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金融霸主之重生> 第两百二十七章 一千亩地,不给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二十七章 一千亩地,不给钱(1 / 2)

西方媒体的悲观预测。

华国将陷入了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

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政府停顿,股市无法交易。

有钱人拖家带口奔向老家,老百姓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

许多家庭更是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著爆炸物残留的火药味,人们大都无所事事,成天酗酒,打牌,儿童成群结队去讨钱……

“噼里啪啦….”

一大早,鞭炮声在鹭岛各个地方响起。

硝烟弥漫中。

大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

一切都跟西方媒体预测的一样。

但西方媒体没有预料到,鹭岛的招商局没有停顿。

在各行各业都放年假之中,鹭岛市招商局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

有副市长李青山带头。

在和跨国投资公司巨石资本进行商业上的谈判。

这是一场硬仗。

如果谈判成功,鹭岛将会获得一趣÷阁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

所以肖嘉良下了死命令。

这场谈判,只准成功不许失败。

“罗伯特先生,这不可能,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不可能的答应免费提供的,政府不会答应,人民也不会答应,你这个条件太苛刻了。”

“李青山局长,我想你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不是苛刻,这是仁慈,我们巨石资本将会投以巨资来帮助鹭岛发展。

我们帮会帮助鹭岛打造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想想看,在我们的帮助下,鹭岛将拥有华国第一高楼。

以你的智慧,我想你应该明白地标性建筑具有多大的意义….

这不是苛刻,这是真正的博爱,这是友好的帮助,我们是为了帮助鹭岛未来的发展而来….”

英国巨石资本给出了一个很庞大的投资计划。

他们的投资是要在鹭岛打造华国第一的摩天大厦。

命名为巨石大厦。

层高七十六层。

先期投入整整五个亿,后期会随着工期的发展继续追加投资。

作为主管经济的副市长,李青山科班出身,学习过系统的经济。

他很清楚,如果巨石资本真的可以打造出华国第一高楼,那势必会为鹭岛来带质的帮助。

按照巨石资本给出的规划。

将来的鹭岛,以巨石大厦为风向标,打造联合金融大厦。

如果运作到位,甚至可以超越魔都成为华国的金融中心。

整体设计图和效果图,李青山已经看了。

完全是现代化的顶级大厦设计。

华丽的风格,具有一丝英伦经典大厦气息。

高贵又不失典雅和大气。

巨石资本的团队,是来自英国的知名建设团队,香港有多名大厦都是有这家团队完成设计的。

包括香港的国际金融大厦。

可以说,香港国际金融大厦这一栋地标性建筑,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香港金融圈的成立。

如果真的可以像巨石资本的规划那样,将来的鹭岛确实有可能超越魔都,成为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到时候,华国的各界资本都会涌入到鹭岛。

在资本的推动下,鹭岛的经济想不腾飞都不行。

不但如此,巨石资本还有着更宏伟的计划。

在国际金融大厦打造之后,将协助鹭岛市政府再将金融中心扩大成现代化的CBD。

李青山也知道,这帮歪果仁是在给他画大饼,而且还是一个天大的大饼。

但由不得李青山不心动。

如果真的可以实现,作为主抓经济的副市长,那必然是天大的一趣÷阁政绩,将来,他未尝没有机会接肖嘉良的班。

可李青山也很纠结和无奈,巨石资本的要求太苛刻了。

苛刻到李青山根本就无法接受的地步。

按照巨石资本的要求,需要在中山路到鹭江道规划出一千亩的土地。

要盖大厦,那肯定要用土地的。

但苛刻就苛刻在,巨石资本不给钱。

除了赔偿征地给农民的补贴款外,巨石资本一毛钱都不给。

按照巨石资本的说法,他们是来帮助鹭岛打造现代化城市的。

所以,土地应该有鹭岛政府无偿提供。

李青山很想翻白眼。

资本家都是吸血鬼,怎么可能真好心来帮鹭岛做建设。

要真像这帮外国佬说的那么仁慈,那么博爱,他们干嘛还要五百亩土地的一百年使用权。

干脆把收益和使用权都给鹭岛,那才是真博爱嘛。

可这话李青山又不能说。

这层遮羞布要是扯开,那还谈个屁啊。

他妈的。

不是说歪果仁脑子都是一根筋么,怎么这么罗伯特这么鸡贼。

使用权,买卖权租赁权、和转让权都是巨石的,那鹭岛政府不是白忙活么。

这帮歪果仁,真是没一个好东西。

但即便是如此苛刻的条件,李青山都根本无法提出拒绝。

可李青山哪知道,这种苛刻的条件根本就不是罗伯特想出来的。

罗伯特出生在资本主义国家,深深明白资本的利益下,一切都是黑的。

但赵江川让他都感觉黑,那绝对是黑到没边了。

这个让李青山苛刻到无法接受的条件,就是赵江川提出来的。

他深知国内在这个时代对经济的追求有多么迫切。

华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

几千年来都从未变过。

士、农、工、商四个字,可以说明很多东西。

如果一定要说什么年代商业被放到第一位的话,可以说唯有九十年代。

这个时代下,国人在看到了跟国外的差距后,才意识到经济才是主导一个国家未来的根本。

商人的地位被无限拔高,有史以来站到了第一的位置。

没钱,人们就要饿肚子。

商人可以赚来大趣÷阁大趣÷阁的财富,来养活华国的五万万百姓。

所以在九十年代,真正的有钱人,地位可以跟高阶的官员相媲美。

不过商人终究是都不过玩趣÷阁杆子的。

几年之后,那帮玩趣÷阁杆子的就用文字有把商人阶层压到了身下。

但那也是谢幕之后的事。

现在,资本的力量可以决定一切。

由于大环境的原因,这几年国内的人们日子很不好过。

大面积的国企破产,造成了无数的下岗职工。

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收入。

不少正儿八经的人,都成为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犯罪分子。

盗窃、抢劫、作奸犯科。

层出不穷。

读千卷书不如行走万里路。

在跨越了国内几个大省后,赵江川愈发认识到这个时代的经济和背景。

人生来是一张白纸,

那么多穷凶极恶的路霸劫匪,也不是他妈把他生出来就是路霸劫匪。

贫而生乱、因乱致穷、越穷越乱、越乱越穷。

行了千里路后,以赵江川曾经所处的高度,如何会看不出当下华国的问题根源在哪里。

他深知高层现在对经济的需求有多么迫切。

贫穷是造成社会乱象的根本,长此以往下去,甚至会动摇国之根本。

华国从来不缺乏有志之士,那么多智囊聚集在一起,必然已经看出现在的华国最需要什么。

否则也不会有92南巡,有国内市场的开放,更不会有这一场高规格的招商引资会议。

一切都是因为。

穷。

穷到揭不开锅的穷。

华国缺钱,华国的百姓却钱,华国的地方政府也缺钱。

很多时候,中央政府都穷的揭不开锅,更别说鹭岛这种地方政府了。

大面积的国企破产,造成了大量的失业时,税收一样遭遇了惨重的损失。

生在官家,赵江川可是很清楚,如果只靠赵东来以前的工资,一家人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有时候,赵东来的工资发不下来。

连当官的工资都拖欠,何况基层中干部。

各个层次都很穷。

体制内欠薪,老师欠薪,甚至一些乡镇上,老师可能一两年都发不出来工资。

而那些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区区百八十块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