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一切从童子功开始> 第152章 唯变不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 唯变不变(1 / 1)

“侯爷,我这实在是事出有因…”

  终于听明白朱承武如此态度真正原因的赵兴汉刚要解释。

  却再度被朱承武挥手打断。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赵将军,你先放下军中事务,回家消息吧!

  你麾下士卒暂时移交给兴业表哥!”

  不同的称呼,表达着朱承武对赵兴汉的不满和对赵兴业的亲近。

  但赵兴汉未尝没有变,没有飘?

  赵兴汉现在居然自认他位高权重、见多识广,在一些事情上,只要有正当理由,可以更改朱承武的命令。

  赵兴业也只会是这次军改的临时军方统帅。

  同时,撤销死士小队编制。”

  可不能再得罪掌握他命运的朱承武。

  最终安排完一切的朱承武,将赵兴汉和赵兴业赶了出去,做交接去了。

  朱承武思考了一下,眼眸一凝,如是说道。

  因为就算麾下士卒效死,以朱承武的实力,也足以对赵兴汉进行斩首。

  高要喜形于色。

  除了赵兴汉之外,军方还有三位一流。

  高要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同样不让朱承武满意。

  “既然如此,高哥儿你先下去吧!

  他数次欲言又止,但都被朱承武忽视了。

  人,果然都是会带预设立场的。

  对此,赵兴汉还无法反抗。

  直到这时,赵兴汉才真正明白什么才是他的根基。

  对朱承武的安排,赵兴业没有意见。

  还是因为朱承武从来都不是靠麾下士卒打天下的。

  一旦朱承武开始怀疑高要的时候,高要恰到好处的言行,朱承武同样能找到怀疑的借口。

  “侯爷,您不能…”

  这时,“高哥儿”这种亲密的称呼反而成了朱承武生气的证据。

  这三位一流,都是福安侯府侍卫队出身,虽然也是赵兴汉的老部下,但对朱承武的忠心暂时还是值得信任的。

  因为赵兴汉还想着被再度启用呢!

  以至于在朱承武受伤,急需力量护卫的时候,赵兴汉还来这一出。

  “冬雪会成为禁卫统领,主管福安侯府防卫工作。

  至于现在突然将功劳最少的赵兴业提拔为临时统帅,会不会引起军方另外两位一流的不满?

  赵兴业躬身应答。

  需要福安侯府出面协调的事情,我会和崔大人说的!

  你到时与崔大人沟通!”

  高要躬身告退。

  随着时间流逝,所有人都在变。

  在看见赵兴汉和赵兴业走远之后,高要才略带调笑的和朱承武交流。

  虽然只是第四位成就一流境界的,但到底成就了一流境界。

  朱承武信任、放权,他就是福安侯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将军。

  高要应对朱承武问责的方式太过“正确”,反而让朱承武一时搞不清楚他到底该不该信高要了。

  辅兵保留三万人的规模即可,多余的退兵还民,由福安侯府出面给他们安置土地!

  同时管理着这三卫的高要,横向对比大明朝廷,那就是禁卫军统领、东厂督主、大内总管的三合一。

  “兴业表哥,进来吧!”

  就如赵兴汉和赵兴业!

  “侯爷!赵府今晚的花瓶可能又要碎好几个了!”

  但高要到底不是赵兴汉。

  待我颁布正式命令后,高哥儿你与夏雨、冬雪做好工作交接。

  朱承武挥手,让高要退了出去。

  相比于一旁赵兴业的沉着冷静,赵兴汉就有点忍不了。

  而且自己拿着自己的盔甲兵器,说不定还会因为熟悉,发挥出更大的战力呢!

  至于体力因素?

  你是福安侯府大部队中唯一可以和赵兴汉制衡的侯府高层!

  你却放任赵兴汉不听从我的命令,延后回返…”

  还真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甚至在内心深处,赵兴汉还有点责怪起朱承武来,觉得朱承武不讲情面、小题大做!

  但这一切情绪赵兴汉都只能默默按捺在心中,无法也不能表现出来。

  作为内务处总管,高要与朱承武接触得太多了,再加上高要天生擅长察言观色的本事。

  “别着急感谢我!我还有一些安排!

  你听完了再感谢也不迟!”

  如果没有,就将从各地驻军中抽调的老卒还给他们,同时以福安侯府的名义给他们去信,让他们对这部分老卒晋升使用。

  完美,高要的回答还是一样的完美!

  那不就是大明王朝的禁卫军、东厂、大内吗?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赵兴业也慢慢学会了少说话多做事。

  一出大门的赵兴汉就对着赵兴业甩脸色。

  作为老人,朱承武也愿意给他们机会。

  只见高要一愣之后迅速回过神来,对着朱承武躬身回答道,“一切听从侯爷安排!”

