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买宋> 第五百二十九章 发家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九章 发家之路(1 / 2)

当然,也有记载说人家后来下了逐客令:你走吧,我们不养你。曹雪芹亲身的经历,就有一个不知哪里的女的救济过他,否则的话他会饿死。

所以,他一生难忘女儿女子的才、智、德、恩惠,一定要谢她们。结果,他产生了这么一部顶天立地、万古不朽的《红楼梦》。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现在再来说说这脂砚斋又是何人吧。

以及曹雪芹与脂砚斋有什么联系?

要知道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

这个定名是乾隆19年定的,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带评的,是正式的《石头记》的定本,没有评的是早期的草稿。

仅仅这一点,诸位便可以想一想,这个脂砚斋的地位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

不是像金圣叹批《水浒传》,把后人读后的感慨、感想写在书上,不是。

这是两人同时,关系极其密切,你那儿写,我这儿就批,是这么一回事。

批语是《红楼梦》的真正组成部分,这一点千万不要忘记,不是附加文,不是可有可无。

第二点,从批语的口气可知他们的关系很亲密,不是一般的亲戚,许多的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而发的,这一点也很清楚。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从书里看,某一场合,批语说:我也在场,芳官显热,我这也要脱衣服。这是谁呀,诸如此类一找,若干点弥合在一起,可知她就是史湘云,是史湘云的原形。

史湘云第二十回才出场,三十一回又出场,以前一字不提,这个史湘云是后半部的。

脂砚斋说:“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

这什么关系,能这么说话,“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

这是什么话呀,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的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许多条记载。

《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过的一百二十回的,七十八回以后情节跟今天的本子完全不一样。

真本后面湘云宝玉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

敦诚敦敏的挽诗里边有一个“新妇”,说曹雪芹死了,“新妇飘零目岂暝”,这个是谁呀,

这些线索综合在一起,我认为脂砚斋曾帮助曹雪芹整理、抄、对书稿,此人功劳太大了,而他许多的口吻是女性。

因此简单说吧,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

当然了,说到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就不能不提曹雪芹祖籍的来历。

到目前为止,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祖籍有三说:就是红学爱好者们都熟悉的辽阳说、丰润说、铁岭说。

如上所言,《红楼梦》是我们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而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我们了解得越多,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会越深。

但是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像是有两个目标都在东北,有一个是在关内。

所以有三个说法,一个就是辽阳,辽宁的辽阳,辽阳就是努尔哈赤进关以前建都的地方,就是东京城。

那么曹雪芹的曾祖父以及以上的,都是在满洲八旗里当差的。

所以这是一个地方,就是要发家的话那就是在辽阳。

另外呢就是在关内,河北省丰润县,这也是个说法。

因为有军队驻扎的地方,他有的到那儿、有的到这儿,所以呢也有可能从关内到了东北。

明代军人嘛,所以曹家还有个说法在第三个地方,就是东北的铁岭。

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有三个说法。我的想法是这样,家世咱们翻他六代就差不多了吧,五代、六代就差不多,那么往上倒数六代的话,好像辽阳说比较近一点。

这些都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但是留下来的,从历史的文物或遗迹看,辽阳多一点。

当然了,关于祖籍问题有三种说法,这里想补充一点就是:为什么出现了这么三种说法呢,虽然各有各的道理,各讲各的原因。

但是从整体来说,当时清朝初年记载的地方志,和曹雪芹的祖父自书的天山曹寅等等,基本说他们是奉天辽阳人、辽东辽阳人或著籍襄平,襄平就是辽阳了。

所以从证据、从文献这个角度来讲,它确实有这种确切的证据,其他说还缺乏确切的证据。

再有一个就是跟历史制度有关,因为搞历史你不了解历史制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大符合实际的看法。

祖籍问题也好、旗籍问题也好,都牵涉到问题。

在明代研究祖籍要分清,一个就是军户或者叫军籍,再一个是民户或者叫民籍。

怎么说呢,就是曹家在明初由关内到了关外以后,他们属于卫所的官职,就是做沈阳中卫或其他的地方,他那是军籍,就是当兵的,世代是当兵的。

民户呢,当然有的是当地原住居民,有的是后来从关内到了关外,但是不管他从商也好,务农也好,他是民户,不属于军籍,就是跟曹家上世不是一样的。

那么丰润说也好、铁岭说也好,恰巧在这个问题上不大符合历史制度。

此后清代也有两个历史制度、两种历史情况要弄清楚,就是作为旗人来讲他的籍贯。

他的祖籍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他入旗之前的籍贯。

旗人好多都是汉人,汉人被俘了,或者投降了,那么他就入了旗了。

他入了旗以后就要入旗籍,就是他是那个旗的人。

那么现在说某地人、某个籍贯,他的籍贯是哪,就是他入旗之前,他的户籍所在地,就是旗籍和他的户籍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再一个就是旗人入旗之后,他的籍贯就是旗籍。

曹家的旗籍好像一开始就是正白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