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第12章 杨彪的转变,太尉加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杨彪的转变,太尉加身(1 / 2)

第12章 杨彪的转变,太尉加身

待董卓将要安排的事情安排妥当后,众人又是一番觥筹交错,只不过气氛显然比之前要热烈许多。

董卓端起酒盏,笑道:“今日本是董某认伯喈之女当义女,却拉着诸公又讨论了这么长时间公事。”

“董某先自罚一杯。”

说罢,董卓将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笑道:“诸公,同饮否?”

筵会中众人笑着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也将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

“好,好。”

董卓望向蔡邕,笑道:“伯喈,如今琰儿也算此间主人了,不如让她为诸公弹奏一曲,尽尽地主之谊如何?”

蔡邕笑道:“相国有言,岂敢不从。”

蔡邕说罢起身往内庭走去,待回来时,他也不再言语,闭目以待。

众人见蔡邕这般做派,纷纷放下手中酒肉,倾耳倾听起来。

不一会,从内厅中传来袅袅琴音。

待一曲过后,杨彪不由感叹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杨某今日算是见识了。”

“蔡中郎,恐怕令爱琴技已在你之上啊。”

蔡邕闻言,踟蹰道:“当真是奇怪,今日琰儿的琴技已超出往日多矣。”

“昨日还未有如此境界,让老夫也感到万分诧异。”

这时一旁的李儒,笑道:“可能是令爱近日拜相国为义父,心中不甚欣喜,琴技有所提高也说不定。”

李儒这马屁拍的如此露骨,蔡邕听后只觉得好笑。

不过口中却说道:“也是,也是。”

董卓则赞赏看了李儒一眼,不错。

事实就是这样,若不是拜我做义父,怎会得到琴心音魄?

一曲作罢,众人又耽搁了些时间,这场筵会才散。

待众人出了相国府,只听杨彪招呼蔡邕、黄琬道:“蔡中郎、黄中郎,今日兴起,不如去我府内,继续小酌几杯如何?”

蔡邕、黄琬闻言心思一动,便回道:“既然文先有雅兴,那我等便叨扰了。”

言罢,三人便联袂往杨彪府上去,至于蔡文姬则留在了相国府内,这是她自己要求的。

待三人来到杨府,杨彪对儿子杨修吩咐道:“夜深了,你且回吧。”

杨修知道这是长辈之间有事相谈,他这个晚辈不方便在场,便告辞而去。

三人分主客坐定后,一旁伺候的侍女,也被杨彪打发了出去。

只听坐在上首的杨彪开口道:“蔡中郎、子琰,我等相交多年,今日杨某有一事相询,还望两位如实告知。”

蔡邕、黄琬二人看着上首的杨彪,心中已有些猜测,只待他将话讲完。

杨彪犹豫片刻,沉声道:“二位觉得董卓此人如何?”

蔡邕、黄琬二人自然知道杨彪问的是什么意思。

要说杨彪为何敢在家中与蔡邕、黄琬二人议论董卓。

这其中的颇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在里面。

蔡邕师从已故太尉胡广,而胡广又举荐过杨赐。

杨赐乃是杨彪的父亲,蔡邕不但与杨彪同朝为官,还与其父杨赐也同朝为官,与其父杨赐同修《熹平石经》;而且还和杨彪同修《东观礼记》。

由此也可见蔡邕在当世人脉之广。

而黄琬之前因“党锢之祸”被禁锢在家,是经过杨彪的父亲杨赐举荐之后才又得以入朝为官。

这时只见黄琬率先开口道:“若是之前,董卓做派黄某的确有些看不上,不过今日筵上一番言语之后,黄某到是有些看不准了。”

杨彪将眼光移向蔡邕,与此同时黄琬也望向蔡邕。

蔡邕轻叹一声,因为他与董卓关联最深,有些话到是不好说。

“以邕看,董相国有些时运不济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