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配音天王> 第24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章(2 / 2)

与贵妇涌现速度不匹配的是,国内网络富豪的比例远没有那么高。也别说男人就不爱晒优渥生活,ins上的互联网新贵伊万、地产大亨之子伊泽拉,晒生活的花样和频率比许多富家女还要高。

网络贵妇出现一批被扒皮一批,群众却始终对贵妇爱得深沉。这大概因为对于我们而言,“上流社会”是个存在于幻想与书本中的位面概念。

49年后无贵族,大款、万元户也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直到90年代,内地文学影视作品中“大款”还普遍是反面形象。80、90后对当代上流社会的最初想象,基本来自TVB。

直到进入新千年,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且一大批台偶在内地播出。《流星花园》《公主小妹》等剧集对不少人而言,算是第一次了解到何谓“有钱人的生活”。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审视,当年的台偶对于“有钱”的刻画也委实粗糙幼稚。但对当时的内地观众而言,“上流社会”、“有钱人”的形象,终于开始成为一种关乎生活方式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梦。

受台偶影响,当年也正冒头的网文创作中,“霸道总裁爱上我”得以成为数十年不衰的经典母题。从五百平米的大床上醒来、会几十国语言的小说主角,都是作者们一边看着古早台偶剧,一边百度着“有钱人开什么车”敲出来的。

而真正本土化的、精致化的“上流社会”刻画,还要数征服一代少年少女的郭敬明。

随后改编的《小时代》系列电影,更使郭敬明完成从作家到导演的华丽转型,也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了奢侈品教科书。

嘴上嫌弃着拜金主义、全员有病,但“Chanel的黑色缎带”“Gucci的宝石蓝皮带”怎能不在年轻的心湖投下掠影。硬糖君一位如今已很讲究的朋友坦言,她认识的大半奢侈品牌子,都是通过反复观摩《小时代》获得。

随着互联网发展,“世界是平的”,不同阶层的人们有了更多对话机会,也让人们对现实里的“有钱人”愈加好奇。

贵族的衣服没牌子,“因为是在巴黎皇后区的几家专门的店里定做的”;上流社会不喝咖啡,“只喝茶和矿泉水”;贵族压根不工作,平时就是“去阿拉斯加钓鲑鱼或者去中非草原打猎”

受“周易大战”影响,天涯及其他论坛掀起过一股“富家子弟现身”风。宁远记得有一位叫“毒药”的初代网红,至今为人追忆。

只是当时的网络环境对有钱人的滤镜没今天那么深,网友也较为理智,“富家子弟”们没能掀起更大风浪。

遥想当年的上流社会论战,再看如今网络贵妇的生活,倒越学越不像了。或者自信点说:我们发展出特色上流社会?

以前在网上自称名门之后,起码还要说出红酒的几种喝法,赛马的诸般规矩。现在嘛,有包有鞋有衫就够啦。而群众对上流社会的态度,也从过去的带着批判眼光来看到现在有钱人就是有一张没被生活欺负过的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