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商界巅峰> 第102章 野蛮生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野蛮生长(2 / 2)

在监督方面:

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为是不喜批评。

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监督才会成为动力。

谈到“领导力”,我们往往聚焦于那些杰出领导者面对挑战时所采取的行动。

我们都希望在关乎个人或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人类自身的思维特性,决定了我们有很多决策陷阱,而难以避免。

因此,仅仅关注领导者可见的“冰山一角”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拨云见日,铸造那些伟大的领导者不为常人所知的“心法”。

唯有懂得欣赏别人长处,才能领导更多的人。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当学会鼓励和赞美。要想使赞美得到良好的效果。你必须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赞美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

把赞美列为每天的议事日程,赞美是一种最低成本、最高回报的人际交往法宝。因为赞美本身就有着一种愉悦的气氛,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活跃的小环境。在这样的团队中,人们既会明确、强化自身的长处,又会明确、学习别人的长处。个体呈扩散状,向多样化发展;集体呈聚敛状,向一致化发展。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团队,都是十分有利的。

管理中表扬愈具体,愈能达到鼓励的目的。领导者表扬员工要有针对性。员工一旦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会去努力把这一地方做得更好。现在的领导者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表扬员工的重要性了。表扬既是领导者对员工行为的肯定,也是领导者对员工付出的一种感激,它对员工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

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励。激励这个词可以分开理解,激叫做刺激,励叫做奖励。人的心灵的沟通很重要,所以可以通过一些刺激与奖励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先有感性认识,才有理性提升。

南大陆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叫巴贝姆村,这个村里保留了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当有人犯错误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村里的人对他不是批评或者指责,而是全村人将他团团围住,每个人一定要说出一件这个人做过的好事,或者是他的优点。村子里的每个人都要说,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时间长短,一直到再也找不出他的一点点优点或者一件好事。犯错的人站在那里,一开始心里志念不安,或怀有恐惧、内疚,最后被众人的赞美感动得涕泪交流。众人那真诚的赞美和夸奖,就如一服良药,洗涤掉他的坏念头和坏行为,使他再也不会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曾任卡内基钢铁公司董事长的查尔斯施瓦普就说过:“我很幸运具有一种唤起人们热忱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赞美和奖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能扼杀人们积极性的了。我绝不批评人,而是激励人自觉去发挥他的作用。嘉许下属我从不吝啬,而批评责备却非常小气。只要我认为某人出类拔萃,就会由衷地给予赞美,并且不惜拿出所有的赞词。”

赞美是人际关系走向融洽的法宝之一,人人都需要赞美。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当学会鼓励和赞美。要想使赞美得到良好的效果。你必须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赞美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把赞美列为每天的议事日程,因为赞美本身就有着一种愉悦的气氛,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活跃的小环境。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件令人难忘的事例:有一天清晨,一位女生在校园里折了几支鲜花。校长看见了,但却十分关切地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告诉校长:奶奶病了,也非常喜爱鲜花,可我无法买到。他要让奶奶看到鲜花,早日恢复健康。这是一颗多么透亮而天真、善良的心啊!于是校长安排教师专门赠送给女孩两束鲜花,并对她说:请把一束花送给你的奶奶,祝她早日康复!一束送给你的父母,感谢他们为祖国培养出能关心长辈的孩子。

该例中这位校长没有直接指责这位女生,不像有的老师那样批评:老师多次教育你们要爱护公物,怎么又不爱护了呢?破坏公物是可耻的行为,损坏公物是要照价赔偿的,现在我叫你马上通知你父母到学校来解决这一问题,等等。而是从她的错误行为中发掘出她关心老一辈和她父母教子有方的优点,加以肯定。这样做不仅使女生认识到自己随便采摘公家鲜花的错误,而且还激励她进一步关心、孝敬老一辈。

具体的表扬使人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即使行为错误,但是本意的善良也是值得表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使只是一个小的进步,小的贡献、但你提出表扬时,他内心里升腾出被尊重感就会使他充满一种要超越这一次贡献的愿望。世界上所有的奇迹都是在强烈的欲望下产生出来的。一旦知道了什么地方做得很好,人们就会去努力把这一地方做到更好。

在激励的理论中,动机学派的激励理论最为企业界所熟知,但是真正将之应用得体的却并不多。许多人迷恋于制度的创新,管理权力的分配,惟独将人性最重要的幸福追求忘记了,结果我们看到的无不是痛苦的员工战战兢兢地面对疲惫不堪的上司。管理者必须以真正诚恳的尊敬和亲切对待自己的员工。管理者必须去了解员工的为人,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困难和他们的希望,必须尊重和赞赏他们,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业绩的提升。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出结论,激励的根本所在,乃是员工的内心,那是他的动力源泉。所以,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对于别人做的好的地方,一定不要吝于表扬与赞美,你的赞美是她的动力甚至是他绝望中的希望。被赞扬过的人,一旦知道了什么地方做得很好,人们就会去努力把这一地方做得更好。这对于领导者也是激励过程中很好的一个方式!

