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权驭大明> 第863章 “首义”之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3章 “首义”之人(2 / 2)

李宏宇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那些造反的百姓称为“乱民”并不是没有道理,由于组织松散故而时常随心所欲地行事,烧杀劫掠的事情很平常。

“当前的匪情如何?”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后,李宏宇神色严肃地望着杨鹤问道,杨鹤身为剿匪的三边总督,最清楚当前乱民的形势。

说起来,陕甘现在的这种局面并非偶然,既有天灾同时也有人祸。

原本,明朝末期天灾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明廷因为对辽东用兵而加收赋税,最终导致了造反纷起的局面。

之所以陕甘的情况最为严重,是因为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民变。

天启年间还好,天启皇帝增加了商业税收,对江南之富庶之地增加了赋税,并且减免了西北贫苦之地的税赋,故而百姓们的日子还过得去。

可崇祯皇帝登基后,商税不仅减少,而且对江南富庶之地的税赋也减少,西北贫苦之地的税赋却增加,这一下百姓们哪里还能活下去,不造反才怪。

李宏宇对这里面的隐情是一清二楚,但他对此无能为力,东林党再度崛起后全面否定了天启朝时的政策,开始向西北之地增加税赋以充实国库。

对于这种情形李宏宇肯定吃反对态度,可他的反对又有什么用,税赋问题涉及到了大明官场和地方势力,唯有皇帝亲自出马才能摆平。

天启皇帝倒有这份魄力和决心,而且有魏忠贤这个帮手,可惜其英年早逝,魏忠贤也被崇祯皇帝给废了,这个时候还有谁能改变这种局面?

事已至此,李宏宇唯有选择当一个旁观者,可不想成为朝堂上的众矢之的。

“会太保,目前陕甘有大大小小的乱民一百多股,势力较大的有王二、紫金梁、八大王、闯王、扫地王、邢红狼、黑煞神、曹操和乱世王等。”

杨鹤自然对陕甘的匪情一清二楚,闻言有条不紊地说道,“这些人在民间的名号极响,吸引了众多乱民前去投靠。”

李宏宇知道杨鹤所说的都是那些造反起义军首领的外号,这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故而为了防止官军对家人报复,造反的人时常使用名号,有的甚是在造反的时候把脸抹黑免得被人认出。

“闯王?”

在杨贺所说的那几个名号中,李宏宇自然对“闯王”二字最为敏感,沉吟了一下后问道,“这个闯王是不是高迎祥?”

“李太保,你也知道这个匪首的名字?”

杨鹤闻言顿时吃了一惊,不无意外地望着李宏宇,要知道他可是才查出“闯王”的真名是高迎祥,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西域的李宏宇竟会知道此事。

“有所耳闻。”李宏宇闻言笑了笑,风轻云淡地回道,想必李自成现在还是高迎祥的手下,否则闯王的名号也不会是高迎祥的。

说实话,李宏宇想见见现在的李自成,看看这个葬送了大明主家江山的人长什么样,要是现在将其给杀了,那么也不知道满清是否还能入关。

杨鹤岂能知道转瞬间李宏宇想了如此多的事情,心中只是觉得奇怪,没想到公务繁忙的李宏宇会留心这种事情。

第二天,杨鹤指挥成为的官军攻打县城,李宏宇立在城外的一个山丘上观战。

或许是因为他督战的原因,官军比平常显得更加勇武和凶悍,冒着城门楼上的箭支、石头和滚木等袭击,很快就撞开了城门,然后呐喊着冲了进去。

李宏宇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不由得摇了摇头,此时的农民起义军只能说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根本就上不了战场打仗,否则岂会如此轻易地就被官军攻破城门?

随着官军的攻入,县城里立刻鸡飞狗跳,哭声震天,由于很难分清城里的乱军和百姓的区别,故而官军对城里的人是大开杀戒,反正杀的人越多战功也就越多,获得的奖赏也就越多,这就是俗称的“杀良冒功”。

李宏宇对此是摇头苦笑,无可奈何,唯有摇头苦笑的份儿,即便是他也无法阻止那些想要升官发财的官军将士。

由于官军守死了县城的四门,故而城里的人一个也未能跑出去都被堵在了城里,这使得城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王二本想要突围,但被陕西兵备的道员刘应率军围住,被乱箭射死。

当王二的尸体抬到李宏宇面前后,李宏宇觉得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一个地道的乡下农夫,很难把他与造反的乱军首领联系起来。

李宏宇不由得暗自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后躬立在一旁的官兵就把王二的尸体抬了下去。

当然了,身为乱军的首领王二就算是死了也不会太平的,他的脑袋被割了下来,悬挂在了巩昌府府城城门的墙上,以儆效尤。

“跪下!”

王二的尸体被抬走后,一名被五花大绑、浑身是血的壮汉被押到了李宏宇的面前,被按着跪在了地上。

“怎么回事?”李宏宇瞅了一眼那名壮汉,有些不解地问向了押着他前来的一名百户。

“禀太保,此人是乱军中仅次王二的匪首,杀了我们好几个兄弟,以前好像也是官军。”那名百户闻言向李宏宇一躬身,开口回道,抓那个壮汉可费了他不少精力。

“太保?”壮汉闻言不由得惊讶地望向了李宏宇,不无愕然地问道,“你……你是李大学士?”

“正是本官。”

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以前也是官兵?”

“回李大学士,小的以前是陕西都司的士兵。”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壮汉的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随后苦笑着说道,在李宏宇面前他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毕竟李宏宇的威名实在是太过响亮。

“为何要加入乱匪的队伍?”李宏宇闻言眉头微微皱了皱,然后沉声问道,这种由兵转匪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扼腕。

“不瞒李大学士,小人是被逼无奈才走上的这条路。”壮汉的脸上充满了苦涩,摇了摇头后面色铁青地答道,“没饷钱,田地也被长官占了去,为了活命就跟着他们造反了。”

“带下去吧。”

李宏宇闻言暗自叹了一口气,他没有心情跟壮汉交谈,于是开口吩咐一旁的官兵,壮汉说的东西他很清楚,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完了,壮汉必须要受到惩处。

“太保,您三年前为何不在陕西都司也进行军务整顿,你要是像陕西行都司那样把陕西都司的军务也整顿了,小人何至于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壮汉见状情绪忽然间变得激动了起来,被拖下去的时候冲着李宏宇喊道。

经过军务整顿后的陕西行都司现在面貌焕然一新,士兵和军户再也不会被上司剥削和压榨,又能吃饱肚子,自然不会像别的都司的士兵那样造反了。

“屯兵制!”望着被拖下去的壮汉,李宏宇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口中缓缓吐出了三个字,看来屯兵制现在已经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到了明朝后期,屯兵制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首先是克扣粮饷,由于是一种所属关系因此将领克扣士卒粮饷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用剥削所得过着糜烂的生活,且向兵部官员、监视太监和纪功御史等人行贿以营求升迁或开脱罪责。

另外,就是屯兵制使得军队的屯田多被军官、豪强和内监占夺,这就使得军队失去了粮食的来源,武官和士兵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战时士兵岂会卖命?

至于大明军队军纪败坏,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例如李宏宇今天所见的“杀良冒功”,官兵通常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滥施屠杀以换取功劳。

史籍记载,“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

虽然知道屯兵制的种种弊端,但李宏宇却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