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都市言情>帝国之主> 第九十五章 被毁的安平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五章 被毁的安平桥(2 / 2)

外面可是十几万流民!

若是隆山府的官军先前没有折损大半,他们说不定还敢找机会试一试。现在连打了三天,官军这边体力枯竭,死伤百余,就连守城都颇为吃力,敢出去野战绝对是找死。何况还有很多官府中人怀疑,贼人之所以降低了进攻力度,其实是在误导官军,引诱他们主动出城作战。

正是有着这样的判断,隆山的官军才老老实实蹲在城内。打定了死守的策略,就是要等郡城的官军抵达。

他们现在只要守住隆山城,就是有功无过,犯不着冒那么大的风险。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隆山官军的应对策略都是非常稳妥的。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外面的义军还真是处于一个力量的真空期。

从城头上往下看,流民大军仍旧一眼望不到边,浩浩荡荡不知道多少万人。可实际上,陈武已经趁拂晓天色微明的时候,把过半义勇营和四个太平营的大队抽调走了。善友会那边,也带走了八百多名护法佛兵。

当然了,就算这样,两边剩下的仍旧有近千名能打的义军。陈武这边有许世忠主持;善友会那边也有向华坐镇。有这样两个大将亲自主持,就算隆山府的官军休整后主动出城求战,也不可能突破得了。

怪只能怪,陈武在沂城那一战把隆山官军坑的太惨了。

若是隆山城内能多五百步军、一百骑兵,陈武是断然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

话又说回来了,这满打满算近两千的精锐,到底被调到哪里去了呢?

………

洪泽河。

这条全长约四百公里、末端流入大泽郡的河流,是乾元帝国内有数的大河——渭河,在太平郡境内的一条支流。

此刻,一支总人数约在百人的马队从远处奔腾过来。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百余名全副武装的骑手隐隐分成两个团伙,彼此间看似有说有笑,实则泾渭分明。

这些人,正是从隆山城下失踪的太平义军和善友会高级将领。

其中就包括陈武和王汇方。

除了这些一手搅动了隆山府风云的人外,几天前跟两方侦骑一起离开大营的那批心腹,也都在马队前方的安平桥上面忙碌。

他们的任务,是破坏洪泽河上的安平三桥。

这三座平均长约百米的石桥,最新的距今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不久前官府整治驿道的时候才翻修过。它们的位置,恰好位于郡城武安到隆山的必经之路上。若是把这三座桥全部破坏掉,官军要想过河,要么办法收集足够的渡船,要么就必须沿着上游多走近五十里地,也就是至少一天半的路程,才能绕路通过。

如果是不着急的话,官军大可以在原地休整,顺便收集船只一点点渡河。可若是官军一条船都找不到,又恰好在这个时候,接到了隆山府即将被攻破的告急文书呢?

急于驰援的武安官军,除非肯坐视隆山失陷,否则从上游五十里外绕路后,只能抄近路往隆山赶,而不是悠哉的折回到断桥对面继续走官道。要知道,按正常的行军速度,这一来一往足足要多走百余里、耽搁整整三天。可要是抄近路,至少能省一天时间!

在隆山府告急的情况,一天能发生的变数太多了。

陈武不信官军能够沉得住气!

一旦他们选择了绕近路,那官军的下场几乎就注定了,因为他们会经过一个绝地——在附近颇有名气的夏阳谷。

山谷比较狭长,高约百米,而且两侧颇为陡峭,难以攀登。

只要义军提前埋伏好,一旦官军进入峡谷,从山谷两侧推下巨石封住出口和退路,夏阳谷瞬间就会变成武安官军的死地和坟墓。在《帝国》中,夏阳谷因为名噪一时的风云公会在这里被坑了一万多玩家,狠狠丢了脸面,在论坛上被传播的广为人知。

陈武也是因此记得这个地形,顺便把风云公会对头用的招数全盘继承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