在我们东国并不是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不堪的第一桶金,都和骗子一线之隔,但在东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确实出现了野蛮生长派这类有钱人,数量还很多,也会和我们生意经常发生关系,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他们有着充沛的自信心,充沛到盲目。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过度自信”,通常的判断方法是把“实力”和“目标”进行对比。

但能拥有超越自身实力的自信,去做超越自身实力的事情,恰恰是野蛮生长派有钱人的基本特征,而且这种盲目是天生的。

中产阶级面对一切新事物的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小心翼翼,瑟瑟发抖。他们对自身的评价也往往是比实际低的。

我发现现在东国的年轻人对人生中的一切风险有着不可思议的恐惧。也许在他们还一无所有时还没表现出来,但只要稍微有一点小钱,有一点积蓄,或是稍微有些社会地位,立刻陷入将要失去这些东西的无边无际的焦虑之中。而且越是循规蹈矩考试读书出来的人,身份标签贴得越重的人,这种焦虑感越强。这严重妨碍了他们面对一切新机会的心态。

你还别不信,今天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的,过度自信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我们社会哪怕再有多少问题,也处在上升期这个大趋势下,机会只会不断涌现。这种时候不断试错,最终的回报率一定比什么都不做要高。

我没有记错话,当年的许金昌开始创业的时候,找了一个铁皮箱子,站上面和员工激昂演讲,“公司营业额5年要达到10亿元,10年要达到50亿元。”下面一共就两个员工,以为老板是个神经病,第二天,两人都辞职跑了。

现在许金昌的飞龙插座很成功,你当然可以放马后炮说人家远见卓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但要是万一许金昌没成功呢?这人和今天那些你们瞧不起的大忽悠、嘴炮人生导师、传销之流的有啥区别?其实没区别,这些人本质上都是一种人。

像这种故事很多,还能找到各种其他老板的版本。任何一个现在成功的大富大贵的人,你回溯到他年轻的时候,都说过一些当时让身边人笑掉大牙的话。当然,现在没人敢再笑了。

二,他们大话张嘴就来。

说大话分两种:一种知道自己在说大话,另一种是自己相信自己说的。后一种人更少但是也更难得,类似于一种能随时随地崇拜自己的邪教。前者东国出现的多一些,后者艾玛国出现的多一些。

“改变世界”、“射月计划”、“殖民土龙星”这种目标,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是马斯克忽悠投资者的的用词而已。但对马斯克这类人来说,这些目标其实只是刚好足够宏大而已。如果没有这种程度的目标存在,那他根本就不想开公司,也没有任何奋斗的激情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他还没获得今天的成就、还没创立spacex,甚至没有任何太空航行经验之前,就说过要土龙星殖民,当时的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一项任务,而且他也无法预知自己会在未来有多大的影响力,他甚至都还没想清楚具体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但人家就敢直接用这些话逼着投资者:赶紧给钱,别耽误人类的移民大计!

而前一种人在东国更多些,比如牟其中,这人最近刚从牢里放出来,年轻一点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人的故事。他靠一张嘴,能用几车皮的日用品从比尔国换来民用客机销售给了东国民航局。

后来膨胀了,越吹越玄乎,还计划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流进来,把青藏高原变成塞外江南。

怎么样,这牛换成你,你敢吹吗?就算你敢,你敢面对着几万人说吗?现在这句豪言已经过去二十几年了,前一阵子牟其中出狱,宝宝天天见上照样一堆粉丝哭着要他继续炸喜马拉雅山的伟大事业。

能忽悠也是一种能力。多少人连自己老婆都骗不了,还想去骗几百亿融资?你以为骗子谁都能当吗。更不用说用情怀去忽悠自己的员工为自己卖命,忽悠消费者为自己买单了。我们从小被教育的品质就是踏实,不浮躁,要很多人去吹牛,去夸耀自己,根本就张不开那嘴。

三,他们绝对不认错,都是别人的错。

什么叫领袖气质?很多人唧唧歪歪描述半天也说不清楚。

我告诉你吧,对大部分平庸而盲从的人来说,永远不犯错的那个人就是领袖。所以只要永远不认错,就永远不犯错,简单吧。

不认错也分两种:

