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从神雕群演开始> 第102章 商业电影之我见(5000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商业电影之我见(5000大章)(2 / 2)

高丽电影质量并没有比我们好多少,像《英雄》、《十面埋伏》这样的电影,高丽暂时还拍不出来。

他们的电影为什么能卖钱?卖的钱比我们还多?

那就是因为有更多好看的明星,有更多在国外扬名的导演。

当我们有许多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明星和导演的时候,他们的电影,即便电影质量一般,也可以不断出口。

说句玩笑话,国内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里还在上小学、初中的学生,问他们知道米国总统是谁,恐怕十个里面至少八个不知道。

可如果问他们知不知道《泰坦尼克号》是谁拍的?男主角是谁?恐怕十个里面有九个都能回答的上来。

当我们有一批东瀛观众喜欢的明星和导演,没准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在东瀛卖出不错的票房。

拍电影对影视公司而言,大多是为了牟利。

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那必然要发挥电影的宣传功能。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文化大国,拍出来的电影,怎么只能在国内卖票房呢?

即便现在本土电影实力不是很强劲,但也要尝试着慢慢走出去的嘛!

我觉得,内地电影人也该要有这份责任,这份野心,有能耐的,我们要跑外面赚钱。”

掌声再次响起,张然的话算是说到了领导们的心坎上。

正是为了依靠电影达到文化出口、文化传播的目的,电管局的领导目前比较支持张义谋等大导演,拍大制作,将国产电影卖到西方国家去。

因为国产导演像张义谋这样的,找不出几个,故而只能拉拢香江导演,发挥他们的剩余利用价值。

不过合拍片,大多还是吃亏了。

当然业绩、政绩,也有了一些,也不算失败。

可总归来讲,正要达到本土电影行业兴盛,国产电影不断出口国外,在全世界范围内,营造华夏大国形象,这还是要靠知根知底,根正苗红的新一代导演。

张然能看到这一点,想法还跟他们不谋而合,这让领导们很欣慰。

“再说说电视电影吧?电视电影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电影,你还有什么看法?”

有领导又向张然提问道。

之前张然已经回答了一些关于电视电影的看法,但主要是关于电视电影导演、制作团队上的看法和意见。

现在电管局领导要张然回答的是,对电视电影这个行业发展,到底有怎样的见解。

“存在即合理,既然全世界范围内,电视电影都在发展,那么我国的电视电影也该发展才对。

我个人觉得,电视电影可以在政策上提供支持。

但我之前也说了,审核上可能要多把把关。

要不然,滥竽充数的太多了,电视电影反而发展不起来。

我的群映影视也投资电视剧,电视电影跟电视剧是一个道理。

从观众角度看,老百姓几乎是免费看电视剧,看电影,虽然有一些不想看的广告,大体上观看电视剧,电视电影,都是挺高兴的。

只要拍的电视电影题材是老百姓爱看的内容,这一来有利于我们培养院线电影观众,促进本土电影市场发展。

二来,也可以用优秀、正能量的作品,给下一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避免他们过多的受欧美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

三来,电视电影拍好了,也可以找机会卖到国外去嘛!

既然电视剧能卖出去,电视电影没理由不行。”

听到张然这么说,领导们也是相视一笑,满意的点了点头。

张然兴致勃勃继续道:“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东瀛电影行业衰败,阴差阳错却造就了伤风败俗,难登大雅之堂的爱情动作电影的繁荣。

几十年下来,这类无法上院线的电影也能在全世界内广泛流传。

虽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不利影响,可对东瀛本国而言,他们依靠这类特殊‘电影’赚到了不少钱。

并且也维持了电影行业,解决了从业者的温饱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我个人觉得,电视电影对我国的重要性,也是类似的。

电视电影的发展,必然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提供大量电影行业就业岗位,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感。

我国人口众多,电影频道也很多,光是央妈六台,一年就能消化150部新电影,更何况还有几十家地方电影频道呢!

全年下来,光是国内电影频道就能消化两三百部电视电影,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电影制作规模。

如果每部电视电影都制作的像院线电影那样,那么一年下来,我们少说能利用电视电影,培养几十名新导演,新制片人,数百名新人演员。

我想到时候,各大艺术院线,可能要想着法子扩招了!