  “高哥儿,老实说,你也让我失望了!

  淑筠、秀敏等人都不在!

  越晚经历,经受挫折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福安侯府的正规战兵,保持十一卫的编制。

  至此,赵兴业成为原本福安侯府侍卫队中第四位成就一流境界的老人,也是现在福安侯府军队体系中第四位成就一流境界的将领。

  那就只有靠士卒们自己合理安排了!

  当然,朱承武之所以敢做此军改。

  一旦不听从朱承武的命令,赵兴汉不知道他还会否有再度被启用的那一天。

  军队、精锐…那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玩意。

  或许这也是因为过去几年来,一心武道的朱承武太好说话了吧!

  只要有正当理由,解释得过去,朱承武对麾下高层极为放权,给予了他们极高的自由度。

  赵兴汉下台,赵兴业临时过渡,是最好的维稳选择。

  还有嫡子赵士林,也是赵兴汉需要考虑的!

  就算他废了,嫡子赵士林那光明的前途可不能受到过多牵连。

  朱承武这次安排赵兴业成为这次军改的临时统帅,除了赵兴业的赵氏身份外,还有一原因。

  赵兴汉生气就会砸花瓶就成了一些福安侯府高层对赵兴汉的调侃。

  一卫精锐底子,剩下的十卫以五卫一军的模式,分为两个军。

  但或许是被赵玉刚批评后,知耻而后勇。

  朱承武皱起了眉头,但随即朱承武就强迫他自己舒缓了眉头,放下了心中怀疑。

  朱承武进行着安排。

  “多谢侯爷!”

  一些挫折,果然还是越早经历越好!

  朱承武并未理会赵兴汉嘴中的哀求,而是出声叫进来了早已被近侍召来,正在门外等待的赵兴业。

  朱承武说出了他的安排。

  那就是赵兴业成就一流的时间最晚,立下的功劳最少。

  知道首先认错,之后再慢慢解释。

  不是当大爷享受的!

  还有禁、厂、内,这三个前缀实在是太让人熟悉了。

  “侯爷,是我无能。但赵将军在军队中的威望甚高!我实在是无法劝动赵将军!”

  赵兴汉心中郁闷非常,后悔非常!

  凡是关键岗位,都要朱承武最终点头后才能任命,这一点是福安侯府的规矩。





  但刚刚才感受到朱承武的威势,明白自己没有反抗能力的赵兴汉不敢不配合。

  只要武道力量在手,赵兴汉、高要他们不忠诚了,朱承武完全能换一批忠诚的。

  在赵兴汉和高要迟迟不返回徐州城时,朱承武早就有的打算。

  首先问一问各地驻军,我们抽调后的空缺,他们招募士卒补上了没有?

  朱承武的话,让高要顿时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朱承武养着这些士卒,只是为了壮大声势,打顺风仗,守卫地盘,维持秩序…

  朱承武的话,让高要一愣。

  有着赵兴汉免职在前,他们会明白之所以是赵兴业上位的原因的。

  打碎花瓶,这是一个梗。

  朱承武阻止了高要的躬身拜谢,如此说道。

  当朱承武预设高要忠诚时,哪怕高要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朱承武也能给高要找到解释的理由。

  三年,已经是一个不短的时间。

  军改!

  过去,赵兴业的确比赵兴汉差之甚远。

  内卫负责原来内务处的主要职能,处理福安侯府内的杂事。禁卫负责护卫福安侯府。厂卫负责刺探情报和暗杀。

  就算遇到了突袭,扔下行囊、拿起兵器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是,侯爷!”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我退敌进,人心不足蛇吞象?

  朱承武看不清高要和赵兴汉这一路上发生的事情,有无高要故意放纵,坐等赵兴汉放错的意图在内。

  武者实力强,力气大,该自己背的就自己背。

  之后赵兴业也只能选择这三个职位中的其中之一。

  有一次,赵兴汉和赵士林产生矛盾,赵兴汉生气的砸碎了家中花瓶。

  他权势和地位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朱承武。

  但朱承武始终觉得这个比例太高了!

  军队是打仗的!

  人心,果然复杂!

  朱承武还是适合抓住“牛鼻子”后的粗放管理。

  崔荣纬变了,飘了。

  只要抓住了“牛鼻子”,就算一时不查,也有足够的底气和力量去纠错!

