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我用金手指建强国> 第 261 章 各自拉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61 章 各自拉拢(2 / 2)

刘海听到这里有些生气了,难道这人还想在自己麾下做一个官?想在两江长久的发财。

刘海虽然生气,但是仍然将那份拜帖拿了过来,一看他马上就惊得站了起来。

原来这份拜帖上写的名字乃是,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

刘海对于谭嗣同可是早就闻名,特别是他的那首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张俭何人?《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张俭,东汉末期高平人,开始为山阳东部督邮,由于他严厉弹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为非作歹,为太学生敬仰,后来横祸又起,他被迫逃亡,人们敬重他人品,都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帮助他,找上门请他留宿,张俭逃亡时候很多人因为他满门抄斩。

杜根何人?《后汉书杜根传》说,东汉时候,邓太后摄政,安帝年长,杜根上书要求太后放手,太后大怒,命人把他装在麻袋里摔死。执法人命行刑人手下留情,运送到城外待其苏醒,太后派人查看,杜根装死三天,目中生蛆,逃脱了,躲藏15年,太后死,杜根复出,官至伺御史。

这首诗曾经在以后的岁月中,不知道鼓励了多少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对于这样的忠肝义胆,刘海虽然自己无法做到,但是从心中还是佩服这样的人的。

因此刘海也顾不得其他,站起身来,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就小步的跑出了自己的书房,直接来到大门口。

刘海这一出大门,立刻让门口的那些看门的兵丁吓了一跳,他们立刻单膝跪倒给刘海行礼。

而刘海看也没有看这些人,反而是举目四处观瞧。

只见在门口不远处,站着一位生产销售的,30多岁的中年人。

刘海菜现代的时候早就看过了谭嗣同的照片,一见此人便知道这是将来名满天下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了。

于是刘海也顾不得其他三步两步来到了谭嗣同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着才问道:“当面可是谭嗣同?”

而谭嗣同刚才见到门口的士兵行礼接着就闯出一位,30多岁衣着华丽的中年人,便知道这就是现在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海。

不过谭嗣同虽然知道此人是刘海,但是心中还是有一些骄傲,所以他并没有上前行礼,他要看一看这位被天下人认为是枭雄的刘海,气量如何?

结果刘海三步两步来到自己的面前,竟然先向自己行礼,这让谭嗣同心中也十分的感动。

于是谭嗣同也赶紧回礼,“下官谭嗣同,来的匆忙,这里给刘大人幸理了。”

刘海一听这位果然是谭嗣同,立刻抓着他的手臂,将谭嗣同扶起,然后哈哈大笑道:“我早闻君之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接着刘海,就抓着谭嗣同的手臂,同他一起进了两江总督府,最后二人在花厅之中各自落座。

然后小厮上了香茶,刘海端着香茶先向谭嗣同敬了一礼,然后这才喝了口茶。

“谭兄不在京城为皇上效劳,来我俩将有何贵干?”

刘海这时候已经平静了下来,以他的聪明也猜出了谭嗣同来干什么?现在只不过是明知故问。

而谭嗣同也放下茶杯,然后对着刘海拱手说道:“将军布威名与海外!定然知道西方列强与我国的差距。”

接下来谭嗣同就开始在那里侃侃而谈,他从国内局势谈到了国际大势。又从国际争端谈到了朝廷的不稳。

他归跟结底就是一句话,大清朝已经到了那不变不行的时候了。

而刘海虽然是现代人,对于大清朝现在的局势是洞若观火,但是他没有想到谭嗣同这个局中人,竟然已经把事情看得这样的明白。

到了现在,刘海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谋果然不可小视。

谭嗣同一边在那里演讲,一边用眼角偷看刘海,只见到刘海满脸的感叹,他不由得心中一喜,看来是这一回事情成了。

于是谭嗣同趁热打铁,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了一份,甚至然后高高的举起,突然对刘海说道:“圣旨到,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海接旨。”

刘海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心中就是一阵狂喜,看来光绪皇帝果然是中了自己的技,这一回送来了求援的旨意,到时候自己恐怕就能够凭着这份旨意肆意妄为。

于是刘海赶紧跪下高声说道:“臣,刘海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天下动荡,外洋各国视我如猪羊,如不奋起天下危矣,今朕思良策变法,然朝廷之中多有奸佞,朕恐无法保全自身,特赐卿圣旨便宜行事,如危难时起兵北上,勤王护驾。钦此。”

而刘海在听完圣旨之后再次跪拜,对上说道:“臣刘海领旨谢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