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电脑附身> 第五十七章 上传软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上传软件(1 / 2)

不过短时间的流畅操作并不能说明问题。

接下来的时间,杨林将他之前购买的那十几款二手安卓手机全部安装上了【矩阵优化】,然后用了一周的时间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矩阵优化】软件对不同品牌不同UI的安卓手机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经过这款软件的优化后,安卓系统的缓存始终能够保持最佳状态,无论是SD卡还是手机的内置储存,那些手机APP产生的垃圾都会被【矩阵优化】自动清理。

当然了,这款软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安卓系统多任务机制的改进。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Java是可以自动杀死后台APP回收内存的,但事实上Java虚拟机并不能做到随用随收,很多时候,当我们关闭一款软件启动另外一款时,那一款被关闭的软件都还在后台运行的,这也是导致安卓系统卡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矩阵优化】APP则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当你重新启动的时候,除非一小部分优化做得很差的APP,否则一般情况下都能保证非常流畅的速度。

而且【矩阵优化】让安卓系统的稳定性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周时间使用下来,有几台此前经常会莫名死机的智能手机,居然也保持了非常出色的系统稳定性。

陈新将它们和妹妹最新的苹果5做比较,除了苹果5的屏幕响应快了那么一点点,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

不过屏幕响应快这个问题杨林也解决不了,这主要与两个系统的优先级有关。

iOS对屏幕反应的优先级是最高的,它的响应顺序依次为Touch--Media--Service--Core架构。

换句话说当用户只要触摸接触了屏幕之后,系统就会最优先去处理屏幕显示也就是Touch这个层级,然后才是媒体(Media),服务(Service)以及Core架构。

而安卓系统的优先级响应层级则是Application--Framework--Library--Kernal架构,和显示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这一部分属于Library,你可以看到到第三位才是它,当你触摸屏幕之后安卓系统首先会激活应用框架,然后才是屏幕最后是核心架构。

完成了首款APP的测试工作后,杨林开始对这款软件进行加密。

这回杨林没有像上次那样使用了一款全新的加密算法,而是采用了比较流行的RSA加密算法。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主要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是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虽然目前随着分布式计算和量子计算机理论的发展,这种算法被破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但杨林有信心,经过矩阵系统重新计算后的密钥,除非计算机技术出现突破性发展,否则未来十年内几乎不存在被破解的可能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