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我的脑中有根弦> 第三十七章 开弦与闭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开弦与闭弦(2 / 2)

弦产生粒子的机制是震荡,刘沐阳发现,一条弦每次震荡都会产生出粒子,一般会震荡两到三次便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比如开弦会消失不见,闭弦则会断裂成两条闭弦,粒子产生,弦也不断的消失,这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

闭弦的震荡产生出玻色子,什么光子、胶子等这样的粒子,玻色子是基本力传导的基础粒子,比如光子承载着电磁力、胶子则承载着强核力。

开弦震荡产生费米子,费米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包括轻子和夸克,夸克有很多种,可以构成质子、中子,这些粒子就是构成原子核的粒子,轻子也有很多种,最普遍的就是电子和中微子,电子带负电荷,和一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了一个不带电的原子。

玻色子和费米子两种粒子就构成了世间万物以及基本力,这就是如今科学界的普遍理论。

这个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刘沐阳发现还是有些不同,那就是弦理论推测引力也是由一种叫做引力子的玻色子构成,其实这不对,事实上零维空间告诉刘沐阳,引力是由零维空间本身产生,是一种纬度能,是零维空间自身的一部分。

弦也是零维空间的一部分,但弦是在零维空间中诞生,引力则本身就是零维空间的扩散,弦相当于儿子辈。

不过零维空间和引力又不是同一种物质,零维空间的层次更高,引力只是它从零维跃升到三维时的纬度能。

当然,这是刘沐阳从零维空间那里接收到的消息,自己所在的三维空间引力产生机制他还没有观测到,但相比也是这个原理,那就是引力在宇宙诞生之初就形成了,它不是由什么引力子构成的,而就是空间本身,至于说空间是什么构成的?这刘沐阳还不太清楚,除非他把零维空间弄明白了才有可能。

空间本身这种问题刘沐阳还不会去想,他只想眼前的事情,比如此刻在他眼前就是无数根半透明的弦,每一根弦都在微微抖动,特别是闭弦,它一般都是以圆形状态呈现,每一次抖动都会产生一粒上帝粒子,也就是希格斯粒子,同时也会产生光子、胶子等其他粒子,不过其他粒子并非是所有闭弦产生。

产生不同玻色子的原因还在于闭弦的形状,有的是呈圆圈状态,有的则是螺旋状,还有的是多边形状态,这是他们产生不同玻色子的根本。

开弦也是如此,看上去似乎都是线的形状,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每一根弦都有微小的差别,有的是尾部卷起凹形,有的则是三角形,或者是椭圆形等等,这些不同形状的部分才是产生不同粒子的关键。

想想也是如此,不同形状震荡自然会发出不同“波长”的能量。

但这些弦呈现出的形状可不是随意的,微观世界看似不符合逻辑,但它又是宏观世界的根基,为什么?那就是数学在这里实现了统一,特点之一就是兀值、三角几何以及自然常数在都有体现,虽然体现的并不明显,但前提是逻辑性,逻辑性再上一层就是因果性,对,没错,就是因果性,正是这种因果性才会使得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在数学上实现了统一。

其实科学家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察觉,当很多物理学家都在寻找物理上的统一理论,并且觉得这种统一理论并不存在时,数学家们就已经断言宇宙在数学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统一的,连科学的分类都说明这一点。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最高阶段,数学之下才有物理和化学,也就是说数学才是自然科学的祖宗,没有数学就没有其他自然科学。

当然,数字也有解决不了的太多问题,所以一些人说哲学才是这个宇宙最高的科学,说实话,现在刘沐阳觉得这句话还真有些道理,因为万物都遵循因果性嘛,因果是什么就很难讲清楚了,对于现在的科技来说,说是哲学也不为过。

刘沐阳还弄不清楚因果性,他也没执着这种“玄学”,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弄清楚眼前的这些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