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大府小事> 第六十三章,痛快,一扫前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痛快,一扫前仇(1 / 2)

曾宝莲愣住,她应该选择哪一个?

和他成亲?

抑或对不起先祖和看着世子被打死?

抬头的时候就对上他深邃的眸子,星辰般的散发着光彩,她怎么忍心让拥有这样容貌的男子去面对再次责罚。

谢运看着她若有所思的盯着自己,轻轻的呼吸一下,就闪动一下眼睫,就忍不住好笑。

他也头回这么近的看她,并且认真的看未婚妻子,她细腻肌肤衬托起秀丽的姿容,像块瓷器熠熠发光。年青不管怎么样都是好看的,而她让年青只成为陪衬。

一句话鬼使神差的出现在谢运的脑海里,他也鬼使神差般的说出来:“难道别人因为我而瞧不起你,你也要因此瞧不起自己?”

铺天盖地的蜜糖砸将过来,曾宝莲的面色微红,忽然垂下头,悄悄的往外面走。

“啊?”

谢运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啊,可是看她的形容,谢运笑眯眯的也觉得忽然很甜。

这个晚上,曾宝莲睡下来以后,从枕头下面掏出一个本子,就着蜡烛读的心潮澎湃。

“曾将军威风凛凛,算当年军中之盖世英雄.....”

字在眼前晃,心思在心头走。

回想书房里得到的那句话,曾宝莲想不嫣然都难,世子在鼓励自己喜欢他,这句充满激励的话亏他怎么想得出来。

在这样的话里,曾宝莲没有退路,亲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一场大战,曾宝莲并非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而是在此以前她不知道另一个当事人的意思。

镇西侯强势的往京里催粮草,曾宝莲也是一样需要,如果她在前面浴血奋战,后面那位三心二意,没有粮草的战役可怎么能打赢呢。

谢世子既然愿意支持全部的粮草,曾宝莲当然威风八面如先祖当年在军中的时候,敢当这亲事中的盖世英雄。

门第的悬殊俨然天沟地渠,曾宝莲打算上阵,她都佩服自己,当得起盖世英雄这称号。

......

风雪嘶狞,它们不管大年三十还是新年,肆意的风骚在天地中。这是穷人的畏寒夜,也是心酸之夜,对今年的曾家来说,过得格外激情。

三奶奶扒着厨房门,满面带笑:“宝莲,我说你可快点儿,世子让你上桌呢。”

曾宝莲站在灶台前面,不慌不忙的把刚炒的菜盛出来,丰年送上热水,喜春拿着巾帛,抱竹和桃符捧着香脂这些,曾宝莲匀了手,三奶奶笑得眼睛已经快没缝儿,催着女儿:“快过去吧。”

曾宝莲一步迈在门槛上,欣喜之不还是不敢往外面看,就在半个时辰以前,她是故意躲到厨房里,免得把外面的喜庆景象一下子看干净。

有句话,近乡情更怯。

这个大年夜的曾家,是曾宝莲的望乡台。

镇西侯府富贵,不会亏待儿子儿媳的京中之行,何况谢运出门的时候,父子都知道进京的原因,寻事情来的。

说顺天府贪赃枉法,以镇西侯府历年对京里的了解,倒不一定他要和曾家过不去,曾家的冤枉官司因为背后有人。

现在可以证明是杨二姑娘,不过杨二姑娘一个小小女子能在京里翻波浪,那是因为京里目无纲纪,自己不把皇权放在眼里。

镇西侯给儿子准备行程,钱财充足人手足够,这个意思就在眼前曾家的大院里,称得上一目了然。

满院的大红灯笼,凡是有窗户就有富贵喜庆的窗花,没到元宵呢,别致的狮子灯、绣球灯、西瓜灯、宝塔灯等等,摆满整个院子,映得雪都带着喜乐的红。

要说吴寿是真的出力气讨好临江武家,库房里又找出上百张的大圆桌面,因为贵妃省亲时用的,清一色的红漆雕百鸟,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用,恰恰的好,刚刚的好。

有桌就有茶具酒器及成套的盘子碗,曾家老实不客气的全刷出来用上,这几天陆续有老兵到来,每桌十二个人坐得满满当当,酒席从正厅排到长廊,从长廊排到院中,顶着风雪没有人觉得寒冷,这盘子碗是预备贵妃省亲用的,桌下预备的早有配套火盆,菜盘的下面也有上好的无烟炭。

