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买宋> 第五百四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四章(1 / 2)

而说到唱老旦的龚云圃,这个老旦有什么特点呢,据说有脑后音。

要知道出来那个声音,那个时候可是没有扩音器的,却依旧能灌满了园子,让你听着有金石之声。

金少山那个动静也是如此,声振屋瓦,那个功夫,黑着起来就得练嗓子。

好,还比如侯宝林怎么表现龚云圃,他一上来先夸,那真好听。

一上来那个第一口的,他先学那个叫板,我可学不了,哪位替我学学。就是叫苦,一个苦字,苦啊,来一个这个。

你在听到这个的时候,你什么也没想到,这大伏趣÷阁对吧。

然后他又说了几句话,这个龚云圃还走着台步,还带着鼓点,挑着菜担子,里边有黄瓜。

出来个老太太,卖黄瓜的,过来买两条,他然后又说了,北京的老太太买东西麻烦,怎么麻烦,她得尝尝,不甜她不要,又一个伏趣÷阁。

你听到这儿,仍然不懂,这干嘛,这不都是闲话吗,他后来才说了,因为有了雇主了,他得把这个黄瓜担子挑去,让老太太买。

这么一挑,一摸肩头这个疼啊,他又想起叫板来,苦啊。

老太太说,苦的,不要了。两伏趣÷阁,一个苦一个甜,开头就伏在那里,到这个时候两个伏趣÷阁发生了作用。

你看看,这个伏趣÷阁在艺术上起着什么作用。

当然了,老先生的意思不是说《红楼梦》的伏趣÷阁跟这个一样,当而是相当于打个比方,让大家开动脑子,知道这是伏趣÷阁。

可能又会人会问了,那就是举完了侯宝林的例子,能不能举举曹雪芹的例子到底什么呀,而且要举那个最典型的。

怎么说呢,所谓一神一道,两位大仙人,把这个大石头用幻术点化成一块美玉,“袖”到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姑面前挂了号,把它携入红尘。

先告诉石头我把你带到什么地方去呀,昌明隆盛之邦,“昌”带一个日字,“明”带一个日字,太阳在《易经》里边是乾卦,乾,底下一个“隆”明白出来了,“昌明隆盛”就是乾隆朝,

底下一句“诗礼簪缨之族”,这个家族又讲诗、讲文,高文化。最后一句,“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之乡”。“花柳繁华之地”,大观园。“温柔富贵之乡”,怡红院。

那么就是它这个大圈圈,一直这么归拢,归拢到荣国府大观园。

大观园一个核心的地点是怡红院,因为贾宝玉才是全书真正的惟一的大主角,怡红院是整个《红楼梦》的核心。

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是他怎么写这个地方,我们今天要略微地理一理。

他怎么出怡红院,怡红院什么样,说到这儿我又打个岔头。

这么一部大书,千头万绪,曹雪芹自己说这个荣国府男女至少有几百口人,每天的事少说也有二三十件。

我从哪一个方面,哪一个头绪着趣÷阁、落趣÷阁写起呀,一点不错。

他构思这么一个伟大无比的大书,仅仅是这一点让我们想一想,他真是了不起。他整个一个大布局安排,这些人怎么摆,

好了,回到怡红院。我举这样的例子,请各位想一想,怡红院,谁进去了,你看过吗,进怡红院的外人,比如说胡庸医滥用虎狼药,为了给晴雯看病,进去过一回。

他那个蒙头,晕着了,他什么也没看到,他就看见晴雯这个美人,那真是个庸医。

这不能算,真正进怡红院的是谁,贾芸。贾芸是开玩笑,认了宝玉做父亲,他说了一句话,说你没事到我这儿来,你别跟那些下三烂儿混。

他是好意,给他一些文化教养,贾芸当然是乐不得的,找了个机会进了荣国府大观园。

贾芸进去了,第二个谁进去了,刘姥姥。刘姥姥怎么进去的,那个有趣了,你们都记得,她吃醉了,她从厕所出来头昏脑胀,不认得路了,一下子摸到怡红院,从后边进去了。

刘姥姥进了怡红院还不说,还睡在宝玉的床上,这干嘛,这叫闲文,这是为了取笑好玩。

你瞧瞧,你那么尊贵,我非让一个乡村的最贫的他们认为是脏的不干净的,一个老婆婆来给你床上开开玩笑,是为这样,那就太浅薄了,曹雪芹不干这个。

说到这儿,我请诸位想一想,贾芸除了入怡红院,他还到哪儿找过谁,找过王熙凤。

刘姥姥,这第二个入怡红院的人,她找过谁,她找过王熙凤。

贾芸和刘姥姥如此不同身份、场合、缘由,没法牵合到一起的,只有这两个人先找王熙凤,后到怡红院。

什么道理,没有人想吧,这里边包含了全部《红楼梦》的最重要的情节故事,就前后大呼应,也就是一个大伏趣÷阁。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到了后半部就迷失在稿子里面,还有三进荣国府。

到了三进的时候,她再看王熙凤那个屋里,原来进去以后,哎呀,明光锃亮,不敢说是金碧辉煌吧,简直就认不出那个富丽堂皇。等到她三进的时候,再去看王熙凤,一个大对比,王熙凤的屋里是什么样。

是为这。贾芸同样是如此,贾芸到怡红院看贾宝玉,当时的那个贵公子,那种尊贵娇养,今天的话叫做物质生活的那个高级。

后来败落了以后,贾宝玉沦为严重的贫困,有的记载说做了乞丐,有人说他做了打更的,没有住处,睡鸡毛房。

什么叫鸡毛房,冬天没有铺盖,把草、鸡毛铺在地下,卧在里面取暖。

为什么是鸡毛,今天你们不都是穿羽绒服吗,就是那么个道理。贾芸到后来看到宝玉的处境是这样的,完全是为了伏趣÷阁,这个伏趣÷阁不是重现、再现,是整个一个大对比。

《红楼梦》的艺术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个性,就是这个伏线。

这个伏趣÷阁引出的是什么,是整个《红楼梦》的大布局,大章法。

它是两截,或者说两扇,前边54回,你看写到54回的时候,是过除夕,祭宗祠,家庭的盛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