每年几百部院线电影,几百部电视电影,几百部电视剧,这人才缺口,只能靠各大艺术院校来补充啊!”

张然知道今天来的还有北电、中戏、上影的领导,所以特地说到了人才培养这方面内容。

学校就是为了教书育人嘛!各大艺术院校,肯定乐意培养更多人才,也乐意看到他们培养的学生出名。

名师出高徒,换句话讲,没有高徒,又怎么能成为名师呢?

“小张,你在电影商业运作上具备相当独特的前瞻性,但不知你是否对文艺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部分电管局领导是学院派出身,他们的三观,可能更喜好文艺片。

张然大谈商业,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特别符合他们的胃口。

张然闻此,想了一下,然后报以一笑;“我作为影视公司老板,肯定先立足于商业,不过,只要是能赚钱的电影,我都会一视同仁。

我个人觉得,商业片也好,文艺片也好,对影视公司而言,都是为了赚钱。

换句话讲,只要文艺片能赚钱,那么为什么不拍呢?我不止要自己拍,还要请人拍,还要培养人来拍!

当然,前提是文艺片要拍好,还能赚到钱,要是亏本的买卖,那我可不干。

我不是圣人啊,虽然有对电影行业好的想法,但没理由其他老板都在赚钱,就我亏本,还吃力不讨好。

关于文艺片,我觉得,可能还是国家支持为主比较好。

文艺片要拍好,拍得有艺术性,又要拍得能赚钱,这太难了。

同样是在院线上映的电影,文艺片吸引票房的能力,肯定要比商业片差。

但是,文艺片赚钱,可不止上映这么一条路能走。

这也多亏了贾章柯这些名扬海外的新一代导演,我个人觉得,贾章柯这样的导演,也是商业导演。

他们的电影可以在欧州卖几十个国家,而因为电影制作成本不高,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实现盈利,这非常不容易,也非常有意思。

他们已经用事实证明,小成本文艺片可以通过影展路线,薄利多销卖国外回本、赚钱。

这给以后想要追求更高艺术境界的导演,开辟好了成功的商业道理。

只要控制好文艺片的成本,只要选好合适的题材,运用好相应的技术,他们就能成名,随之带来的还有不错的盈利。

所以说,无论培养剧情片导演,还是文艺片导演,控制成本,用小成本电影练手,这相当重要。

这也就是我总结出来的成功之路,这也是我所说的经验之谈。”

“最后,我再说多一点数字电影。

我听说去年刚刚新建了数字院线,国内也在开始制作数字电影。

我个人认为,数字电影是未来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

数字电影成本低啊,电影想要盈利,控制成本至关重要。

实不相瞒,《疯狂的石头》主要就是用DV拍的,后期用了磁转胶技术,电影画质上虽然差了点,但总体来说还行。

DV拍摄成本比胶片要低不少,数字拷贝比胶片拷贝的成本也低很多。

DV拍摄可以允许犯错,新人导演错了可以改,可用胶片电影练手,拍错了就是亏不少钱。

国内院线为什么不给小成本电影机会,因为小成本电影大多赚不到钱,

而提前准备不少拷贝,发行成本就会一下子大增,从而增加了发行风险。

如果是数字电影,数字拷贝成本是胶片拷贝的十分之一作用,适量增加拷贝数量,即便电影上映票房成绩不理想,也亏不了多少钱。

从成本出发,我相信欧米国家必然会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到时候数字技术会越来越发达,而对画质的不利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国内增加数字电影院建设,多进行数字电影拍摄,可以有效降低培养新人导演的成本,节约不少资源,降低风险。

我想,等到数字技术成熟,我国电影市场可以依靠数字电影,迅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数字电影是未来主流电影,差不多在10年前后,国内也将开始大力发展数字电影。

现在张然提数字电影,就是给中影,给中数卖点巧。

未来电影想要上映,可不得过中数那一关,拿到电影密钥吗?

张然现在利用这个机会帮着宣传一下数字电影的好处,未来中数领导可不得感谢一下张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