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宰执大宋> 第二〇〇章 朝廷中枢的决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〇〇章 朝廷中枢的决策(2 / 2)

庞籍其实以前和韩琦、范仲淹等人也是好友。但是“庆历新政”之时,范仲淹为首的君子党人和夏竦为首的守旧派矛盾激化,庞籍最终选择站在了对他有赏识提拔之恩的夏竦一边。因此韩琦等人对庞籍很是不满,与他说话也很不客气。

其实庞籍口才倒是一点都不差,但他为人谦和,对韩琦这等彪悍的人,并不愿轻略其锋,无谓撕咬!

“韩卿家,慎言。”官家赵祯见状只好打圆场道,毕竟首相的面子还是要维护一下的。

“微臣知错。”韩琦嘴上说着,神态却一点不在乎,不过总算给了官家和首相一丝面子。

不过赵祯虽然对让韩琦嘴巴上注意点用语,但是对他的意见却还是赞同的。当下赵祯道:“韩卿家虽然用语稍微有些不妥,但是话还是很中肯的。咱们若是在此岭南军溃败之际,接受侬贼所谓的降表,怕是日后他在岭南将是又一个李元昊啊!就算接受他降表,也要像澶渊之战那样,打胜后在纳降,不然国威不在啊!”

庞籍一听官家的话,刚才被韩琦气黑的脸,不禁更黑了。汗……会错意了,一向喜欢息事宁人的官家这次怎么转了性了?!自己这揣摩圣意的本事,看来确实离得夏相公太远啊!

“你们二位意下如何?”赵祯说完,看向是另外两位宰相陈执中和梁适。

“臣附议韩相公。”陈执中出列沉声道。陈执中本来就是老好人,谁都不喜欢得罪。虽然在侬智高这件事,他心中是偏向庞籍的,觉得能不用再大动干戈,便可以息事宁人,再好不过了。不过官家都已经如此说了,他自然要顺着官家的意思。

“臣,也附议韩相公。”梁适其实心里的想法,其实和庞籍也是有些一样的,但是如今官家既然主战,他也就顺水推舟的附议了。况且相对于庞籍这样的谦谦君子,他更不愿得罪彪悍的韩琦。

三比一,官家赵祯沉默半晌,方问道:“诸卿主战,可必胜乎?”

“只要朝廷选强将、用精兵,则可必胜!”韩琦斩钉截铁道,其实世上哪有必胜?只是韩琦知道这位官家什么都好,就是太求稳,不愿冒一点风险。你若不说把话死了,休想让他下定决心。

“何为强将,何为精兵?前些日子朝臣们不是说杨畋是国朝第一儒将嘛,这才一战就溃不成军了!”赵祯接着问道。

“回禀官家,精兵,非西军莫属,强将,非狄青不可!若要速战速决的平定侬贼,非狄青带西军南下不可!”庞籍刚才会错了意,这次抢先回禀道。大宋最能打的就只有西军了,想要调兵平叛,自然非西军不可,这些宰执们自然也都是非常明白的。

庞籍此言一出,赵祯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但他仍然一脸淡然道:“记得邕州陷落的消息一传来,狄青就请命出战,大臣们却都说,杨畋比狄青更合适……”

“那时,一者对侬智高不够重视,二者,没想到岭南的军队朽坏若斯。”韩琦老脸微红,那是他的原话,其实他一直很不爽狄青,也说不出什么原因,就是不想给他机会。哪怕现在,如果有可能,他也不愿意用狄青,只是当年与西夏鏖战的刘平、任福、郭遵、武吉、王珪那批名将都己战死,麟府兵马司的张岜也因伤早逝,青涧城的种世衡步入了老龄。如今放眼望去,大宋朝久经战火淬炼的名将,怕是就只有狄青了:“当时臣下以为杀鸡焉用牛刀,然而那侬智高其实是头猛虎,我们也只有用狄青了!”

