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定居唐朝> 第389章 论教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 论教育(2 / 2)

说起数学,圣人道:“我曾听平阳说过,幼阳你之所以如此博学,乃是与种花家的学制有关,对否?”

薛朗道:“圣人所说博学之语,臣愧不敢当。不过,若是说到种花家的学制,倒是有可取之处。种花家的学制,从三岁开始,上幼儿园,六岁开始小学,小学要上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然后是大学四年。大学以前,大家学的课程都一样,大学以后,才开始分科,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学习。”

圣人屈指一算,道:“那岂不是要一直上学到弱冠之年?”

薛朗道:“回圣人,是的。所以,臣就没上过大学,所学多是从书本上或是专门请老师教的,学的比较驳杂,无有专业大学的精深。不过,这个学制虽好,但大唐并不适用。”

秦王道:“幼阳所言甚是,我朝初立,赋税有限,天下又尚未太平,军饷乃是第一大开支。是故,此策虽好,然无有实行的资本。”

薛朗点点头,道:“就如二郎所说,教育这件事,只能由国家牵头。但是,一者受限于钱财,二者受限于师资力量。要展教育,这两者缺一不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一直流传下来,跟中华民族重视教育、重视传承的传统分不开。因为有这样的习俗,才有文明一代代的传承和延续。后世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教育之所以能展起来,有一个政策功不可没,那便是师范生免费政策,这才培养出许多义务教育需要的老师来。

其实,就这样培养出的老师也是不够的,在许多偏远地区,高中毕业、初中毕业考不上大学的,有许多人成了代课老师。

人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奈何条件有限。唐朝此时的情况,根本不允许施行这样的政策。

在座的都不是草包,即便是齐王,也能想明白其中的利弊。圣人一叹,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千头万绪,朕虽有雄心,然条件有限,并非所有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都能施行,真乃人生一大憾矣!创业难守业更难,如今国本已立下,今后如何,还要看子孙后代。”

“儿领训!”

除了薛朗,秦王、齐王、平阳公主都跪下了。薛朗左右看看,也跟着跪下,倒把圣人逗笑了,才起的郁气,瞬间消散,笑问道:“幼阳,你因何而跪啊?”

薛朗在心里默默挠头,嘴上道:“臣也会努力,尽心辅佐圣人。”

圣人大笑,起身把他拉了起来,表扬道:“你有此心便好。”

接下来,众人一起就薛朗的数学书讨论了一番,皆认为可以定稿了。平阳公主见状,便使人接了书稿,拿回长安去,让她名下的印刷坊开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