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天地师魂> 第031章 蒙雪莲捆在大槐树(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1章 蒙雪莲捆在大槐树(2)(2 / 2)

“右边是赤帝子,左边是王圣。”老人给王金山讲起他爷爷的爷爷的故事:

民国初期,汉府大院门口,站着一位端着破碗、带着竹杖的乞丐。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乞丐却有一匹好马,全身的枣红。马背上坐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王孝田的父亲)。乞丐三十左右,衣衫蓝缕,留一小撮头发结成小辫,时而装扮成猪狗的模样,时而唱着乞讨的段子……

在外面玩疯了的大少爷(汉子麟的爷爷)跑了回来,看乞丐好逗,跨在乞丐身上,让他学马叫。乞丐俯下身子像马一样驮起大少爷,引得过路人一阵阵哄笑。

“给我下来!”一声吆喝刚过,汉府大院里走出来汉举人。孙子被喊走了,乞丐起来并不计较,说是孩子,还要求汉举人送少爷读书,而且恳求汉举人在御龙河西岸创办耕读学堂堂。汉举人摇头,心想:如此脏兮兮可怜的样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想兴办耕读学堂,真是痴人说梦。

“这是济公佛?洪七公?算是世外高人,也不能和孔圣人并排坐在一起啊?”王金山不由地惊叹。

“孩子!你慢慢听我道来。”老人说。

王金山看着墙壁上乞丐乞讨的壁画,认真地听着:

乞丐不是一般的乞丐,他博学多识,但历次进京赶考屡次失败。豪富的家境也因为他的科举败落,但乞丐的父亲依然坚持科举。正赶上甲午战争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乞丐想办一所学校救国救民。而没有资金的他想到了乞讨。于是,在各地做过各种各样的农活、杂耍、手艺—推磨,割麦,浇园,挑担,拉车,纺线,竖鼎,捏糖人,捻线头,轧棉花,甚至做红媒……他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办一所耕读学堂。后来,被倭寇追杀,他不得不一路向西。

为了在御龙河畔实现他第九所耕读学堂的心愿,他不止一次地来到汉家大院门口。等汉府大院关门,乞丐就回到了槐泉观,在槐泉观东用自己的槐木棍做桩,选了校址。

汉举人(汉子麟的曾祖父)终于感动了!他亲自将乞丐请回府上,收拾出三间客房供乞丐教书,还让下人送去山珍海味和华丽的衣裳,谁知乞丐不愿接受,他说男儿志在四方,校址已经选在槐泉观东。汉举人把他关进屋子里让他反省。这件事刚好被大小姐知道了,她愿意替父亲去试一试。

大小姐去了书房,眼睛一亮,站在面前的先生哪有乞丐的样子,衣着虽然褴褛,但相貌堂堂。大小姐落落大方走过去,嫣然一笑,甜甜地说:“我知道你在河西办耕读学堂,不是教几个富家子弟。可家父请你到家也不矛盾啊!我可以劝父亲,多收穷人家的娃。教好了,父亲一感动,说不定同意你在河西建学堂,给你一趣÷阁款子呢。无论如何你先吃饱了,才能办学教书啊!先生穿得好一点,才像个先生。”

“要办富人家私塾,我用不着跑这里来。我来这儿就是给穷人家的孩子教书。你把这些拿回去!我吃好的,穿好的,那家穷孩子敢跟我读书啊?拿回去吧。”

大小姐被震慑了!将东西原封不动地拿回去,父亲又让她送进去。乞丐见大小姐面善心慈,就和她聊起天来。原来,科举和办学害得他,父母与他断绝了关系,妻子丢下孩子改嫁。即便如此,乞丐办学的决心不变。

汉举人发现大小姐不仅喜欢上了乞丐,而且喜欢上乞丐带来的小男孩---王泉北。一气之下将他赶出了大院,把大小姐关了起来,给少爷请来了一位洋先生。

红马又驮着乞丐和小男孩回到了槐泉观一间土房里。

后来,大小姐嫁给了一位姓王的人家,不久汉举人听到乞丐果然办起了一座耕读学堂堂,连龟蒙山蒙府的少爷(蒙阿汉)也成了他的学生。还听说,这个乞丐是御龙河流域流传的千年乞丐——王宝训。“一定要把他请回来!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汉举人终于后悔,可派出的人回来告诉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积劳成疾,倚在他亲自植下的槐木桩旁边,睁着眼睛含笑而逝,仿佛在倾听一群群学生的念书诵读的琅琅之声。

二十年后,王泉北和大小姐的儿子都娶妻生子。王泉北生下王孝田,大小姐的儿子叫王孝天。

又过了二十年,乞丐留下的树桩早已成了三十多米仰望高空的大槐树,传说是王宝训的尸体和灵魂幻化来的。王宝训先生,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乞丐。但大槐树人并不忌讳把这位疯疯癫癫、四处“跪求”的苦行者,就在神母槐下建起了夫子庙,让乞丐坐在了孔圣人的左边,以实现大小姐临死前的遗愿。

后来,王孝天成了看庙人。

看完夫子庙他们要去神母堂,走在路上王金山浮想联翩想:夫子庙不仅增加了他对乞丐的了解,更坚定了他要好好学习成为当地农民教育家的信念,于是对王孝天深深地施礼,说道:“看来方圆带我来的地方还是最适宜办一个学堂。如此一座空庙空着太可惜了,我想把槐树林学校搬进庙里。”

王孝天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只是说:“我们看看再做决定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