  就如现在朱承武一言让赵兴汉的谋划尽成泡影一样。

  高要的解释固然说得过去,但高要和赵兴汉是竞争对手。

  所以朱承武要求福安侯府的战兵、辅兵比例稳定在1:1左右。

  这三年多来,赵兴业进步甚大。

  高要还想以对赵兴汉的调笑来岔开话题,躲过朱承武的问责。

  夏雨会成为内卫副总管,作为你任命的内卫总管副手,主管女官。”

  听见朱承武似乎要来真的,这三年多来,在福安侯府地位稳固、位高权重的赵兴汉终于慌了。

  除了正规战兵外,这次军改,辅兵,朱承武也没有放过。

  后来,不知怎得传了出来。

  实际上,赵兴汉很想拂袖而去,不配合赵兴业交接。

  只有经过这次军改临时统帅的历练,朱承武才好让他和军方的另外两位一流平起平坐。

  故此朱承武直接让赵兴汉赋闲在家,让这三位一流分别统领两军和一卫精锐底子。

  朱承武一旦不再给他放权,他辛苦积累的军士、精锐种子都会因为朱承武的一句话而沦为他人嫁衣。

  虽然朱承武前世古代,战兵和辅兵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2,多的甚至会达到1:5,1:10。

  同时,高哥儿你也要尽快将其他各个关键岗位上的候选人名单提交给我,待我同意后,一起公布。”

  如今的高要,变得更加在乎起权势地位力量来了。

  过去这些年来,赵兴汉一直把控着福安侯府的军事力量,现在更是已经有了尾大难掉,不听命令的趋势。

  高要低头,诚惶诚恐的解释道。

  “高总管,你们内务处的力量是太过单薄了!

  这样吧!

  内务处进行扩编!

  在原本内侍的基础上,再增设一卫禁卫、一卫厂卫。

  “兴业将军,你与兴汉将军做好交接,安置好这六万战兵、六万五千辅兵。

  故此,朱承武决定将赵兴汉的权力进行拆分。

  毕竟,福安侯府军方的含赵量不低。

  朱承武也不明白高要为何会变,他改变的诱因又是什么?高要要权势地位力量又有何用?

  对高要、赵兴汉等人的改变,朱承武只能用“这个世界上果然只有改变是永恒不变的”来说服自己接受。

  最后更如高要预料,朱承武将这个机构交给了他管理。

  死士小队说是撤销了,实际上却是扩大为了禁卫和厂卫。

  这就导致,高要对朱承武极为了解,太知道如此应对朱承武了。

  或者说这三位一流之上的军方最高统帅就是朱承武自己。

  但谁知朱承武根本不理会高要嘴中之言,直接开始了主题。

  对高要,朱承武同样有气。

  如果有已经招募新士卒补上了空缺的,就算了。

  在一个月前,在前往京城的途中,赵兴业更是在一场攻坚战后有所感悟,成就了一流境界。

  因为赵兴汉收拢这些士卒的时间还太短,还没有在他们身上打下足够深的烙印。

  这个排面,直接拉满!

  这个权势,也是肉眼可见的盛!

  不枉高要一路上表面反对,暗中鼓动赵兴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实现梦想,统领绝对精锐的机会就在眼前”“军权在手,就算是侯爷也要高看几分”…

  说完,朱承武并未再做任何多余的动作,而是仔细观察起高要的表情来。

  当然朱承武之所以能这么爽快的接受麾下众人的改变,还是因为朱承武的依仗从来都不是他们。

  真正的攻坚,朱承武靠的是他自己和少部分武道强者,直接进行高层斩首。

  “是,侯爷!”

  将那部分老卒留在徐州城,以他们为骨干组建新军。

  不得不说,在应对朱承武问责这一点上,高要比赵兴汉更聪明。

  而且同为赵氏子弟,在赵兴汉“犯错”后,朱承武以赵兴业取代赵兴汉,更容易平稳过渡,对盟友赵氏和母后赵雨珊也更好交代。

  对高要的解释,朱承武没有认可,也没有不认可,只是深深的看了高要一眼。

  不得不说,高要真的对朱承武足够了解。

  在发现手下人的权势心越来越重,手下人越来越难以把控的时候,朱承武也果然如高要所料一般,开始设立和大明朝廷东厂、锦衣卫类似的机构。

  崔荣纬在变,赵兴汉在变,高要也在变…

  而且都以卫为名了,不扩充到数千人的规模,不是耽误了这个头衔吗?

  这个世界有着武道,武者吃得更多,要求更高…这个世界的战兵、辅兵比例更高,一般最低都会达到1:5。

  他那一丝不祥的预感,果然成为了现实。

  虽然高要不是那个导致福安侯府大部队延后回返的主因,但作为同行者,高要没有阻止住赵兴汉的不听命令,就是高要不可避免的减分项。

  禁卫、厂卫和内侍的内卫一起,并称为内务处三卫。

  这三位一流之上,不再设军方最高统帅。

  哪怕朱承武再放权,对一些关键岗位的人事任免权还是牢牢把握在了手中的。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两世记忆都在提醒朱承武,人事任免权极为重要,绝不可假手他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