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权驭大明> 第896章 势如破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6章 势如破竹(2 / 2)

如此一来,李宏宇就比较轻易地完成了土地的革新,把原先那些被权贵所占据的土地分给了百姓们耕种,百姓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随着土地革新,李宏宇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税赋革新,包括田税、商税和矿税等等,降低了田税和矿税,提高了商税。

至于第三件事情,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宏宇宣布从即日起,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在华夏帝国范围内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包括太子李云轩在内都将只娶一名王妃。

另外,李宏宇还废除了贱籍和卖身契,禁止人口买卖,像家丁和丫鬟这样的下人与主人家是雇佣关系,不再是从属关系。

作为新君登基后的三把火,李宏宇的三项举措在大江南北掀起了巨大的反响,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事实上,现在华夏帝国的商界高层和权贵阶层都与李宏宇有着密切的关系,商界高层由原大明海外贸易十大皇商为核心,而权贵阶层则是李宏宇的部下为主,所以三大为政举措实施起来没有丝毫的困难和阻力。

这也是李宏宇为何要说不破不立,倘若大明的那些原有的权力阶层依然健在,那么他的这三大政务革新势必要受到抵制和打压,因为这可动摇了原来权力阶层的利益。

与此同时,李宏宇也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定下了挥师北上的计划,准备兵分两路,一路从襄阳府出击,一路沿着运河北上,把清军逼进北直隶然后围而歼之。

清军站在占领的地盘只剩下河南、山西、山东和北直隶四地,包括辽东在内的其他地区已经悉数被李宏宇手下的部队攻占,尤其是辽东的丢失对满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如果多尔衮收回河南、山西、山东和北直隶四地的兵力,集中力量北上逃走的话,那么还能躲过灭亡的命运,可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即便多尔衮想要放弃河南等地那么当地的满清将领恐怕也不会答应,岂能白白地把那些地方拱手于人。

随着李宏宇发兵北上的消息传来,河南、山西、山东和北直隶的百姓们纷纷起来与当地的清军交战,投降清军的明军更是相继叛乱,使得清军焦头烂额。

因此,两路北伐大军在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占了河南、山西和山东,华夏二年年底的时候把清军包围在了北直隶的北部地区。

这个时候,多尔衮意识到他已经错过了躲过这次劫难的最佳时机,李宏宇手下的部队已经堵住了清军任何出逃的道路,而且天津早已经被华夏军所掌控,港口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对北京城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多尔衮很清楚,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突围的机会,于是召集了满清的贵族后派人前去议和,表示愿意向李宏宇称臣,交出北京城退回辽东祖地,永不南下进犯。

李宏宇岂会轻易放过多尔衮等人,现在被困在北直隶北部的清军已经犹如待宰的羔羊,哪里有资格与他议和。

因此,李宏宇一口就拒绝了多尔衮的要求,明确告诉他唯有投降一条路可走。

多尔衮自然不甘心,于是调集兵力于保定,准备跟北上的华夏军队打上一场,让李宏宇知道清军虽然势弱但也能给华夏军队造成重大伤害。

华夏三年二月,万物复苏之际,以女真八旗兵为主力的清军与以水师士兵为主力的华夏北伐军在保定城外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激战。

经过两天两夜的大战后,精疲力竭的清军无力再战,放弃保定城逃回了白京城,华夏军对趁势追击抵达到了北京城外,在城外安营扎寨。

三月份,另一路从襄阳经河南和山西的北伐华夏军也赶到了北京城,把白京城团团围住。

此时,多尔衮知道大势已去,于是进宫去见顺治皇帝,谈及向华夏军队投降的事宜,以保留女真血脉。

因此,四月中旬,在华夏大军准备攻城之际,多尔衮领着年少的顺治皇帝出城投降,以示臣服。

自此,崛起于辽东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清至此彻底覆灭,为此多尔衮心中暗自懊恼当时不应该率军入关,结果落得一个灭国的下场,他死后无颜见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华夏二年六月,在北京城百姓的翘首期盼下,李宏宇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北京城,他实现了当年临走时的诺言,把北京城给重新夺了回来。

只不过,李宏宇已经不是大明的太师,而是华夏帝国的皇帝,物是人非,心境复杂。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