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冯晓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冯晓刚(1 / 2)

渣浪专访沈临,三天前放出去的。

沈临接受渣浪的采访,只是为了解释下愈演愈烈的倒沈风潮。

效果很好,摸金校尉的票房连续三天逆涨,上映第二周,票房报收12亿,截止12月4号,上映两周的摸金校尉累计票房达到31.4亿,距离打破美人鱼的票房纪录仅剩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海外票房持续飘红,北美两周拿下2.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这种时候,全民都在称赞摸金校尉,夸奖它已经不是新闻,必须要找到新的新闻爆点,批评摸金校尉绝对是不错的新闻点。

可关键是批评的人必须得是德高望重或者在圈内具备一定地位的人。

冯晓刚是个很合适的人选,他给人的感觉就很像会说酸话。

于是,甭管他有没有当众评价过摸金校尉,在一干不负责任媒体的报道下,冯晓刚就成了嫉妒后辈的典范代表。

好在现在人人都有微博,冯晓刚出面澄清自己从未在任何场合下评论过摸金校尉,沈临也晒出了冯晓刚恭喜自己的短视频。

按理说,这样的结局应该是全民称赞的大团圆收尾。

可惜,大众不满意,媒体不满意!

还有不少人拿出了证据,说沈临认定冯晓刚不是电影大师。

对,他是说过这句话,但他原话是冯晓刚无限接近于电影大师!

虽然意思相差无几,但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

很多人把冯晓刚跟张一谋相提并论,这个论调应该是07年集结号上映之后,一堆媒体鼓吹的。

当初宣传开拍唐山大地震时,媒体总是会把冯晓刚和张一谋并提,“最好的中国导演”云云。

那时候的国师刚忙活完奥运会开幕式,作品也只有一部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样的毁誉参半。而2009年上映的三枪拍案传奇更是成了国师的“污点”之作。

张一谋在观众心中的口碑不断下降,而冯晓刚凭借集结号的成功在不断上升,终于成了媒体通稿中,与张一谋并列的“最好的中国导演”。

很纳闷怎么冯晓刚怎么就一夜之间从一个贺岁喜剧片导演成为“中国最好的导演”了?

华艺的宣传团队真的很厉害!

冯导1958年生人,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对国家、对社会,是有一种积极参与的态度的。

冯导是文艺工作者:忧国忧民,对年轻一代感到困惑和担心。

所以,他拍了一九四二,冯晓刚作为一个父辈,跟我们说:看见没?你老子当年受了多少苦。

但一九四二最终失败了,并且败给了一个搞笑喜剧泰囧。

仿佛一夜之间,冯导非常熟悉的老百姓就让他感到了陌生。他的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我随便拍的片子非诚勿扰,就大卖,我用心拍的片子一九四二,就赔钱。”

说完这话他去拍了私人订制,仿佛是要争口气:你们这些傻观众,不是喜欢喜剧吗?那就随便拍给你们看看好了。

为了保证压倒性的票房,他不惜用了自己最得意之作甲方乙方的设定。票房确实是不错的,但评价还是分了两极。

它有着冯导熟悉并拿手的、贺岁喜剧片式的“冯氏幽默”,也有讽刺意味浓重、在大腕手机里用过的小段子,还有一些政治性的、针砭时弊的东西藏在边边角角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