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女生耽美>香江1980> 第211章 接触《红楼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接触《红楼梦》(1 / 1)

第211章接触《红楼梦》

  在楼下的会客大厅,徐洛见到统筹《红楼梦》的央视一众领导。

  罗教授代为介绍,指着一位60出头的老者,“徐教授,我帮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戴林风同志,《红楼梦》剧组的领导。”

  一到这位,徐洛就满是敬佩。

  tv这个名字是他定的,卫星轨迹的台徽是他请人设计的。

  且79年的时候,他亲自带队赴香港采购影片,在中国电视史上首次引进美国电视剧。

  一度引起轰动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就是他采购的。

  对央视和推进整个国产电视剧的贡献很大。

  话也是79年,导演王扶林从英国考察回国,提到英国改编的莎士比亚的事情。

  戴林风当即决定,也要把中国自己的文学经典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首当其冲,就是要拍四大名着之首的《红楼梦》。

  消息一出,可谓是石破惊!

  最后戴老顶住各种压力,拍板拍这部剧。

  并担任摄制级领导成员,参与改编、摄制全过程,聘请专家、学者、作家讨论剧本,最终由他拍板定谳,这其中需要的是相当的识见和魄力。

  戴老的事情还有很多,没办法一一赘述。

  而戴林风得知一个香港人想要见自己的消息时,也是一头雾水。

  因为他这会儿正忙着统筹《红楼梦》,要不是上面领导有交代,他还真不想来。

  罗教授又指着另一位:“这位也是《红楼梦》剧组的领导班子,阮若琳同志。”

  “两位领导你们好。”徐洛恭敬和他们握手打招呼,“我是徐洛,从香港来的,你们叫我徐就校”

  戴林风笑着道:“久仰大名,听广东台和浙江台都引入过你们的作品,我也看过,你们香港拍的电视剧确实很好。”

  这还是他昨临时恶补的知识。

  广东台引入的是《霍元甲》,而浙江台引入的是《鳄鱼泪》《蚕变》,这两部作品都是80年引入的,比《霍元甲》还早。

  “难得有香港的同行要和我们交流,我们深感惶恐。”阮若琳也笑着道,“之前就想着和们交流交流,现在才总算是找到机会。”

  徐洛道:“本来应该是我去拜访两位,但我苦于没有门路,让两位百忙之中抽时间过来,真是深感歉意,两位快请坐。”

  等到他们二人坐下后,徐洛又问道:“得知央视正在拍《红楼梦》,能透露一下走到哪一步了吗?”

  “实不相瞒,我们过去也拍了一些,但删删减减太多,播出的效果不怎么好,要是央视拍好,我们亚视将会引入香港。”

  一听到这话,戴林风和阮若琳直接怔住,二人下意识对望一眼。

  以往只有内地引入港剧的事例,今儿居然有香港的电视台要引入内地剧,关键是这部剧连演员都没选好,剧本都没敲定下来。

  这年轻人啥意思啊?

  感觉好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

  但又感觉是在开玩笑,毕竟剧本没看,样本没看,就要引入,确实很没底。

  戴林风琢磨了下,道:“徐……教授,是这么个情况。”

  没叫徐,人家让喊徐,如果是熟悉,喊倒是没什么。

  但大家刚见面,人家身上又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光环一大堆,真喊徐可喊不出来。

  “我们剧组刚立项,现在还在选演员和完善剧本的工作,肯定没那么快拍出来。”戴林风道。

  徐洛笑了笑,“没关系,我们先达成口头协议,即便三年后才播出来,我们也一样引入。”

  他没时间也没那个精力去给剧组提建议,虽然这部剧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但不可否认,它的经典之处。

  阮若琳岔开话题,“冒昧问一下,您在香港那个电视台是挂职哪个职位的?”

  她想要找到一些共同点,因为资料上含糊不清,就只徐洛是亚视的人。

  如果是某些对口的职位,不定还可以相互学习学习,取长补短。





  “我挂职董事长。”徐洛坦言道,“其实我对拍摄电视剧并不专业,像浙江台广东台引入的都是下面的工作人员制作的。”

  二人大吃一惊。

  原来这个年轻人身份这么大。

  难怪敢要引进连影子都没有的《红楼梦》。

  虽然现在内地没有设立什么董事长总经理这样明确的职位,但好歹是出国考察过的,没那么孤陋寡闻。

  两人又对视一眼。

  这还怎么聊?

  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啊。

  阮若琳脑袋飞快转动,岔开话题,“原来是亚视的董事长,我们俩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徐教授,不知道你对这部作品拍成电视剧有什么看法?”

  戴林风一听就想拍大腿,这话问得很有水平。

  徐洛回答道:“国外有将名着拍成电视剧的事例,香港也同样有这种操作,但因为香港电视台考虑的东西很多。”

  “我们拍一部戏要考虑的是市场的问题,所以会尽可能的删减,如果是像《红楼梦》这样的,只压缩成七八集的,肯定是漏洞很大。”

  “不只是《红楼梦》,其他的正剧我们也拍不了,不具备这样的土壤。”

  徐洛直言不讳地道:“所以得知央视打算拍《红楼梦》,我就特别期待,因为内地的环境不同,光是红学专家就上百位之多。”

  “比如阮老师您这样的专家,还有成荫、林辰夫、启功、吴世昌、吴冷西等等诸位权威学者,如果他们也加入专家团,我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完成得很好。”

  他看着眼前的两人,“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等拍出来,将这部剧引入到香港。”

  阮若琳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要是找到合适的演员,等到大批专家到学习班授课,分析人物,这将会是帮助演员立体地理解和塑造人物的关键一环。

  而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对一部剧的成败也很关键。

  戴林风想到一个自己很早就想要问的问题。

  “冒昧问一下,你们香港那边是怎么选演员的?”

  “香港地方不大,我们有自己的公司,里面有很多演员的联系方式,有照片,也有相关资料,想要找什么演员,打个电话就校”

  徐洛解释道:“但我们有时候也要考虑到市场,会从其他地方请人参演。”

  戴林风点头,“这样倒是挺方便的。”

  可惜内地没这样的环境,各地的歌剧团都把自己的人员藏得严严实实。

  如果真找到什么合适的演员,还得借调才校

  “两位领导,我们交浅言深,现在很多地方台都引入港剧或者是美国的电影,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徐洛又道,“我们更应该的是走出去,80年的时候,我跟一位领导谈过,我们多拍一些自己的作品,什么四大名着全给拍了,借我们的作品宣传国家。”

  “如果我们被动的接受对方的作品,将来就只能成为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出地。”

  戴林风和阮若琳对视一眼,感觉有些夸大其词。

  但也不好反驳。

  第一次感觉跟一个年轻人聊搭不上话。

  不过也只是一会儿的功夫而已。

  两位都是见过世面的人,本着交流的想法,和徐洛聊些拍剧的事情。

  徐洛知道的回答,不知道的直接不知道,没有不懂装懂。

  相谈半时,双方各有所得,获益匪浅。

  “请问黛玉、宝钗、宝玉都找了吗?”徐洛又问道。

  阮若琳摇头,“现在正在全国海选演员。”

  因为剧组都没定下,现在想要去探班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戴林风和阮若琳还有事情要忙,眼看着聊得差不多,他们就提出告辞。

  连挽留吃饭他们都没吃。

  他们临行前,徐洛拿出自己的名片,“如果资金上遇到什么困难,两位领导都可以给我打电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