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德猎> 第342章 雷厉风行(一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2章 雷厉风行(一更)(2 / 2)

被同事围着问,小战士看着杨顺消失的背影,崇拜说道:“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抗癌专家,但他是警犬界的神话,全国警犬训练教材的编写人,原来他这么年轻啊……”

这个小插曲没耽误时间,而且让接待人员的态度更好,把杨顺和贺院士安排在一间休息接待室后,端茶送水伺候好,让两人等着。

等了接近一个小时,接待人员才回来,把两人带到另外的房间,里面已经坐着三人。

接见杨顺的是管科技这一块的首长,并非一号,但也是很难见到,杨顺没敢失礼,跟着贺院士,老贺说什么,他说什么。

“不用客气,二位请坐。”

首长和颜善目,微笑着说道,秘书给各位添茶送水,关上门。

杨顺也在这一会儿看清楚了,首长身边另外两人都是六七十岁的学者模样,可能是学术界和智囊团的人。

首长一点架子都没有,反而像个和蔼可亲的长者,夸杨顺这几年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国内癌症病人的死亡率断崖式下降,海落因更是消失殆尽,最后还开玩笑,说家里亲人养的猫和狗,就等着杨顺解救呢。

气氛很融洽,大家都在微笑,首长又问道:“今年学术界的诺贝尔奖,小杨有没有打听到一些消息?”

杨顺有点不好意思:“这个不好说呀,提名肯定是通过了,但从大名单进入小名单的成功率低于10%,最后的十八罗汉阵还不知道闯不闯得过。我觉得吧,能得奖最好,不能得奖也无所谓,过几年得奖也是有可能的,屠教授不就是吗?”

首长满意点头道:“心态很好,你有年轻人难得的稳重。老陆,我们有什么可以帮助小杨造势的吗?”

旁边智囊团的老陆说道:“我们一直在做,科技部,宣传部,卫生部,很多部门这半年的对外工作,都在有意地突出杨博士,为他造势。”

首长承诺道:“下个月我要带团去欧洲,瑞典也是其中一站,我会在访问时帮你说话,希望能有点助力。”

杨顺很感谢,他一直没有向国家求助,主要是担心万一造势造的大,最后落榜了太丢人,但既然国家都在积极运作了,那就领这个情吧。

说完诺奖,首长就开始问玉米这件事。

杨顺仔细解释了对方的几处疑问,但在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坚持不说实情。

陆老问道:“小杨,你大可不必担心技术泄漏,你可以相信我们在座的所有人。”

杨顺解释道:“不是信任问题,我培育出这种玉米种子,方法很复杂,一时半会解释不清,而且我敢保证,技术绝对没问题,安全可靠,即使是送到世界上最严苛的实验室,也查不到人工转基因的痕迹,因为它就是纯天然的。”

陆老问道:“如果国外种子公司仿造呢?”

“您放心,杂交种子没那么快仿造出来。而且我也不会停止研究,始终比他们快一步,他们就算仿造,也要跟在我身后吃灰。”

杨顺在这一点上很有信心。

农学和化学是不同的两种学科,想搞抄袭太难了。

研发出一个稳定的杂交品种出来,至少要八代种植,传统育种会选择在赤道附近的国家和地区,那里气候环境好,像东北一年才一熟,海楠的水稻一年可以做到三熟,种植,播种,开花,结果,周期很长,最快也要几个月。

就算现在技术先进了,用人工气候室进行调节,研究出来一个杂交品种,最少也要两三年时间,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而杨顺不需要,他培养一种杂交植物,两三天就能成功,全力以赴攻克某种特定植物,两三个小时就行了,比如这个高淀粉玉米,他用了一天时间,试了两百多个种子,就成功找出来,相当轻松。

三年VS一天,国外种子公司还怎么和杨顺玩?怎么比育种速度?

杨顺的计划书在改版后,显得很简单。

贺院士也配合说道:“小杨试种出这种杂交玉米后告诉我,觉得可能对国家有用,就申报了。我建议,要不要成立一个项目组,试点种植,只用一季就能证明效果,我们也正好有一季的提前准备时间。”

首长点头,又问智囊团:“你们怎么看?”

陆老没意见:“还有老袁和老韩的签名,技术上没问题。”

另一人是经济方面的专家,姓宋,说道:“就在红枫下面找个区试试。”

首长想了想,挥手道:“你们植化所先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拨款5000万给你们做科研基金,在红枫下面试点一个县吧,至少1万亩。老陆,你们成立一个工作组负责此事。”

“好的。”

智囊团立刻答应下来,雷厉风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