初飞雪,乍惜梅花未放梅。

应是待令寒彻骨,好教扑鼻冷香来。

诗中所云的意境体会着蒋公的心情,终究暗示迎来了寒梅冷香来的季节。一位佛学大师的渊深,一位绝代豪杰的气魄,终于碰撞出时代的火花。

1932年重阳节,太虚大师应蒋公之邀出任雪窦寺方丈。

太虚大师早已在方丈禅房恭候蒋公的到来,茶海里散发着雪窦嫩芽的清香,溢满整个厢房,下午的阳光斜射进窗台,缕缕光线漂浮在空中,暖暖的禅意容照两位朋友的相聚。

蒋公于太虚大师拱手相迎,表情都比较凝重,挤出的亲切的关怀也显得有点局促。

“风水大器已经出山,就如您1927年第一次见面预期的那样,近二十年的等待还是换来空悲戚,世事难料呀”蒋公开门见山的直言。

太虚点点头,没有应言,蒋公继续说道“满清王朝的气数已尽,业无机会肆掠,二战已经结束,本想此乃统一中国的大好时机,可苍天横出难题,如何是解”。

太虚大师不急回复,举了举茶杯,“来,先喝一口今年的新茶吧,你许久未回家了”稍息片刻说道“今年的春季有点异动,将公八字是已土生在戌月,此木已土属于“火土功成”,喜火木金,最忌甲木,今年丙戌年对你不利,你本属庚牛,相克”。

“我前几日看到西方天有异象,气冲云天,恍如九条龙回归天庭,就知情况有变,这些都是命里注定,怨天无助”,太虚大师接着说“此物本就不属汉人器物,我等欲加利用,的确难以自如控制,借龙气匡扶王气国业,需要时机”。

“此乃天意,天意不可违”,太虚大师忧虑的眼神也显得有些无奈。

太虚大师道“九龙宝剑,众人不知,剑身为赤霞剑残体。这赤霞剑最初乃秦始皇偶得于南山,后显世于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蛇,开始帝王一生,刘邦功成后剑体自然分解溶于大泽。乾隆复得于残留大泽玄土,精练提纯再造神剑。剑鞘雕刻出九龙护驾,用宝石镶嵌龙眼,其中一颗为女祸补天遗落尘世得上古龙钻,可逆行宇宙转运之大器,可惜乾隆不知。剑身特煅型于蒙古造型,内融满清灵魂,乃寓意一统满蒙汉三族,祈求保佑大清王朝千载。故为断满清龙气,汉人必掘之,孙殿英炸墓恰如二十年前预策的一样。”

太虚大师接着说“你随从众多,最后挑选戴笠执行此重任,缘由他八字六阴朝阳,杀重无制,五行缺水,适合护送此大阴之物。但料曾想,戴笠一生缺水,水满则溢,暴雨护法飞机坠入岱山确属天意”,“据古代传说,岱山乃是秦始皇鞭打方山是迸溅得一块山石而形成,故具有皇家磁场”。

蒋公听到着一愣,有些不解,眉头微微一皱。

太虚大师说到”哦,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一座奇山,是南京五大风水宝地之一,据古代传说是玉皇大帝一块玉玺偶失人间,落入南京近郊形成方山,故山体呈四方形。玉皇大帝略不放心,派了护门神兽青龙和黄龙跟随保护,既是现在得青龙山和黄龙山。方山以外都是黑土,唯有此山山脚周围是红土,像极图章用的印泥。秦始皇南寻至此,见此灵山异色缤纷,龙气鼎天,故用神鞭抽打此山,以此镇王气。岱山就是蹦出一角,传说归传说,戴笠挟九龙宝剑坠机与此地,可见法力”。太虚大师仔细的解读着。

“九龙乾坤计划如何进行”,蒋公关切的问到。

太虚言“满清王气已近,扶桑已驱逐九州,但华夏大地四分五裂,真龙王气尚未形成,枭雄于世争霸多年,谁将一统中国,未知”。

蒋公一听,心里咯噔一惊,暗自不妙,自觉已稳坐江山,听大师所言莫非还另有玄机。太虚大师不违之言的性格蒋公知道,十几年的相知铭记于心,也不多计较。

但闻太虚此言一出,自知有理,虽有些不中听,接着问到“但闻其详”。

太虚大师接着说“一统中国还是跨江分立而治,自古都有定断,南京虽是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除了明朝统一中国,也只在开国建都于南京,其他王朝都是隔江而治,远至东吴东晋,近至南唐太平天国。时代递进科技发达,民国大统也许不能如愿,但百年基业尚能维持”。

顿顿接着说“九龙乾坤之计,本意是为了顺应天象,而不是刻意为之,结果在计划实施中异常艰难,最后的结果也只得到一半收获,乃知此不是天意,不得强求。虽强努未中靶心,女祸石已经归入大地无处可循,逆转难于登天,但赤霞剑王气还在,尚可一试大法”。

