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唐朝地主爷> 第八十八章 查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八章 查仓(1 / 2)

第八十八章查仓

“唉,也只能这样了……”众粮商纷纷应和,心里却释然不下,喝了几盅闷酒,早早就散了。

和夏贤弟几个分开,吴老哥没回家,却去了沧州商会。一进商会,吴老哥窜进一间幽室,噗通跪下:“大人,事情都办好了,火候差不多了……”

吴老哥口中的大人,自然是徐清了。

徐清道:“小吴辛苦了,回去吧。”

“喏……”

————

话说夏贤弟回了投宿的旅馆,便对一个手下人道:“你去过刘司库家吧?”

“是了,我和刘司库是五服内的亲戚,前年刘司库家办喜,我还喝过酒呢。”那手下小声地问道:“老板的意思是?”

“你去他家一趟。”夏贤弟从袖管子里掏出一封银子道:“看看能不能先把咱们的粮食收下。”

那手下掂一掂份量,瞪大了眼睛问:“还用给他送礼?”

“废话。”夏贤弟叹气道:“这才头一天,就这么多人,赶明天肯定更多,到时候收谁的粮不收谁的粮,还不是司库说了算?还是破费破费,安稳一些……”

“老板,我这就去……”

“慢着,你不许私拿,做的好了,老爷我自然有赏。你还要和刘司库说,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那手下便揣着银子出去了,半个时辰后,又拿着钱回来了:“他家里大门紧闭,门子说,天色已晚,主人不见客。”

“你不会使银子吗?”夏贤弟此时已经钻入了被窝,骂道:“怎么这时候死心眼了?”

那手下委屈道:“小的使了,可那门子软硬不吃,我磨了好久,结果还撞上好几个同行……”

“也是送礼的?”

“是啊!”跟班的点头郁闷道。

“唉,”夏贤弟叹一声道:“都不是傻子啊,这一趟,恐怕要赔了……”

夏贤弟与所有粮商一样,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都在骂刘司库是个什么懒猪!为了睡觉竟然连到门口的银子也不收!

————

刘司库可没睡觉,他呀,在吃饭呢!

这一顿饭,还是徐大刺史陪他吃的。

那时吴老哥报了信,说“火候差不多了”,徐清便想着可以收粮食了。收粮食得有存放的地方啊,沧州城只有两个官仓——常平仓和应急仓。若加上军用仓库,就有三个了。

常平仓就是永丰仓,是朝廷为稳定民生的一项善政。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平粜’,即所谓春买秋卖,调解粮价。一个是‘出借’,农村青黄不接时,向百姓出借籽种口粮,春借秋还,当然要加收利息。应急仓的功能如其名,就是‘赈济’,遇到大面积水旱蝗灾时,开仓赈济百姓…

毫不夸张的说,常平仓和应急仓就是一州一县的稳定器,这个制度运行的好,百姓便经得起灾荒,生活便比较安定。若是运行不好,则时有破产之民,灾荒时更会出现大面积饥馑,导致饿殍遍地、流民失所……

作为刺史,徐清本该每一季查一次这两座大仓的,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徐清一直没有去看过。当然,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徐清太懒了……

在之前清理世家的时候,徐清得了大批粮食。为了防止州官和本地世族串通,徐清将那大批粮食都放在了军仓里。小部分放到了黄诗梅家和常平仓里。到现在,那些粮食有的贱卖了,有的军用了,已经用得七七八八,所剩不多。这也是徐清急着买粮的原因之一,加之不想用自己手里的粮应对灾民,故而用此计划吸引大批粮商来此。

粮商来齐了,要找个地方好存粮,于是徐清想到了常平仓和应急仓。为什么不用军仓呢?因为徐清懒呀!之前用军仓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样做有个十分大的弊端,那就是收粮出粮所有账目,一个个的只能徐清亲自合算,不然就要交给小月。如今徐清不想算也心疼小月,所以就只好交给州官们去做了……

说查便查,徐清速点了二十名巡街,有叫了二十名干事汇到一处,赶往位于沧州城东的常平仓。

盏茶功夫来到仓库所在的常平巷。徐清一到,司库刘腾已经候在了大门口。仓大使,书办,民壮都在一旁。

刘腾四十多岁,肥头大耳,一副腐败相,不过也正常。官场有句话,叫‘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这里用的是谐音,意思是从实惠论,当官的不如管仓库的,管仓库的不如管粮库的。可见粮仓司库油水却无比丰厚。

执礼相见,徐清手下的书办道明来意,便到里头就坐。

对于徐清亲自赶来,刘腾显然感到比较意外,拿起一大盘钥匙,带着徐清穿过数道防水防火的院墙,来到挂着‘甲字号’的仓库外。刘腾将库门打开,便见一个个砖石垒出的粮槽里,装满了白花花的大米。杜子腾伸手抓起一把米道“粮食储藏必须保持通风干燥,这粮库地下还有火龙,搁上十天半个月,就得烧一次。”

徐清看了点点头,问道:“库房里有多少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