再看这气氛,行伍军人血气壮,冲得曾家大院上头明晃晃,仿佛先祖时的气运再次返回,并大放奇彩。

一个桌子上的笑,哄的一下子点燃所有酒席,今晚是曾家的盛宴。

曾宝莲只在想像中出现过,这是头回见到,所以她舍不得看,直到世子请母亲催,才脚步轻快地出现,谢运见到她,笑容满面的转过目光,书房里再次和未婚妻一晤,这位抱着退亲还是不丢,苦恼的世子找不出另外的好办法对待她,只能见到她更热情些。

不过限于礼法,这热情总在尺度里面。

谢运起身,所有酒席上的人都起身,曾宝莲涨红脸,后悔不应该晚到,脚步蹁跹紧走几步,对着谢运拜一拜:“愿世子新年吉祥,春风得意。”

人家也没有忘记客人,转身对着整个院子也拜一拜,喜盈盈道:“愿各位新年如意,福到运到。”

“哈哈”,谢运第一个笑得很开心,他再一次赞赏未婚妻,纵然是他的母亲也爱戴父亲,还从没有这样恭敬的对待老兵。

母亲侯夫人在闺中就有身份,未婚妻家境凋零,不过谢运没有往这里想,他现在京里收拢人心,未婚妻的举动无疑给他面上增辉,他含笑虚虚的欠身:“起来吧,就等你呢。”

在一堆乱嚷的“当不起”这样话里,曾宝莲谦逊的笑着,在谢运隔壁桌上坐下,她打心里感激这些人前来侍候世子,带来家中此时光辉,觉得双颊发烫,用手摸摸可能红的吓人,目光微转,又怕心情激动之下出错,把刚才说的两句吉祥话反复的回想着。

震雷般的大喝出来,除去两家的主人,所有的客人手端酒杯走出席面,跪地齐齐地道:“卑职们祝世子爷和少夫人新年添喜,早得贵子。”

“哈哈.....”谢运再次笑得很开心,当兵的清一色粗人,哪怕和他们解释还没有成亲这话,他们的祝词也没有错,世子爷照单全收。

曾有书边笑边流泪:“这话好,早生早生。”

曾三爷夫妻笑得合不拢嘴,这个时候谁管话合不合适,新年不忌,怎么高兴怎么来。

只有曾宝莲微垂下头,其实心里也欢欢喜喜。

谢运喝了杯中酒,曾宝莲在曾秀慧和曾紫芳的笑劝下,喝了半杯。

这下子面颊就更烫了,人也更加的陶醉,她几回看向雪里,分明看到有好些盔甲全身的老人、中年人,站在半空中望着下面不住点头,他们笑得好生亲切。

曾宝莲知道是先祖们,是她想像中的先祖们,不过她确实看到了,举起酒杯暗暗的祷告:“祖先在上,保佑子孙后代重振家声。”

想说重得功名,她颦颦眉头,这京里是黑暗的,不管在哪里得功名,总会与这京里有关系,她不懂,她也不太情愿。

“保佑子孙平安康宁吧。”

整个大院里喝酒划拳好不热闹,接近深夜的时候,正门关上,吴泰自街上走来,悄悄的凑近门缝一看,里面用着他备办的桌子,他备办的器具,喝的很是开心。

“哇.....”

几天里东奔西跑却找不到收回宅院门路的吴财主号啕大哭:“我可是花了八万两银子,大冬天的栽花种树多费钱,定制的盘子碗,那炭比我家里用的还要好,哇......”

看门的人没有喝酒,几个人搬来酒菜吃得痛快,听到外面有哭声,都道:“侯爷和夫人最惜老怜贫,咱们看看,这大过年的流泪必然有辛酸事,咱们问明白了回给世子和少夫人,能帮就帮一把,积德总是没错。”

隔着门缝一看,是个胖子肥头大耳,穿着金线绣元宝的大厚袄子,帽子上缀一块红玉,又是几颗珍珠。

大家扑哧乐了:“这不是吴大财主吗?怎么跑这儿哭来了。”

支起耳朵听听,看门的个个掩嘴回门房:“该,他要是不想少夫人家这宅院,纵然有人弄鬼,他也不冤枉进来钱,别管他,让他好好的哭,咱们好好的乐。”

大雪纷飞的下,吴泰泪纷飞:“哇,我的近十万两银子,我可是按着贵妃省亲的制花的钱.....”

