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科幻灵异>进化:重奏> 乱套了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乱套了Ⅲ(2 / 2)

其实,炼金术是一门非常神秘而复杂的学问,要给它下定义并不容易。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以把贱金属转变为黄金或制备长生不老为目的的技艺。但这似乎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解释炼金术,并不能概况炼金术的全部含义。

也有人这样给它下定义,炼金术是使人类成为与神明同等存在的神圣技术。但这个定义似乎也会产生一种误解,容易让人们把炼金术师和具有超能力的魔法师等同看待,认为他们属于某种神秘团体,并以神秘的编码交流信息,他们一直做着不可思议的研究,直到终老。这也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炼金术师们的普遍误解。 对于现代人来说,与其说炼金术是一项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门独门的艺术,中世纪11后许多作家、诗人和画家,都曾经对炼金术产生过兴趣,并在他们作品中对炼金术师进行了描绘

炼金术是起于12世纪欧洲的一个名字。到公元八世纪,炼金术真正开始了。早期的炼金术者的生活时代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西方最早的炼金术著作是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写的(约公元100年)。西方炼金术认为金属都是活的有机体,逐渐发展成为十全十美的黄金。这种发展可加以促进,或者用人工仿造。所采取的手段是把黄金的形式或者灵魂隔离开来,使其转入进金属;这样炼金属就会具有黄金的形式或特征。金属的灵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种灵气,主要是表金属的颜色上,因此贱金属的表面镀上金银就被当作是炼金术者所促成的转化。

西方的炼金术可追溯到希腊化时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大约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西默斯相信存在着一种物质,它能魔术般地使金属出现人所企望的变化。他对这种物质的称呼,经阿拉伯传入拉丁语后,叫做“Elixirvitae”(长生不老药),也就是类似于中国所说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药”———“金丹”。另一位炼金术士,活动于公元三世纪的赫尔墨斯,是埃及的僧侣。作为一切有用的技艺的发明者,赫尔墨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与埃及的月神有沟通,后来慢慢地被神化为“三次最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以至于他的名字,最后就直接演变成为“炼金术”。

炼金术士相信,“炼金术”的精馏和提纯贱金属,是一道经由死亡、复活而完善的过程,象征了从事炼金的人的灵魂由死亡、复活而完善,炼金术能使他获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变他的精神面貌,最终达到与造物主沟通。不用说,这样的目标是无法达到的。炼金术士也明白这一点,因而从各方面来作出“说明”。例如,一部炼金术著作解释长生之难求说:“由于它是人世间一切幸事中的幸事,所以我认为它只能由极少数人通过上帝的善良天使的启示而不是个人的勤奋才获得哲人石的。”而且对服用“哲人石”能否治病长生的方法,也故意说得非常微妙。

希腊神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是许多行业的守护神,拥有长着羽翼的凉鞋、魔杖、催眠笛等宝物,炼金术师常贴赫尔墨斯封条在他们的原料上,现代的炼金术士为了表达敬意,则用某种配方“贴了赫尔墨斯封条”来表示机密不可外泄。

铅或铜这样的贱金属,怎样才能变成黄金?炼金家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的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一些人又认为在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各种金属的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和盐这三种。根据这三种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于是他们就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种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贱金属中加入某一种元素,以试验能否制出黄金。

另外,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神秘之“圣石”。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铅变成金或银。这种“圣石”究竟在何处,虽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黄金,就必须首先找到它。他们把这种“圣石”称之为所谓“哲人石”。

但是尽管如此,由于长生的诱惑力,直到用化学方法制金的可能性未能被科学证据否定的19世纪之前,它一直都有广阔的市场,甚至像艾萨克·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都认为,通过实验来制取黄金,是值得做的。西方的不少国王,也与中国的那些皇帝一样,一心希望通过炼金术使自己达到长寿永生。如英国国王亨利六世、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查理九世、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二世,都是炼金术的忠实信徒。其中特别有趣的,像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对炼金术士约翰·迪真是宠幸得无以复加,甚至特许他在宫中从事炼金术活动。在号称“炼金术的中心”的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鲁道夫二世把炼金术士迈克尔·梅尔特封为伯爵。

近代化学的出现,使人们对制金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到了17世纪以后,炼金术遭到了批判。炼金术的希望破灭了。

希腊时期对炼金术最大的贡献,就是炼金术的哲学化。

古希腊著名的雅典学派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学哲学体系,其代表人物有著名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这一时间对炼金术影响深远的“元素论”正式确立,即世间万物由四种元素组成:气、水、土、火;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燥、湿、冷、热)中两种特性的组合。土=燥+冷;水=湿+冷;气=湿+热;火=燥+热。

这种思想为炼金术的物质转化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炼金术的主要思想就来源于这一时代。

这一时期实践炼金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大约公元1世纪,在亚历山大的炼金术士已经基本确立了炼金术实践的基本步骤:

原料—(黑化)→死物质—(转化)→产物

这就是后来炼金术“理解、分解、再构筑”思想的原型。

同时炼金术士们还提到了通过在“转化”中加入“种子”来完成转化的构想,我们认为这就是最早对“贤者之石”的追求。

但此时的“种子”和“贤者之石”的区别在于,炼金术士认为得到不同的产物需要不同的“种子”,比如得到黄金需要“黄金种子”,还没有产生一种“万能物质”的思想。

这个时代另一件对炼金术意义深远的改变就是炼金术符号的出现,这直接导致了庞杂的炼金术公式一定程度上的简化,同时也为炼成阵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通常采用的炼金术符号最早是直接使用的占星术符号,如用太阳代表黄金,月亮代表银,后来又对其稍作改变,比如水银的蒸馏就是将水星的符号和蒸馏的符号结合,但不同的炼金术士通常使用不同的符号体系,使得炼金术符号曾一度混乱,直至近代化学确立,用化学符号替代了炼金术符号。

这一时期炼金术的成果主要用于制造合金和染料,这一时期制造的合金已经能在外观上与真金极其接近,以至于阿基米德为了鉴定叙拉古国王希耶隆二世金皇冠的真伪而发现了浮力定律。”

“不得不说……看起来真的好离谱”

“是啊,闹出不少笑话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