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天地师魂> 第088章 清明迁坟发现古钟(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8章 清明迁坟发现古钟(4)(2 / 2)

王金山热泪盈眶,又说:“我的先祖王宝训万万没有想到,九十年后,是他的后裔王金山掘了他的墓穴,没能把他从异乡带回家乡,而是要将迁往河西的荒漠。”

“关于王宝训,我们可以考虑不动迁。任何人不会因为王宝训不走,会反对动迁。”汉向阳处于对王宝训的尊重,主动做出让步。

王金山说:“只是我不知道,在没经过长辈同意之前做出决定是不是不孝?”

汉向阳从文件包里又找出一份电报——那是老爷爷王孝田亲自发来的最大支持:逝者为生者生,精神传万代。王金山知道老爷爷的良苦用心,不仅仅是同意这次动迁,而且要后世传承办学精神,王金山低声抽泣地说:“还是老前辈顾大局,识大体。蒙阿婆搬迁蒙阿汉的态度也很坚决。”

“蒙阿婆,她老人家半年前写给满天星书记一封信中,早前提出为建一所上规模的学校,不要在动迁蒙阿汉墓上犯难,她一万个支持。”

王金山被蒙阿婆感动地嚎啕大哭。

清明节第三天,大槐树下进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坟茔动迁工程,没有一辆机动车,没有一台挖掘机。是大槐镇人用铁锨?头,用肩膀扛,用马车拉。等夕阳落在荒漠的尽头,御龙河以西、山槐庄以东的荒漠上,竖起了成排的墓碑。大槐树下,只留下王宝训、蒙阿汉的坟茔,似乎师徒俩望着动迁后的风景。

第四天,满天星和父亲满堂红,马奔腾和父亲马跃国,汉子麟、白如雪、蒙黄良等陪着鹤发童颜的蒙阿婆来到王宝训、蒙阿汉的墓前深深地鞠躬,然后由蒙黄良、王金山代表他们的后裔,用?头刨出来第一把土。

动土非常顺利,临了的时候出了一个惊天的喜讯——王金山在王宝训、蒙阿汉的墓下意外发现一套汉朝的编钟!

清明节的最后一天,大槐镇清明节悼念活动在河西陵园召开。满堂红、马跃国等市县主要领导,有关烈士的生前好友及家属,大槐镇政府机关,各单位、各村领导,槐树林、龟蒙山村、金槐湾村、落凤谷和沂马山村群众,上万人聚集在墓前。

大槐镇中学和王金山负责的全镇小学和农民学校的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墓前,祭扫先圣王宝训和蒙阿汉等烈士陵墓,缅怀先圣、先烈事迹,告慰先圣、先烈英灵。

等所有领导讲话完毕,汉向阳庄重地主持:“下面有大槐镇教师代表王金山发致悼词!”

王金山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过去,*地鞠躬,沉重地悼念:

……

三山肃立,湖河呜咽,这里长眠着为创建“耕读学堂”的王宝训和创建“乙种农业、工业、商业学校”的蒙阿汉,长眠汉光耀等为龙马县、大槐镇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烈士。

置身这*肃穆的土地,我思绪飞驰,浮想联翩,仿佛回到90年前听到先祖乞讨声和教孩子的琅琅读书声;仿佛看到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汉光耀等革命先烈一手拿枪,一手拿教本为革命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身影;仿佛听到像蒙槐香等老师们,指导农民种田地,教导学生读书的情景。他们不愧为炎黄的后代。

置身这片英雄的土地,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不仅是为先祖、先烈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而且为大槐镇人民历来支持革命和建设,支持教育的创建和发展的热情、热心所感动。蒙阿汉为了妻子创办“乡农学校”和“船上小学”,将船奉献出来;汉光耀把自家的书房腾出来让八路军在里面教书。正是因为他们与敌拼杀的鲜血,大槐镇建设拼搏的汗水,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他们是大槐树的好儿女,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长江前浪推后浪,先祖、先烈为我们建立了新家园、新中国,振兴家业和中华大业的双重重任落到我们每一代、每一个人的身上。本来囊中羞涩的大槐镇人,为了学校建设筹措资金百万元。昨日,蒙汉两家联盟动迁坟茔,金槐湾、山槐庄无偿提供墓地,落凤谷、沂马山义务出工配合迁坟。目前,款项和校址均已解决。一个好的家园需要大家经营,一个好的学校更需要大家建设。缅怀先烈,我们将以先圣、先祖、先烈为榜样,学习他们无怨无悔的追求精神,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学习他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我是农民的儿子,必将践行一边办好学校教好孩子,一边发展农业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将来办出一个引导农民富庶、文明、幸福的农业大学。办天南省农民满意的教育,这将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立下的铮铮誓言。

青山隐隐埋忠骨,大河滚滚慰英魂。先圣、先祖的恩泽万古长青!革命先烈的精神永垂不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