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鉴宝秘术> 第三九五六章 搜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九五六章 搜刮(2 / 2)

珠子虽小却可以小见大,堪称此中有丘壑,令人沉浸其中尽得其趣。

“看起来这地方的主人,活着的时候倒也是个妙人。”

张天元笑了笑,然后起身走向了茶室。

这卧室里的情况,他都已经基本摸了个遍,除了这几颗珠子之外,再无什么引人注目的东西了。

不过那茶室之中的东西,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有几件东西虽然明显沾满了灰尘,可是依然保存十分完整。

这大概还是跟其所用的材质有关吧。

比如其中一件就是瓷器。

根据张天元的鉴定,这是一件唐代湘南沙城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执壶,高23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4.5厘米。

口沿外翻,短直颈,深腹,平底。

肩部饰对称的三条形系,前有八棱形短流,后为三条形曲柄,流下模印贴花椰枣纹。

椰枣纹,叶如椰子树,果实似葡萄,无树干。

模印贴花是先用泥片在印模上印出花纹,然后趁半湿未干之际粘贴在壶上,并在粘贴处加饰褐色块状釉装饰,贴花的出现为原本朴素的器型增添了生气。

这东西应该属于古代沙城窑的杰作。

沙城窑位于湘南沙城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所以又叫“铜官窑”、“瓦渣坪窑”。

沙城窑是在湘阴窑的基础上开创的,始于中唐,盛于晚唐,终于五代。

为唐、五代时期的南方地区重要的民窑,是烧造青瓷的窑场之一。

从考古资料显示,沙城窑产品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出土,而且在国外也有大量出土。

1998年—1999年间,在印尼爪哇岛东北部,打捞出唐代货船“黑石号”,出水瓷器6万件,其中沙城窑瓷器就有5.6万件,可见沙城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沙城窑瓷胎大多呈灰白色、香灰色、青灰色。

器物主要有壶、盆、罐、碗、水盂等。

沙城窑产品多以手工拉坯制作,烧制时使用的窑具主要有匣钵、垫钵、垫饼、支圈、支垫、泥条。

碗、碟烧时采用叠烧,器里心有圆形、方形、多边形露胎,坯上先施化妆土,然后用褐彩绘画。

小件装饰用单模、分模、手捏制成。

此外还有雕刻、镂空、堆雕等手法。

沙城窑以青釉为主,兼烧少量褐釉、酱釉、白釉、绿釉器。

除光素器外主要有釉下彩绘、模印贴花和雕塑三种图形装饰手法。

贴花的部位多见于壶流、壶系的下方及器物的腹部。

常见的纹饰有人物、婴戏、双鸟、双鱼、蝴蝶、狮、荷花、葵花、椰枣纹、葡萄以及其他图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