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买宋> 第二百七十章 冉冉上升第一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章 冉冉上升第一村(1 / 2)

的确,神仙村有李小鱼实现打下的基础,一切都发展的井然有序,向着美好的明天迈进。

而看着这座虽然刚刚建立不久,但却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小村庄,周围其他村镇的居民也是羡慕不已,觉得这座小山村真的得到了神仙保佑,不然也太神奇了,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啊,隐隐有成为苏州第一村的架势,算是在李小鱼打造天下第一村的目标上坚实而稳定的迈出了一大步。

当然,这里边除了有李小鱼的超然贡献外,与其他人的努力也分不开。

比如他那便宜老爹。是统筹着整个小山村的发展规划。

毕竟李小鱼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但八贤王却是货真价实的王爷,在宦海沉浮了几十年,可以说管理过天下,所以,管理这一座小小的小山村自然不成问题。

所以,在李小鱼离开的这段时间,整个神仙村的发展规划,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包括锦兰妹妹,同样为神仙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李小鱼是让她掌管了神仙村的钱袋子。

因此不管是村民们做生意的收入,还是村里造纸基地和印书基地的收入,都是归到她这里来,由她统一分配,用在神仙村发展的刀刃上。

当然,就连他唯一的徒弟张载也没闲着,是一边研究李小鱼留下的那几个哲学问题,比如知行合一等,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著书立说,一边宣传教化,努力提升村民的基本素质,算是做的相当不错。

这天,起了一大早,做了些早餐,侍奉八贤王吃完之后,收拾完毕,刚好,李小鱼那便宜徒弟刚好也是敢来拜访,是恭敬的进门对着锦兰妹妹和八贤王一礼,谦逊道。

“师母好,师公好。”

锦兰妹妹一见,急忙罢手道。

“好了好了,子厚,不必这么客气,怎么,你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包括八贤王也一样,押了一口刚泡的早茶后,放下茶杯,是同样含笑问道。

“是啊子厚,你不是在负责村里学堂建设的事情吗?怎么样,办好了吗?”

闻言,听得八贤王问起,张载是急忙再次恭敬的抱拳道。

“哦,回师公,子厚今天就是为这事来的,实不相瞒,新的学堂已经建好了,老师这些也请好了,都是苏州城内一些有名望的秀才,包括还有一位举人。”

点了点头,八贤王是笑道。

“是吗,那就好啊,呵呵,那就好啊。”

见得八贤王满意的点头,张载也是笑着继续道。

“对了师公,还有一事,因为见得我们神仙村的学堂不收学费,而且请来的老师都很有学位,不是秀才就是举人,所以,附近其他几个村子,包括苏州城里的一些百姓,都想把子女送来我们学社读书,你看。”

“这……”

听得张载如此说,八贤王是稍稍沉吟了一下,想了想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杨秀英道。

“锦兰,你看?”

………………

好了,继续前文,我们的诗酒财气大词人,前文说到了辛弃疾,的确,都说过了,因为主战,所以辛弃疾遭受打击,长期隐居农村,因此对农村生活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刻。

像是他写的一首词《玉楼春》就是农村小唱,写得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

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

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由此可见,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

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

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也一样,题记就是:“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弓如霹雳弦惊。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孟子曾经说过:

“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趣÷阁,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

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

可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杯,你不要来前。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

酒杯答辩说:“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词主人说: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

要知道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

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

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

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

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杯再三致礼说:“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

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

包括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也就三分钟热度,后来照样见酒照喝。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

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题记是:“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丹桂是桂花的一种。

花开白色的为银桂,黄色花为金桂,红色花为丹桂。

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

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

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

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

云何渐渐如钩,

今晚的月亮真可爱,瓢飘悠悠往西走,要去何处,是那边还有一个人间,看着你从东边升起吗,还是在天外,空漫漫,长风浩浩送你走,你像飞镜,为何不掉下来,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谁把她留住,有说月亮游经海底,也是没有根据的,叫人无法理解,叫人犯愁。

若真经海底,怕万里长鲸纵横游,撞倒月中的玉殿琼楼。

再说月中的玉蟾会游泳,玉兔怎么办呢,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圆月又变成钩形,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

词论家王国维评论说,这首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

同样,我们伟大的主席也非常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

1964年又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到这首词所包含的地圆说想法。

由此可见,主席对这首词除艺术的欣赏外,还十分赞扬词人辨证思维的深刻性。

至于宋代其它文人的酒诗酒词的话,像是沈辽,浙江钱塘人。

做过华亭县官,王安石很赞赏他的诗。

他写过一首《踏盘曲》,带有很浓厚的民歌色彩,是写兄弟民族踏盘风俗的诗。

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

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