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权驭大明> 第44章 游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游说(2 / 2)

虽然赵家看不起商人,但以赵玉隆的境况要想考取功名无异于登天,他可不希望赵文翰继续与那些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这样下去的话赵玉隆的人生就要毁了,肯定会沦为襄阳城有名的纨绔子弟,保不准还会惹出什么大麻烦来。

所以,在赵文翰看来赵玉隆与其荒废了人生,不如像李宏宇所说的那样成为一名造福国家社稷的儒商,这样也算是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了。

“谢谢爹。”赵玉隆闻言顿时大喜,相对于读书他对做生意更感兴趣,况且李宏宇所提的布料生意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旦成功的话将在生意场站稳脚跟。

“你外公不喜欢商人,你跟他说起此事的时候要注意措辞。”赵文翰闻言向赵玉隆做了一个让他起来的手势,然后沉声吩咐李宏宇,跟他相比赵广丰更加固执。

“大舅放心,宇儿知道分寸。”李宏宇微微一笑,他早已经摸清了赵广丰的脾气,因此有信心说服他。

晚上,李宏宇拎着一壶好酒去了赵广丰的书房,赵广丰正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翻阅古籍。

“外公,宇儿明天就要走了,今晚陪你喝几杯。”李宏宇把手里拿着的两个酒杯放在屋里的八仙桌上,一边倒酒一边笑着说道,由于要备考县试他无法在襄阳城久留。

“说吧,你找外公什么事儿?”赵广丰闻言放下了手里的古籍,走到八仙桌前端起一杯酒品了一口,笑着问道,他可不认为李宏宇这么晚来找他只是为了喝酒而已。

“外公,您如何看待当前大明的时局?”李宏宇闻言微微笑了笑,不动声色地问道。

“党同伐异。”赵广丰不由得怔了一下,双目闪过惊讶的神色,万万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李宏宇竟然会问出这种不是他这个年龄的人涉及到的问题,随后口中吐出四个字。

赵广丰所接触的人和事自然跟普通百姓不同,普通人肯定会说大明贪官污吏横行,但赵广丰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大明局势的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党同伐异”。

在赵广丰看来,正是因为朝廷各派系争斗不断,不仅对各自阵营的官员百般偏袒,而且还令对方官员拼死巴结,自然造成了监察不力,贪腐成风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赵广丰口中的党同伐异不单单指大明文官集团内部的派系争斗,例如东林党与浙党、楚党等党派的争斗,也包括宦官与文官集团、文官集团与勋贵集团以及宦官与勋贵集团之间的争斗。

“外公,您如何看待现在的卫所军。”李宏宇对赵广丰的见解十分赞同,沉吟了一下后问道。

“名存实亡,不堪一击!”赵广丰闻言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用八个字对卫所军进行了评价。

在经历了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时期的辉煌,尤其是土木堡之战后,明朝卫所军逐渐从辉煌走向了没落,弊端丛生,矛盾重重,不堪剥削和压制的军户逃亡者甚众。

因此,从宣德皇帝开始朝廷就开始定期派御史分道清理逃军,各卫所也纷纷派人到逃亡军士的原籍勾丁,史称“清勾”。

终明之世“清勾”始终举行,朝廷希望能借此增强卫所军战斗力,可惜收效甚微。

时至今日,卫所军军纪废弛,士气低下,早已经没有了洪武和永乐时期的辉煌。

按照洪武皇帝当年的设想,实行自给自足的卫所制后全国兵丁不用国家财政供养,以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

可实际情况却令人倍感失望,卫所军队的战斗力日益低下,嘉靖年间甚至生过两百多倭寇从海盐登6,一路烧杀抢掠到南京城下,而南京城的数十万守军居然只能闭门守城,眼睁睁地看着两百多倭寇堂而皇之地在南京城下烧杀抢掠,耀武扬威。

故而,从嘉靖年开始,意识到卫所兵不堪重用的朝廷就开始实行募兵制,闻名天下的戚家军就是当时募兵制的典范。

大量的募兵自然会消耗数额不菲的军费,东南抗倭和万历三大征都消耗了巨额的银两,尤其是万历三大征,耗费了内帑和太仓库不少的钱财。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税务制度比较特殊,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别收税的政策,地方税收不必上交中央,这也跟洪武皇帝的经历有关,希望地方上的财政来支撑地方衙门的运作。

另外,皇帝的内帑以及设立于正统年间的太仓库归皇帝直辖,朝廷不得干涉。

因此大明户部的国库一年的各项收入折合白银三百万两,与宋朝时的两三千万两不可同日而语。

国库的银粮要用于全国各地的赈灾、修建河道等事务,原本就捉襟见肘,故而募兵的钱自然来自于皇帝的内帑以及太仓库,而不像宋朝来自国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