“嗯。”赵祯点点头道:“似乎也只有用狄青了……诸卿可于明日朝会推举他为主帅。”

“官家三思,武人不可专任,最好另派一位文官去辅佐他。”韩琦不同意道。所谓辅佐,其实就是监督、牵制。大宋朝重文抑武,认为武人手中有兵、不易控制,因此压制武官,是每一位文官的自觉。韩琦虽然主战,但觉得其实还是觉得应该派文帅总领平叛事宜的,狄青作为冲锋陷阵的鹰犬便行了。

果然,此言引来了陈执中的附和,连陈梁适也说,如果官家一定打,还是派一名文官为主帅,到时候狄青管军事,文官管狄青……这样才能放心。

官家有些拿不定主意,望向没有表态的庞籍道:“庞卿何意?”

庞籍拱手道:“启禀官家,臣以为行军作战贵乎号令统一、上下一心。狄青乃是行伍出身,如果用文臣辅佐,定造成号令不能专一的局面,这对领兵打仗是很不利的。如果官家并不信任狄青,那还不如不派他去。”

庞籍刚才会错官家的意思,以为他要息事宁人,表现很是有些失分。这次他却看明白了,官家的意思:怕是要狄青独自带兵南下,以免文官掣肘,以雷霆手段扫荡岭南,早日平定侬智高之乱。是以,庞籍这次很是有眼力的力主让狄青单独带西军南下。

庞籍这次倒是拉回不少印象分。其实大宋的士大夫虽然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坚持己见,特别是在触犯文官们的集体利益时,他们的战斗力立即会爆表,但是像庞籍他们这等宰执高位的官员,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有官家支持的。

没了官家的圣眷,虽然他们依然能位居宰相,但是很难有所作为。大宋文臣们最是爱面子,没了官家的圣眷,没人好意思再恋栈权位。仁宗朝一共换了二十几个宰相,全都是主动辞职的,可没有一个被免职的。若是要朕闹到被免职的地步,那这位宰相可是再也没有面子在大宋官场混了。

“南汉也是这么建立的。”韩琦冷声道,他性格强悍,倒是什么话都敢说。此言一出,让官家和众宰相顿时变了颜色。南汉的开创者是刘隐,便是因为唐末广州牙将卢琚、谭弘玘作乱,他南下平叛后,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的,后来其后人割据建国的。

庞籍听了韩琦的话,饶是脾气好,也有些愤怒,当下道:“且不说狄青素来忠勇,现在不是乱世草头王的前唐某年和五代时期了了。大宋朝已经立国近百年,万方归心、社稷牢固!一介武人哪能轻易自立为王!退一万步说,到时候用禁军也好、西军也罢,一家老小在北方,谁会跟他造反?”这次他决定不再给韩琦留面子,直接反驳他一番,老夫怎么也是首相,你个韩稚圭一点面子都不给老夫,实在太不像话了!

“你敢用性命担保?”韩琦激他道,韩琦自从和庞籍分道扬镳之后,对庞籍一直就看不顺眼,此时不禁抓住机会把他架火上烤。

“有何不敢?”庞籍彻底有些恼了,须发皆张道:“就是用九族担保,老夫也没二话!”

“不要吵了。”见两人火药味越来越浓,官家赵祯终于当了把裁判,心中还是颇有喜意的,当下道:“庞卿说的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官家……”韩琦还想要再说,赵祯摆摆手示意不要再讨论了。

“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赵祯断然说一句。赵祯一语决断,而且事情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定得,很是有成就感。赵祯转头对身后的王渐道:“天热容易上火,相公们不易,王渐你派人将夏人贡来的寒瓜一人挑一担送去。”

这是赵祯的习惯,每次接见大臣,都是以这种不太贵重,但很贴心的馈赠结束。今日事情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定的,自然更要馈赠点东西

“多谢官家。”宰执们见事情已定,也就都知趣的唱喏各自告退。(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