一种是“我知道我错了,但我要把这错误推给别人,所以把损失转嫁给别人”;还有一种是真心相信“某某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但不是因为我”。

换言之,这种人是真心的相信自己并没有错,不会犯错,出事都是别人犯错。你去看那些进监狱的这类有钱人,如果有机会在他们出狱后去采访他们,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他们当年自己的理念错了。

他们只会告诉你,如果再有一次,我不会选用某个人,不会再做某个具体决策,等等。绝对不会急于否定自己。

这帮人是真正的内心强大,他们有催眠自己的能力。人有时是很贱的,恰恰需要这种霸气总裁的感觉,才能让下面的人心甘情愿的跟随。某政治家说过,人天然是需要领袖的,就算是错误而暴虐的领袖,也比正确但无能软弱的强。

而普通人呢,则刚好相反。很多人特别爱承认错误,有时甚至根本不是自己的错误,而是团队失误,他们也会将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并检讨自己下次该如何更好的改进,以不再犯错。当别人批评的时候,也倾向于全盘接受。

之所以我们普通人会这样轻易地认错,是因为传统教育,主流价值观告诉我们——承认错误才是好孩子,承认错误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尽快承认错误并加以改进,就能更快的自我迭代。但有没有人想过,这些要求是用来要求螺丝钉的还是要求榔头的?

用螺丝钉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被推崇的是严谨、细心、现实,减少过度乐观。用榔头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需要的恰恰相反,是:大局,理想主义,极度的乐观。更重要的是,一切尽在掌握的气质。这种气质是操纵提线木偶最重要的东西。

严谨保守的螺丝钉才是好螺丝钉,但长期的自我归咎,也对我们的自尊造成了持续的打击,让人变得自卑,不自信。在优秀的螺丝钉的道路上狂奔,离成为榔头只会越来越远。

四,他们无视既定规则。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无视”既定规则,而不是“敢于挑战、违反”既定规则。这里面区别大了。

“敢于挑战”既定规则,是先承认规则的存在,然后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的一个决定。

而“无视规则”的人,往往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规则的存在,或者干脆选择性无视。

据我观察,野蛮生长型有钱人当中,这类选择性无视规则的人,比例异常地高。并且这些人神奇之处就在于,他们从头到尾都没觉得违反规则是一个问题,就算知道是个问题,也觉得是成本问题花多少钱来解决,而不是原则问题能做还是不能做。

要知道,规则这个东西,本质是规则制定者用来限制后来的人的。所以遵守规则的人在竞争和开拓上已经先天性的受到约束了。那些敢于冲破规则的人,尽管有可能会受到来自规则的惩罚,但是一旦走通了,回报必然是可观的。

当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其实相对容易得多,面对的风险很低,所以良民是多数的,叛逆者是少数的。但历史上大多是历史其实是叛逆者推动的,叛逆固然有失败的时候,但如果每一个人都选择了当良民,文明就会停滞不前。而且因为叛逆者具有高风险,对应回报也是高的。

普通人出头的机会是在慢慢减少了,另一方面,各种规则和行政程序却在以几何速度增长。再加上现在大部分产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剩下的都是大角色、狠角色。现在的年轻人要靠合法合规的方式出头,不是不可以,只是会比上一代人难上许多许多。

五,他们任何情形下,都不被他人影响。

这个说得好听叫顽强,说得难听叫顽固。

成功者都是偏执狂。这些人因为自己的世界体系非常独立而完整,自我催眠和洗脑的能力都极为强大,导致说服这些人,甚至影响这些人是很难的。只有他们影响你,说服你的份儿。

现在这些成功人士也差不多,虽然不一定有毛那种宗教般的魔力,但只要给他一顿饭的时间,绝对你回来后会开始质疑之前所活过的所有人生。

我们普通人,总是自以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但事实是,我们终其一生都会受到这些人的影响。无论是你的行为、性格,还是价值观,或多或少都是在这种强势者的影响之下建立的,尽管未必能察觉。

人口中的大部分人天生就是从众的,这反映在他们总是随大流。譬如现在很多网红店,会雇人排队,来吸引盲从的人群产生“真的有那么好吃吗?”的疑问。

大部分人连这点小伎俩都躲不开。

盲从可能是我们从几百万年进化获得的经验。譬如你在原始部落的家中睡着午觉,忽然有人说狼来了,部落的人们开始逃跑,这时你应该做的当然不是去验证“狼来了”的真实性,而是拔腿就跑,尽管到头来可能是虚惊一场,浪费了体力,但如果事情真发生了,小命就送了。所以通常情况下,我都不会花时间去自行判断是非,我知道只要跟随多数人的决策就对了。