吴泰一面哭,一面把杨二姑娘在肚子里骂了个语声纷飞,打算新年里他就办两件事,一是要回自己花钱的这宅院,二是再接再厉的和杨二姑娘过不去。

小丫头片子敢欺负到老子头上,和你没完。

“哇.....”

计划完,吴泰接着坐在曾家大门外哭。

曾宝莲没有喝太多的酒,长辈们都说她最辛苦,先是往西疆去拜公婆,再就天天操劳管家,让她回房安生的守岁,四个小丫头们掷骰子赢钱,丰年输了噘着个嘴吵到近四更,曾宝莲笑到近五更才睡。

睡不到两个时辰,曾秀慧和曾紫芳把她摇醒:“三妹不好了,族长带着全家的人给咱们拜年来了。”

拜年?

不好?

曾宝莲迷乎一会睡过神,族长?果然是不好,他们怎么可能拜年,只能是寻好处来的。

匆忙的下地:“我就出去。”

梳头的时候想起来:“元旦正岁,他们应该去宫里拜年啊。”

“父亲和二叔三叔也这样问族长和家里的叔伯们,他们说昨天宫里有有话,说百官们日日辛苦,今年取消元旦朝拜,赏给各家的东西都发下来,咱们家不是也得了。”

曾宝莲皱眉头,她怎么总觉得与没有宣世子进宫有关系呢?

自从邻居左秀芬来家里走走以后,曾宝莲等的不止是闻风而动的亲戚们,还有京里针对世子的态度,毕竟他过于招摇,而再想想这是为了曾家,再加上世子在书房里说过的那句话,虽字字没有情意,却俨然世上第一动听,曾宝莲想得到的时候,总要为世子谢运推敲推敲,宫里如果因此对谢家不满,会怎么样呢?

不管结果是什么,曾宝莲都不会后退,曾家虽拿不出强硬的力量,却誓与谢家共进退。

也就是把这个想法反复确定,亲事还用退吗?

“少夫人,好了。”

杜贞把梳子放回首饰匣中,曾宝莲从来对她的手艺放心,随便的一看,见半身铜镜里映出美丽的自己,原来的面容让上挑的眉头拉出威严,经历过家中患难,眼神不可能还单纯,几分犀利斜对世事,再衬上一副赤金红宝石头面,很是一个能当家的模样。

曾宝莲握住杜贞的手,腮边自然浮现出一抹笑容。

她未来的公公不曾嫌弃她,她未来的婆婆指来这许多得力的人。

小丫头丰年、喜春、抱竹和桃符,忙的时候能侍候,闲的时候能解闷,时常把曾宝莲和曾家人逗得前仰后合,对外人是魑魅魍魉,对自家里从不失礼数。

白芍杜贞有一把子巧手,会算会打扮会绣花,还会帮忙出主意,也从来不曾轻易过曾家这落难的人。

张妈妈和玉妈妈,在路上只是看着不要贪凉贪吃,定居下来就发现她们各有一本经济账,论起采买还是家里上上下下的安排,再到出门的礼物及打点各色人等,都是门门儿清。

世子谢运在京里俨然呼风唤雨,平时却也不见飞扬跋扈。

曾宝莲以自己的小见识来看,镇西侯府将气运长久,永为鼎盛之家。

她走进正厅的时候,底气自然是充盈的。

.....

曾有书三兄弟这个曾家,自然是对整个的曾家郁积不满,听到看门的人一声回话,在哪里招待族长,三位奶奶好好的争论一番。

她们嫁到曾家的时候,曾家老太太还在,往日气象没丢弃,妯娌们间不曾红过脸面,后来穷,曾二爷难免想过别的出路,拿走公中钱财倒有几桩,曾大爷斥责他,如果钱用掉,哪有什么办法,曾大奶奶也只抱怨,不曾和二奶奶红过脸,三房一对老实头,最多争吵几句,第二天照旧相依着度日。

大年初一的这个上午,三位奶奶早一声低一声的,带着红脸的迹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