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大穿越时代> 第一百三十七章、四方乱云起(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七章、四方乱云起(中)(2 / 2)

但如此毫无底气的软弱抗议,自然被诸位铁面无私的君子们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朝廷最终决议。留都南京即日起进入戒严状态,严厉弹压一切哄抢粮铺的奸邪乱民……同时召回督师扬州的兵部尚书吕维祺,放弃江北的扬州等据点,把江北的一万多兵马撤回来,以备应对可能爆发的乱局……

※※※※※※※※※※※※※※※※※※※※※※※※※

在讨论完了粮价的问题,并且决定任凭百姓饿死之后,朝堂众臣又开始讨论起了更加严峻的军事问题。

随着大半个浙江省的沦陷。扣除那些不能动的城防部队之后,南京永和帝朝廷名下真正具备一定战斗力的野战军团,已经只剩了督师扬州的兵部尚书吕维祺手下的一万多兵马。

虽然之前已经决议放弃江北的土地,依靠长江天险和南京水师,暂时可以不用考虑闻香教妖人的威胁。但即便如此,吕维祺尚书也没有办法只靠这点兵力,同时对付西边的崇祯废帝和东边的澳洲髡贼。更别提朝廷还必须在南京也保持一定的机动兵力,以便于弹压江南各大城市随时可能爆发的抢米骚乱。

在这种情况下,扩军备战自然就成了南京朝廷的当务之急,以及压倒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今朝廷疆土日蹙,只剩东南一隅,且四面皆有强敌,不能不倾尽财力以招募兵士……”

尽管刚刚在平抑粮价的问题上被狠狠地打了脸,但本着身为朝廷首辅的责任感,周延儒还是硬着头皮抛出了他刚刚构思出来的扩军计划在松江、苏州等纺织业重镇张榜募兵十万,一方面用以充实南京的京营和孝陵卫等几个重要据点,另一方面也是给当地的失业织工一条生路,免得他们聚众骚乱……

但钱谦益立刻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振振有词地说,自古以来若是想要练出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就需要从农民中征兵,因为乡下人胆小老实、吃苦耐劳、服从命令,而城里人多半是有着一身的商贩习气,吃不得什么苦,而且更擅长偷奸耍滑……因此还是在较为贫瘠的皖南山区募兵为好。

对此。朝中众臣纷纷附和,在他们心里大多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越穷越能打,越富越窝囊。比如蒙古鞑子和辽东建奴,若不是生长在穷山恶水,穷得只剩下一条命,怎地会如此凶悍?

以此类推。江南富庶之地的市民,必然大多孱弱奸猾。临阵不敢迎敌,所以还是到皖南山区去募兵为好……当然,松江、苏州的失业织工也不能不安抚一二,就把他们都抓去给官军当苦力吧!

于是,周延儒只得捏着鼻子修改了募兵计划,然后提出了真正的重头戏要钱!

按照他的计算,募集和训练十万军队,并且驱使他们上阵打仗的花费,最起码也需要五百万两银子!

因为如今南京朝廷的武库里几乎是什么都没有。连军械和袍服都要临时赶制,此外还需要铸造大量的火炮。而如今南京的国库基本都是空的,文武百官的俸禄都拖欠了一个月,这趣÷阁巨款就只能从缙绅们头上搜刮了,想要提高农税田赋都没用江南地区乃是东林党缙绅的大本营,农民要么依附在世家官宦手底下,要么就是这些人的佃户。这里的自耕农就跟大熊猫一样稀有。即使榨干了也敲不出几个钱来。

听说居然要这么多的钱,朝堂上的诸位东林君子立刻就跳了起来,口口声声斥责周延儒横征暴敛,残苛害民……但周延儒表示他实在是没办法,想要拉出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就必须大把地砸银子下去才行。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度,建立和维持一支正规化职业军队的花费,都是相当巨大的。

首先,这需要召集大批壮丁,并且给每个新兵付一趣÷阁安家费。

其次,刚刚招募过来的人,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士兵。必须进行军事训练,为此就要聘请教官、建立训练场、提供食宿和器械,花很多钱供养这些训练中的“准士兵”。

再次,在训练完毕之后,这些士兵依然需要发放军饷,需要装备军械,需要服被、住所等各种福利,这都是和平时期也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开支。

然后,真正到了战时,各项开支更是如潮水一般涌来像弹药、箭矢之类,固然是绝对的海量消耗品;而枪械和刀剑的使用寿命,其实也相当有限,最多打上两三次战役就要替换。

此外,为了维持部队的战斗力,还要购买建筑材料来修筑要塞,雇佣商船、车队来运输给养,准备药品和医生来治疗伤患……无论是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意味着天文数字一般的可怕开销。

最后,伤亡的士兵要发放抚恤金、烧埋费,年老的士兵还要发放一趣÷阁退休金。

综上所述,当某个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扩军,职业军队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消耗就会迅速变成了足够拖垮财政的恐怖支出。不管是再怎么丰厚的国库,都会在很短暂的时间内被彻底搬空。对于实际货币收入相对贫乏的传统农业国家而言,这个矛盾更是尤为突出。

因此,所谓的兵贵胜,不贵久,绝非是一句泛泛之谈那么简单。

而军队中的贪污**,还会进一步加剧这一消耗速度偏偏明军的贪污**程度,足以让任何人感到绝望。这五百万两银子的预算里面,能够有一百万两银子被用到实处,就已经是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可即便明知会有如此的贪腐,朝廷也必须捏着鼻子把军费拨发下去,否则情况只会更糟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访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