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唐朝地主爷> 第九十八章 季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 季考(1 / 2)

第九十八章季考

既是季考在即,徐清说什么也不躺在床上了,借口,活动活动,就悄悄窜到了白露书屋。荀小二就在白露书屋读书,上一次被劫了之后,心有余悸,过了好久都不敢出门,最近才重新回到了学校。当然,徐清也给他配了护卫。

到了白露书屋,徐清“视察”一番,听学生们背《弟子规》,还写了对联。然后他心想:既然是我出题,那我得看一看学生的水平,出的题目才恰当。

徐清也不必出全部的题,只需要出一道文章即可。

于是,徐清同老师一商量,随即组织一次临时模拟考试。题目自然是——“难忘的一天”。

题目一下,老师不明所以,学生们更是抓耳捞腮,平日里写得都是为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之类的东西,而今却来一个“难忘的一天”,怎么落趣÷阁?

老师不敢忤逆徐清的心思,便对学生讲:就是你们玩得开心,悟得道理的那一天,比如今年中秋。

哦,中秋啊,学生们恍然大悟,提趣÷阁便开始搜肠刮肚,遣词造句了。

呷一口水,看着底下那一张张小脸,徐清不由得微笑起来。其实,也并非全都是孩童,徐清就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也在教室里头。那少年长得高,在教室里显得鹤立鸡群。

这种鹤立鸡群可不好受。只是那少年面色正常,毫无羞赧之色,徐清点点头,这人定力不错。看他身形消瘦,不知为什么要来州学。

二位先生见徐清盯着那少年打量,忙凑到了徐清耳边轻声道:那学生家境不好,父亲卧病在床,平日是不上课的。最近要季考了,方才来听几节,听他意思,似乎是想在季考中拿个好名次,回去好治他父亲的病。我们俩一时心软,就允了,还请大人赎罪。

徐清摆摆手对他们道,何罪之有,何罪之有。

一篇小学生的文章,大家还算写得比较快,不一会儿,就有写得快的人递上了卷子。先给二位先生看了,然后递给徐清。

只是一瞄,徐清心里便大汗,不为别的,就为了那卷子上的字。虽然趣÷阁法尚幼,但方正有加,徐清是拍马也赶不上。

再看文章,首题“中秋记”三个字,其后娓娓道来中秋一天之事情,意义,最后不仅感慨一下礼治天下,民俗淳朴之类的话。

陆续又来了几张卷,徐清一一看下去,心里只有一句话,高考阅卷的老师都经历了什么?!

千篇一律,中秋节好,中秋节棒,中秋节就是圣人给俺们留的一趣÷阁巨款。第一篇文章,徐清用了十分钟,看到最后,徐清一分钟一篇,刷刷就过去了。一堂考试下来,考题就由“难忘的一天”变成了“难忘的中秋节”了。

二位先生也满头大汗,心里也嘀咕,这群屁孩今天怎么就这么听话,说写中秋就写中秋。

咦?这一篇是写的“大吃一顿记”,这……太俗了,该不该给刺史看呢?可是,这也算推陈出新啊,说不定刺史大人一时心稚,反倒是喜欢这篇呢?

不管,反正他盯着呢,不给也得给。二位先生忐忑的递上卷,却没想到徐清看了一眼就笑了。

徐清硬着头皮看了不少,看到一篇题不是“中秋记”的文,如荒漠见绿一般,沁人心田。再看署名——张狍子。

狍子,徐清想起来了,狗子他弟弟不就是狍子吗?瞥一眼交完了卷站在一旁的狍子,嗯,的确有四五分相像。徐清看文,映入眼帘的便是“余家贫,箪食瓢饮……去月,家兄得赏五文,切猪头肉一碟……噫,家兄不习圣人之书,而上奉双亲,下悌幼弟……”

徐清看完一叹,狗子拿了他的赏钱,都切猪头肉给弟弟吃了,多的一天,给父母吃。而他自己,却天天吃的刺史府的饭,管饱,却没什么荤腥滋味啊。

看到最后,也心窝里暖,提趣÷阁,画了个圈。

又上来一人交卷,却是那个少年,二位先生一看,卷首题“修路记”。徐清看了,大笑一声,此卷写的是沧州和南皮修路合起来的那一天。虽然有些拍马匹,不过路成那天徐清不在,这人拍的是秦时的马屁,由此也可看得出此子心智成熟。而且辞藻华丽,对于这样一个边照顾家里。边读书的人来说,不简单了。

看那署名,上书“宋守节”三字。徐清提趣÷阁,画了个圈。又从那些和难忘中秋里选了一篇清新的,画了个圈,算是定了前三名。徐清心里一动,荀小二的呢?翻来覆去看,就是找不到,再看堂下的人,荀小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交卷的一堆人里头。

这次考试,徐清不过是想摸摸大家的底子罢了,名次倒没什么。徐清把画个圈的留在手里,对这群小孩赞了几句言不由衷的话,教他们写文章要句句有其实,然后让先生留下来那三个画圈的人。

狍子,宋守节,还有一个,是徐清的家门——徐行川。二位先生见了,都疑惑道,徐行川,没这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