四、民国留痕

1946年5月1号,蒋公正式发布还都令,宣布5月5号“凯旋南京”,南京也张灯结彩,一扫颓废之气的国都,焕发一新的气象有欣欣向荣气氛。

5月5号8点45分,蒋公携夫人宋美龄抵达中山陵园,身穿陆军将服,5枚勋章佩在左胸,宋美龄内穿黑底紫花质旗袍,外穿玄色呢质大衣,胸标勋标两枚,戴黑色丝质手套。

9时整,在军乐声中,典礼开始。地上101响礼炮轰鸣,天空飞机散发传单,场面甚为壮观。在隆重的偈陵仪式后,蒋公步出灵堂,立于太阶,向全体偈陵人员制训,追念八年苦难史迹,提示今后努力方针。

各界精英及党国军政高级官员出席仪式,华服正装的人士显得尤其精神,共祝佳日。

在人群的东南角,一位身穿袈裟的高僧远远望着台上的蒋公,暗自念着梵语共同祈福,他就是雪窦寺的太虚大师。今天对他而言是关键的日子,趁今天良辰吉日,正是九龙乾坤入穴的吉日。

中午十二点整,日照悬顶,是今日阳气鼎盛时辰,太虚大师和蒋公并立站在紫金山半腰。

太虚略向左前一指,说道“紫金山为靠,梅花山为瞻,四顾群山,紫霞湖暗波溱涌。此处高于明孝陵又低于中山陵,东为紫霞洞,西为独龙岗宝球蜂,下为民国忠烈塔,藏而不露,聚风纳气,乃是不可多得风水宝地”。

蒋公频频点头,问到“此地何用”。

太虚大师笑着说“是你百年后所用,地理之秘诀,东汉论形势,西汉谈星辰,今人可知风水。我知你说过,一生愿追随孙总理,生前是孙先生的学生,死后也是孙先生的学生,你们百年后可永结同心”。

蒋公听后大为意外,面对太虚深深鞠了躬,道“多谢大师明了我心”。

太虚道“今天我点破天机,龙穴将动,恐真气泄漏,龙归天际,我今日会画符制气,请蒋公速修建亭阁镇龙于此,此乃第一件大事”。

“请将宝物给我”,蒋公递上一尺铁盒,表情凝重。

太虚大师道“你可退去,今日你公务繁忙,再者此物你已携带半日,灵气已然附灼浸润入此物,无需于我前往。我必须等到今晚8时,北极星正临乾坤卦位,将指引灵穴,你在现场多多不变”。

蒋公听后告退,默默无一语,约莫十丈驻足,回首张望,太虚大师巍然不动,衣襟随风飘扬,如太白金星仙骨青潭。蒋公再次深深一鞠躬,自言“我代民国百姓,代蒋家后世多谢了“

晚8时整,广播里响起蒋公浓重的浙江口音,南京的大街小巷响彻着国民党抗日胜利宣言“、、、八年抗战,赖我全国同胞始终一致拥护抗战国策,服从中央命令,百折不回,浴血牺牲,能获得今日最后胜利,而且消灭一切不同等条约,涤除了我们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

正说到此处,忽见窗外远方一道闪电掠过,直指夜空,紧跟着一团白烟飘出山林,几秒钟后渐散消失尘宇中。

蒋公知道那是紫金山的方向,那就是太虚大师做法的现场。略停后理了下情绪,继续说到“务希我国全体同胞,同心一德,共同一致,务使我中华民族皇帝子孙,永永远远不再受过去八年间那样异族侵凌蹂孽的惨祸与耻辱、、、、”蒋公继续着抗日胜利宣言演讲,一字一句的浙江口音,绕梁回旋在南京上空,历史篇章再次重新翻开。

此时太虚大师瘫坐在荒径中,山坳里的茅草黑糊了一片,星空下婆娑的山谷,森人辟幽。

太虚大师的胸前一滩血迹,手中的黄符只剩半截,四周还散着数张萑苻,截龙符,太史令,将军咒一地。太虚大师自语“蒋公,我只能保你民国百年延续隔水之治,一统华夏我无此功力。

此行我不仅天机泄漏,造次修创乾坤,功力也散尽大限将至,多谢蒋公相知相遇之恩,此生不再相见”,面对南京灯火辉煌之处,深深地一鞠躬。

1946年5月,太虚大师辞去雪窦寺方丈之职,1947年3.17日去世,刚好和戴笠坠山相差整整一年。

1947年11月29镇气亭破土动工,蒋公亲赐亭额及楹联“以资点缀,借壮观瞻”,并改名为“正气亭”。

1948年11月13号,陈布雷开枪自杀。

1949年4月21日,共产党攻下南京,蒋介石撤离至台湾,国民党的隔水之治实为隔海之治。

1950年3月,沈醉在云南被俘,一直留在大陆。

此时世人再也不提九龙宝剑,再也不知龙穴何处,紫金山还是威然林立,紫霞湖冰清玉阶,正气亭依旧雕梁画栋。九龙乾坤一击不中,是否再跃出尘间,众多的秘密弥漫在凡世上,总有机缘巧合的俗人机遇,总有潜动暗流的污浊阴谋。九龙乾坤的神秘没有结束,另一段因缘已经开始,风水的篇章一下翻到2012年。此时的南京已翻天覆地,斗转星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