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权驭大明> 第198章放长线钓大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8章放长线钓大鱼(2 / 2)

这使得使琉璃厂不仅逐渐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同时也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趣÷阁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展起来。

琉璃厂大街之所以得名,要追溯到元朝,当时琉璃厂大街并不在城里而是郊区,是一个叫“海王村”的村落。

元朝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后来大明立国后建设内城,因为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的琉璃瓦,于是就扩大了海王村官窑的规模,这就使得其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嘉靖三十二年京城修建外城后,海王村所在地变为了城区,琉璃瓦自然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城外,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虽然现在琉璃厂大街市面繁华,人潮汹涌,一派热闹的景象,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琉璃厂是一条土路,街道两旁都是一家挨一家的低矮店铺。

一两间门脸的书店里,一进门四壁都是书架,摆满了书籍,每本书都附有标签,上边写明书目和价目。

里间屋的临窗都,有一张榆木擦漆的八仙桌,桌两旁是太师椅,壁间悬挂着对联,对联内容自然都离不开书。

例如什么“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琉璃厂除去书店,就是古玩铺,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古玩”叫“骨董”,就是古董,后来才叫古玩。

“古玩”在文人口中称“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其实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这个名字还真是贴切,因为古玩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必须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行,否则就等着被宰。

此时此刻,专营木器的古木堂。

“张爷,您来了,快,里面请!”

当一名精壮的蓝衣男子在两名大汉的簇拥下走进大厅的时候,正站在柜台后面啪啦啪啦拨打着算盘的掌柜连忙迎了上去,笑容满面地躬身说道。

从掌柜殷勤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这个蓝衣男子的身份不简单,可话又说回来了,京城可是大明达官贵人的聚集地,遇上那些背景深厚的人很平常。

“刘掌柜,有什么稀罕的新玩意儿没?”蓝衣男子一边扫视着大厅货架上摆着的各类木器货品,一边淡淡地问道。

“张爷,您来得巧了,昨儿店里还真的进了一件稀奇的东西,小的专门给张爷留着。”刘掌柜闻言笑着向蓝衣男子一躬身,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您老受受累,跟小的去一趟后院。”

张爷闻言点了点头,跟着刘掌柜去了后院,进了后院的一间厢房。

一进门,张爷的注意力就被桌上摆着的一艘模样奇怪的海船模型给吸引住了,他之所以知道是海船是因为从模型上来看真船的形体巨大非河船所比,尤为重要的是模型船上好像有海船专用的龙骨,用以抵御海上的风浪。

而之所以说它模样奇怪,是因为张爷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船体斜长而且竟然有三根桅杆的船只,看上去与大明的船只完全不同。

“张爷,您还满意吧?”见张爷走上前仔细打量着那艘三桅帆船的模型,刘掌柜凑上前笑着问道。

“这艘船多少钱?”张爷闻言点了点头,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艘三桅帆船问道。

“张爷,这是一位客人寄放在店里卖的,卖主开价一千二百两银子,我只收您五十两银子的辛苦钱,您要是喜欢的话一千二百五十两。”刘掌柜闻言笑着在一旁说道,不动声色地就加价了两百五十两。

虽然看起来刘掌柜这样做非常贪心,不过对于一名商人来说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就是靠着木器生意生活的,如果不赚这中间的差价那岂不是要等着喝西北风了。

“把它打包好!”张爷闻言微微颔,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递给了刘掌柜,沉声吩咐道。

对于像张爷这样的人来说钱并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东西要好,他认为那艘三桅帆船物有所值,自然也不会跟刘掌柜计较价钱了。

刘掌柜乐呵呵地收下了那几张银票,吩咐店里的伙计用木头架子把那艘三桅帆船模型打包好,然后点头哈腰地送走了张爷,暗自期待着张爷的主子喜欢那艘三桅帆船,这样一来肯定下次还会前来光顾。

当然了,刘掌柜现在要做的就是处理好与制造出那艘三桅帆船的工匠的关系,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凭借对方的手艺赚钱。

可惜的是,昨天送来那艘三桅帆船的人并没有自报家门,所以他不清楚对方的身份,更不知道对方住哪里,因此只能等着对方下一次登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