但和其他人具有高度一致性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类人群容易形成闭环,看不见除共识之外的可能性啊!人类大脑的构造注定了正常人天生就会在乎他人的看法。

人类在受到他人排斥的心理创伤,或经历物理创伤时,大脑中的“背侧前扣带皮层”会被激活,那是让你产生“痛苦感觉”的脑区域。这里指的是心理上的“痛苦感觉”,而不是身体上的“痛苦知觉”。

如果一个人的“背侧前扣带皮层”受损,然后走路敲到头的话,他是依然会感知到头的疼痛的,但他却不会因为这疼痛而感到如沮丧和不快之类的心理感受,他会感知到“疼痛”,但不会感觉到“痛苦”。

换言之,有些人不关注其他人的看法,我行我素,可能是天生这块区域和我们不一样,人家比我们少了一块容易引起难受的区域,所以是秉性天注定,生理上就和你不一样。我严重怀疑,大部分成事者,这块区域都或多或少和咱们不一样。

我们被讨厌,被人排斥时,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感觉到痛苦,而这与我们的心灵是否强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自然的生理反应。这种机制让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我行我素,不计后果,也没法像他们一样,可以做出完全不要脸皮的一些行为。

六,他们异于常人的世界观和资源观。

从我接触的一些亿级富人来看,非要说有所谓的“富人思维”的话,那这种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分界线在于:

穷人,或者说普通人,是手里有多少资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

富人,是脑子里先想到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目标定下了之后才开始考虑要怎样筹措资源。

很少有人意识到,其实所谓主观能动性,也是天赋的一种,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很难后天学会。富人思维把“目标”和“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倒转了过来,使得他们不会被一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门槛给限制住。因为有这种思维,所以没有什么拦的住他们做一件事:没人可以请,没钱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规避,敌人可以和好,对手可以买通。

总之一句话,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穷人思维的人永远觉得自己的积累“还不够”,时机“还未到”,方法“还需研究”,经验“要再学习”,到底要满足多少条件才能做一件事?

说实话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条件永远没有凑齐的时候。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么来的。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拦住做一件事的理由,他们眼里的世界到处是红线。

尤其是一些读了点书的,往往还沉迷于虚无缥缈的“自我提升”,觉得只要自己不断练级升级,这也强那也强,总有一天世界会跪在自己面前。忙活到了最后连自己都忘了做这些是为了什么目的。

如果“目的性太强”是贬义,“缺乏目的性”就是另一个极端,可谓勤奋的糊涂蛋。

这类人你在任何时候去找他,他永远处在“为做某事在准备”的状态中;

而富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在做某事”的状态中,至于会遇到的问题,边做边想办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办法总会有的。

与之相对的,富人那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倒置思维,其副产品就是极强的行动力。

他们可以把一个目标拆成10个条件,然后这10个条件每个都可以当成一个新的目标,继续往下拆,最后越拆越细,越容易落实,顺着这张清晰的脉络你很容易知道自己的计划进行到哪一步,节点在哪,甚至可以看出哪里有捷径,可以用替代路径直达目标,许多看似毫无抓手的难题往往就是这么解决的。

而且对富人来说,既然要筹措资源,那只要能有利于实现目标,哪怕先要花下成本,许下诺言,那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借力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所以总是以很小的资源撬动很大的资源,让更多本不属于自己的钱为自己所用,让更多其他人为自己服务,这便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会借力,或者说独特的资源观,这是有钱人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别于中产阶级的最大特征。

宋太平的一席话,让沈如月茅塞顿开,发现宋太平的观察敏锐和深度,的确是超乎寻常,同时也具备着天生的领导者气质和富人的思维模式,即便现在让他一贫如洗,用不了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在他手上重新出现一家过百亿规模的公司,原手机梦工场的三千多位造梦人和追梦人都是以宋太平马首是瞻,等待着宋太平的召唤,东山再起,再创伟业,将来追随宋太平的精英们会越来越多,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对精英们是不可抗拒的,前驻艾玛国的廖大使一面之缘,就决定了在宋太平重返商界之时,加入宋太平的公司;东国赌术第一高手窦发财,这样无法无天,难以驯化的疯狼,义无反顾的用生命在履行宋太平交付的任务。难怪爷爷沈钧鸿曾经动过除去宋太平的想法,这样人才的确是把双刃剑。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