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定居唐朝> 第466章 安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6章 安顿(2 / 2)

流放之人是要被监视居住的。被流放一般都安排在流放地的村落,交由村长和当地的居民监管。在去拜访里正之前,薛朗道:“杨长史,薛朗乃是流放之人,再以驸马称之,恐有不妥。不如杨长史便唤我一声阿薛如何?”

杨长史吓了一跳:“这如何使得?卑职不敢!”

薛朗苦笑道:“如今我已是流放的罪人,,再以驸马称之,待到了村里,村民如何想?大家也不好相处,为今后方便计,这称呼却是要改的!”

苏寒也帮腔道:“确实,杨长史称呼幼阳为阿薛,我嘛,若不弃,唤声苏医生便是。”

杨长史看二人心意坚决,只得改口。之后,拜访了里正,与里正一起前往薛朗今后要居住的四水村。

四水村有五个姓氏的家族组成,陈、吴、苏、潘、俞。村中最大的姓氏是便是陈,村长也姓成,是个须灰白,精神矍铄的小老头儿,身材瘦小,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腔调。

薛朗走过的地方,见识过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是会听苏浙一代的方言的,当然,不能说太乡土的俚语,一般的说话还是能听懂。这里的人说的与现代略有区别,但口音什么的却有点儿相似,薛朗连蒙带猜,也能听个一知半解。

唐律以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每里设置里正一人。在唐朝这个以户为单位纳税的时代,流行的是大家族杂居的生活。

四水村算不得大,户数不多。所以,这个里正是好几个村落联合起来方才出一个的基层官员,每个村最主要的还是村长。里正是旁边那个渔村的人,姓刘。

这三人大概以为薛朗是外地人,只会听官话,听不懂吴语,交谈起来虽然不说肆无忌惮,但也是视薛朗如无物。就听刘里正问长史:“杨长史,今日为何竟要你亲自送人下来?莫不是这人是重犯?”

杨长史道:“非是重犯,而是在京中大有来头之人,真正的身份不好跟你说,总之,我二人也是老交情,只能提醒你,莫要以常人待之。”

刘里正和吴村长皆一愣,吴村长眼珠一转,小心翼翼的问道:“那劳役一事,该如何安排?还请长史示下。”

长史道:“此事裴刺史已有安排,不需参加尔等村里田地上之劳役,这位另有调派。只是居住在你们村里,你看着他不要擅离就行,余者不用多管。”

“喏。”

吴村长应着,没再多问。

等到达给薛朗安排的居住地,就在距离鉴湖不远的地方,距离村子有一点距离,算不得远,只是周围有水环绕,若要出村,只能从村里穿过,十分方便监视。

房子应该是许久没有人住了,灰尘满屋不说,围墙、屋顶什么的都十分破旧。杨长史吓了一跳,连忙道:“请阿薛见谅,这些人并不知会有人来,所以,挑选的地方多是破旧之处,我立即找人来修缮一下?”

薛朗摆摆手,道:“不瞒杨长史,在我来之前,我家娘子已然先派了人来,我这里人手尽够,修缮什么的,我自己来就好,只是,劳烦杨长史给这位吴村长说一声,劳烦他带我的手下去购买材料。”

杨长史机灵的道:“这样吧,我把我的小厮留下,有什么事,阿薛尽可指使他便是。”

也罢,跟他结一段善缘也好!

薛朗点头答应,长俭会意,立即上前与杨长史的小厮三明攀谈起来。部曲队长谷力打量一下四周,道:“爷,这地方略狭小,若我们所有的人都要过来,只怕住不下。”

薛朗道:“不用全部都来。你们在越州城内租个院子,先住下。这样吧,你们分成五组,每组十人,轮换着过来。”

谷力想了想,答应下来:“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