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书屋>历史军事>明末穿越众> 第七十章 石油和煤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章 石油和煤炭(2 / 2)

清光绪三年(1878),两江圝(luán)总督沈葆桢巡视台湾,听说出磺坑出产石油,而且周边居民自行开采时经常引起纠纷,于是呈准上峰,从当年起将出磺坑收归官办。之后沈葆桢聘请美国钻井技师二人,购进石油钻井机械一套,采用机器凿井。

直至清光绪十三年时,出磺坑一共钻井五口,最深的达一百二十米。每天产油约七百五十公斤,后来美国技师因事离去,探勘工作亦告停顿。

再后面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之后,1895年至1945年之间的台湾日据时期,日本人在岛上疯狂掠夺资源,出磺坑当然也没有被放过,油田里的石油在这几十年间被疯狂开采殆尽,期间累计产油17万吨,可惜这些原油都便宜了日本人。

全世界第一口油井是位於美国宾州名为德瑞克(Drake)的油井,为1859年所钻。台湾出磺坑油气田仅较世界最古老的美国宾州油气田慢两年发现。但现今美国宾州德瑞克油气田的油井已不生产,仅供游客参观。

整个20世纪直至21世纪初出磺坑一直在生产天然气且产量巨大,直到2010年时,出矿坑以3D探索的新技术发现11个没有生产过的含油气层,新增产能10亿立方米,油气田的天然气尚在钻探、开发、生产中,并兼产凝析油。所以台湾出磺坑油气田可以说得上是世界尚在生产的最古老的油田。

能源部方案提交至元老院会议后,也正是考虑到横龙煤矿离出磺坑不算远,且两地可由水路交通,而石油又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必不可少的东西,元老院未来必将会发展出磺坑。由此前期第一个开发的煤矿选择了距离出磺坑不远的横龙地区!

从新港城前往出磺坑一带的后龙溪两岸,存在着很大一块的冲击平原,平原长度近十五公里,宽度也达四五公里左右。这块平原可不像是北势那样荒凉的地方,不见人类踪影。

新港先前清扫土著时并未深入内陆太多,只是扫清沿海土著,将其俘虏或赶至更远处的内陆又或是其余区域。而后龙溪冲击平原深处正是属于未曾清扫的地块,此时或多或少的还存在着一些土著部落。

后世时,苗栗县府和市府便建立在这块冲击平原上,足以可见此地之肥沃。

最妙的一点便是,后龙溪南端与四湖溪南端支流最近处的直线距离大约两公里,两水中间隔着的狭小地块后世名为铜锣,铜锣东边便是出磺坑,若是沿铜锣旁的西湖溪北上,约十一公里便能抵达打铁坑溪。(你没看错,就是铜锣,莫得湾...)

只要武装部扫清后龙溪两岸的土著部落,接着以俘虏配合现代工具打通四湖溪与后龙溪2000米左右的水路,便可以在南端汇聚周边资源就地生产,然后再将成品以水路输送至新港城,以长远计,此法将减少大量运输损耗,有利于穿越者的发展进程,而这小片平原地区,也足以为工业区发展提供合适的平坦土地。

想要探矿或是开垦,都需得先将后龙溪两岸清扫一遍,同时除了后龙溪外,出磺坑十几公里外横龙山下的斯瓦细格部落也是需要接触的要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